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泥壶,历来以其独有的气质广受壶友们的喜爱,与紫泥的深沉、段泥的内敛和绿泥的清逸不同,朱泥的美直接而热烈,只需一眼便再难挪开目光。
孟臣、逸公、思亭、君德四人皆为清代擅制朱泥壶的制壶高手,因其名声远扬,后世陶人将他们的名字传为不同款式朱泥小壶的代名词,其中君德、思亭更成为特定壶式的名称。
1.孟臣壶
听泉山馆珍藏的白砂大壶底款有“天启丁卯年荆溪惠孟臣制”楷书十一字,由此对孟臣其人的姓氏、籍贯和大约生活年代有了较明确的断定:孟臣姓“惠”,大约生活在明代天启到清代康熙年间,是荆溪人。
《阳羡砂壶图考》中记载:“孟臣制品,浑朴精巧,无不俱备”。惠孟臣壶艺出众,独树一帜,所作茗壶有大有小、有圆有扁,制式相当丰富,尤以朱泥小壶最具影响,造型奇、体积小、工艺精,风格独特,后世统称为“孟臣壶”。
孟臣壶久负盛名,业界更是有“壶必孟臣”之说,历代紫砂艺人中仿造者不计其数,连印章都署孟臣款,紫砂泰斗顾景舟所制水平壶,也署过“荆溪惠孟臣制”的款识。
有孟臣名款的壶,代代多有出品,孟臣已不再仅仅是一个人名,亦是一类款型、一种经典的代表。
2.逸公壶
逸公,即惠逸公,生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他大小壶兼制,以工巧闻名,壶艺可与惠孟臣并肩,后世将他与惠孟臣并称为“二惠”。
惠逸公不仅擅长制壶,而且精于书法,楷行草书俱备,楷书尤有唐人遗意,竹刀钢刀均得心应手,刻镌或飞舞或沉着。
在惠孟臣制朱泥的时代,商品性其实远远大于艺术性,孟臣制壶也更加有“古拙之意”。而到了清初,制壶工艺水平相较有了发展,所以当我们看到惠逸公的朱泥壶的时候,感觉上更加注重工巧、细致。无论从泥料的筛料、泥色,还是从流传下来的作品本身工艺细节,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清初紫砂行业工艺的发展和进步。
3.思亭壶
朱泥壶中有“思亭”一式,因由陆思亭制作而得名。陆思亭,为清初陶人,在浩繁的紫砂史中,关于他的个人资料语焉不详,但他留下的思亭壶,却成为紫砂壶中的经典之一,被后人不断传承发扬。
思亭壶最早从梨形壶演化而来,形制清雅,用以泡茶品茗,尤为茶艺爱好者所喜爱,他们之间流传着“手中无梨式,难以言茗事”这样一句俗语。
早期的思亭壶,壶嘴曲度较小,流口简练,以竹刀落款于盖口墙沿,笔致尚称工整;年代稍晚些的思亭壶,风格柔美,曲线明显,流口较尖,署款则各式皆备,有竹刀写刻,也有钢刀双钩刻,罕见钤印者。思亭壶式以其俊秀高雅,留名于朱泥陶史。
4.君德壶
关于君德,史料中记载不多,只知晓其人姓张,全名“张君德”,与思亭一样,其所制君德壶同样为如今的一款经典朱泥壶式。
实际上,君德壶和思亭壶有异曲同工之妙。思亭壶将梨形拔高,而君德壶将梨形壶压扁,可谓各具特色。思亭壶将壶型做得亭亭玉立,而君德壶则多取古拙,简朴大方,在线与面的处理上可形容为正、圆、挺、均。乃至发展到后期,君德壶的壶盖面变得更平,壶盖的曲线也更有古风,有大巧若拙的味道。
如果说思亭是风情娇媚的女子,那么君德则可谓是风度翩翩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