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紫砂工艺与人文发展

  • 日期:2013-05-22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对于紫砂的起源,考古发现不仅用无可辩驳的科学材料证实金沙童子的谬误传说,而且还是我们清楚的看到它的先前的历史。所谓“先前的历史”,正如英国人类学家马雷特说的起因包含着前因观和必然观的完整结合,亦是茶和瓷的碰撞。

对于紫砂的起源,考古发现不仅用无可辩驳的科学材料证实金沙童子的谬误传说,而且还是我们清楚的看到它的先前的历史。所谓“先前的历史”,正如英国人类学家马雷特说的起因包含着前因观和必然观的完整结合,亦是茶和瓷的碰撞。

阳羡茗茶——诗中表真意
        宜兴产茶,从我读到的文献看,要以初唐诗人李嘉枯写的《送陆士伦宰义兴》一诗最早。李诗写的“阳羡兰陵近”便是很好的文学写实。其后,陆羽在《茶经》里说,浙西产茶要“以湖为上,常州次之”这句话则是宜兴产茶的最早专门记载。此外,在唐代诗人的作品里,还为我们保存了几条茶“雅颂之美”的消息。例如:白居易的“闷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昆陵远到茶”;姚合的“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都是讴歌阳羡茶的。

宜兴前墅古龙窑

历史的瓷都——宜兴
        除茶之外,宜兴还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瓷都所在。
到目前为止,丁蜀镇发现的汉代窑址已达十六处之多,两处在镇上,一处在茅山。其余大部份都集中在丁蜀镇西南约三公里处的南山山麓。出土的器物以灰陶为主,器型有壶、罐、瓦等。胚体一般采用打制,惟瓷的颈部采用手工打片成型。
        宜兴地区的青瓷窑址,最早是1959年发现的。它位于汤渡均山北麓,据浙江湖州仅五十多公里。
        1975年,在汤渡附近的松园、六十头等地发现多处西晋时期的窑址。
        1976年,在丁蜀镇南3.5公里处发现一座唐代龙窑。窑基域长28.4米,窑基中段宽2.65米。发现的器物有碗、罐、钵、壶、盘、灯盏等。

茶与瓷的碰撞——成就紫砂陶
        从1976年于宜兴丁蜀镇羊角山紫砂窑址的发现,把紫砂陶出现的时间断为北宋应该是没有任何疑义的。北宋诗人“宛陵先生”梅尧臣的诗句“紫泥新品泛春华”即是最好的佐证。羊角山的发现虽然意味着科学技术和艺术造型方面的知识的积累和增加,但不能仅仅视为宜兴制陶手工业的进步的标志。这是因为紫砂陶的出现是茶和瓷碰撞的结果。
        第一:由于产茶,饮茶之风就很流行,除市民的街头品茶,文人学士的读书、作画、弹琴、品茗外;“堂中无事常煮茶”,终日茶杯不离口。随着如此的饮茶习尚的大量需求,紫砂茶具便应运而出了。
        第二:由于陶瓷手工业在丁蜀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选料、制作、烧成、运输等方面都有着独天的优势。
        第三:由于丁蜀镇黄龙山附近蕴藏着丰富的甲泥。它是一种含铁量高、可塑性好、收缩率小的陶土。
        这样紫砂陶便进入了历史,并成为传统文化长河中的一块小小的石头。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上一篇:砂不厌粗 下一篇:子冶石瓢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