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何燕萍,就不得不提到她的父亲何道洪。
业内说起何道洪,无不竖起大拇指,他从不愿让别人帮他代工,打他的名字,所以每把壶从打泥片,划泥片,围身筒,打身筒,一直到壶口,壶柄,壶盖,无不亲自为之。
何道洪曾说:“艺术不能为利所动,以金钱为目的很难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
有这样的父亲,就有继承他不为利所动的优秀品质的女儿。
何燕萍就是何道洪大师的大女儿。
父亲声名远扬,何燕萍免不了被称一句“壶二代”,意指借着父辈名望为自己铺路的人。
父亲的盛名给了她一定的压力,但她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从始至终,不为外物所扰,勤勤恳恳学艺,规规矩矩做壶,全靠自己手艺。
我跟随父亲研习紫砂工艺多年,对“工夫在诗外”的道理深以为然——古人师法自然,俯仰天地、渔樵耕读,不经意间就把平凡过成了诗。换言之,与其奢求仰望高处的“不凡”,不如承认人生本就是平凡,并愿意展现平凡人生的闲情逸致,平谈感情。
——何燕萍
润泽壶(木石书铭)
此壶作于辛卯年(2011年),原矿底槽清抟制而成,泥色温润质朴,浑厚古拙。摹古其父亲何道洪之经典壶型,加以改良,全器予人深圆凝重之感,力度感强,朴致大方,颇具神韵,俨然有其父之风。壶身由陶刻名家木石陶刻装饰,正面书铭“琴调和畅,诗韵清绝”,书法飘逸潇洒,陶刻流畅自然,反面则刻一幅伯牙鼓琴图,伯牙盘膝抚琴,画面生动高雅。整壶将诗文书画结合表现于紫砂壶上,有着很深的文人底蕴,收藏价值高。
双线竹鼓
《双线竹鼓壶》为何燕萍老师八十年代后期作品,此壶为经典仿生花器,以竹为原型,以线条作装饰,呈现出一种圆润有力,刚柔相济的力蕴,表达了竹充满韧性与内敛的风格。
壶体造型雅致美观,壶体饱满,竹型鼓身,双线凸凹有致,以竹节作壶之流、把、钮,盖面贴饰竹叶,竹节刚劲挺拔,竹叶俊秀飘逸,惟妙惟肖。口盖子母线吻合,虚盖相配,整器线条秀逸、刚柔相济,气韵独特,值得收藏赏玩。
思福(毛国强铭)
《思福壶》为何燕萍老师九十年代早期作品,采用原一厂老紫泥制成,此壶呈扁圆体,粗嘴粗把,平肩、嵌盖、桥梁钮,线条简洁,造型憨厚,壶风朴致大方,颇具力韵。
壶身正面刻:“别有砂壶天地中”,落款“一粟书”;反面刻清竹生怪石之隙,侧生一花一叶,先出又回,构图颇为巧妙。毛国强大师镌文铭刻,笔法古朴苍劲,落刀利落有序,细细品赏,可释躁平矜怡情悦性也。
纹逗壶
《纹逗壶》是何燕萍老师制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作品,精选原一厂老紫泥,泥色稳重,老料之所以为人喜爱,便是其色泽沉朴、内蕴充沛,行家入眼便知此壶泥料之优秀与独特之处。
此壶壶体呈圆筒状,肩部看似平缓,实则与身筒、壶口衔接处细细做了线条处理,使得口、肩、身之间气韵流畅,上下贯通。壶盖形如蒙古包,容纳一壶之丰厚内蕴。壶流曲直有度,舌口朝天,出水直爽,壶柄方圆结合,刚柔并济。
壶盖、壶身饰以精美繁复的花纹,这种装饰多见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品上,颇具历史感,古韵浓厚。
润泽壶(木石刻绘)
运用原矿老清水泥作胎,泥色醇和尔雅,文人气息浓厚。壶身鼓腹似圆珠,气韵流畅。压盖板面隆起,与口衔接紧密,盖顶设大圆珠钮,饱满丰腴,拿捏舒适。流、把均富于变化,搭配的恰到好处。俯视此壶,圆钮、圆盖、圆身似三圆相叠,配以三丁足,更显沉稳。壶身由木石铭,正面刻“溪山秋韵”,落款“乙酉年阳羡木石笔”;反面绘以山林美景。
整个壶型看起来藏巧于拙,把玩起来趣味无穷。论做工泥料一流,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是一款集审美、艺术、工艺于一体的作品,非常有收藏价值。
做壶,确实有技巧
但要真正做好一把壶
需要关注生活的本质
回归自然的本心
达到无我忘我之境
技巧不可少
但更重要的是不投机取巧
“壶二代”?
不,她要靠自己的实力做“壶一代”!
名家简介
何燕萍,1970年生于宜兴,2006年国工,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之长女,1985年进紫砂厂随父学艺,1988年、1998年两次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在造型风格上继承父亲的造型风格,造型讲究,深圆凝重,力度感强,朴实大方,颇具神韵,有乃父之风,深受各方好评。论文“试析紫砂发生及发展的历史规律”曾发表于“江苏陶瓷”,作品多次被各大博物馆收藏。
获奖经历
作品《晨瓢壶》在2000年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获铜奖;
作品《集韵壶》被无锡博物馆收藏;
2000年10月作品《集韵壶》入选北京清华大学国际陶艺交流展并被收藏,同时入刊作品集;
作品《葫趣壶》在西博会第二届中国美术大师作品精品博览会评比获金奖;
作品《宝鼎壶》在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中艺杯”评比中获金奖;
作品《润泽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作品《灵石壶》在中韩文化交流展中获金奖,并被大韩民国陶瓷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