什么是紫砂壶的“错金银”?
“错金银”工艺,亦称“金银错”,是在铸器时铸出沟槽,将金或银丝、片挤压入槽。始于春秋青铜饰件,盛于战国,西汉后走向衰落。晋厉公权臣栾书为祭祀制造的“栾书缶”上,有错金铭文40字,为错金最早实例之一。
战国栾书缶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紫砂壶嵌金、银丝或其他金属丝、片,实际上就是将金银错运用于紫砂陶装饰上,属“清货镶嵌”,多以线表现,亦有线、面结合,设计新颖,配色和谐。
紫砂镶嵌在清代中期最为鼎盛,除了镶嵌金银,还有玉石、珠宝、象牙等,显示富丽堂皇、精致华贵的装饰效果。紫砂嵌金,简单来说就是将贵重金属的丝、片嵌入烧制前,就雕刻好的图案中。
首先,要构思嵌金图案的纹样,图案的纹样要与紫砂作品装饰内容、所要表现的主题相符,用寓意贴切、灵动优美的图案来展现镶嵌装饰的内容,以达画龙点睛、神韵卓然的艺术效果。
紫砂嵌金一般选用精细的原矿深紫泥、黑紫泥,与光华璀璨的图案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给人以愉悦的视觉效果。
金银丝是如何嵌进壶表的呢?
金银错的首道工序是刻槽。在壶坯窑烧之前,于器表融合中国工笔画铁线白描手法,刻镂出深度和角度适中的“△”形阴文凹槽,槽底为麻面。要求线条深浅、粗细完全统一,才能确保丝、条、块嵌入壶体永不脱落。
金银错的二道工序是镶嵌。壶坯烧成后,用小铁锤轻重适度敲打,或用玉石、玛瑙制的“压子”挤压,在凹槽内嵌入用火适当加温的,截作点、线、 面的金银丝(片)。
金银错的最后工序是磨错。在镶嵌金银丝(片)后,打磨使其与壶表平整光亮。先用剒石打磨,再用木炭加清水打磨,后用皮革打磨。打磨时不可损伤壶体表面。
紫砂坯体在未干之前,将图案纹样拷贝在坯体上,用刻刀刻出纹样。所刻纹样要清晰、挺括、流畅、边缘光洁,以使嵌金顺手自如,雕刻时还要考虑泥坯成陶后的收缩比率。
坯体干燥后,入窑烧成。成陶后的作品,为嵌金图案的载体。用细砂皮轻轻摩挲,去掉细沙粒,将制成的金属图案嵌入雕琢好的凹槽内,用特制的小榔头轻轻敲击,直至吻合到位。
▲紫砂壶银丝镶嵌过程
紫砂嵌金,选用质软而重、延展性强的贵金属丝、片作装饰材料,它的成本相对较高,难度相对要大,完成时间相对要长,是技与艺的珠联璧合,展现造型与装饰的韵律美感,精品力作更是撼人心魄。
鲍仲梅
鲍仲梅,1944年生,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00年 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先后师从七老艺人任淦庭、工笔花鸟画大师俞继高先生为师。擅长错金银工艺,将金、银丝(片)镶嵌于紫砂器上,采用雕、镂、刻、塑、堆、填等多种手法,或再施以珠宝玉石等材质,赋茗壶以异彩奇珍,别具一格。与其妻施秀春合作,创制以银丝镶嵌的紫砂壶,为紫砂陶艺开创了新的装饰技法,同时也成为他个人壶艺的风格特征。
鲍仲梅作品《祥云戏瑞》
点击图片可进入紫砂壶详情页
鲍仲梅作品《蟠龙万寿》
点击图片可进入紫砂壶详情页
鲍仲梅作品《玲珑双灵》
点击图片可进入紫砂壶详情页
鲍仲梅作品《多寿壶》
点击图片可进入紫砂壶详情页
鲍仲梅作品《云头如意》
点击图片可进入紫砂壶详情页
鲍仲梅作品《神鸟出九州》
点击图片可进入紫砂壶详情页
鲍仲梅作品《磐禄天砂》
点击图片可进入紫砂壶详情页
鲍仲梅作品《卧蟠思源提梁》
点击图片可进入紫砂壶详情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