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薄胎南瓜王子”——范萍

  • 日期:2020-08-12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 范萍,紫砂界中青辈实力陶手。1978年生于江苏宜兴,自小与浓郁的紫砂文化有着特别的缘分,爱壶至深;1994年开始学习制壶技艺;1998年进宜兴陶瓷博物馆得工艺美术师朱建萍精心指点,制壶技艺有了进一步的提升;1999年起与潘俊合作,专门从事紫砂造型,设计、制作,圆方花各种类型的紫砂器具都很擅长;多年来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现如今尤其钟爱制作“薄胎南瓜”,作品深受大家的欢迎。 2003年与潘俊合作的《林》入选第二届全国陶瓷艺术

范萍,紫砂界中青辈实力陶手。1978年生于江苏宜兴,自小与浓郁的紫砂文化有着特别的缘分,爱壶至深;1994年开始学习制壶技艺;1998年进宜兴陶瓷博物馆得工艺美术师朱建萍精心指点,制壶技艺有了进一步的提升;1999年起与潘俊合作,专门从事紫砂造型,设计、制作,圆方花各种类型的紫砂器具都很擅长;多年来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现如今尤其钟爱制作“薄胎南瓜”,作品深受大家的欢迎。

2003年与潘俊合作的《林》入选第二届全国陶瓷艺术展评。

2010年《钻石提梁》在手工制陶大赛获得三等奖。

2011年《南瓜壶》被无锡博物院长久收藏。

薄胎南瓜的技艺之美

在瓷器中有一种俗称“蛋壳瓷”的薄胎瓷,有“质薄而腻,体薄而润”美誉,深受人们的喜爱。紫砂壶也不例外,因为薄胎紫砂壶质薄,且有助于茶香的散发,更受人们的青睐。

都说“蛋壳瓷”的制作工艺难度大,那么薄胎紫砂壶的制作工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薄胎筋纹器(如南瓜壶)制作难度更是堪比“飞桥登仙”。

制作一把薄胎紫砂壶,需要手艺人有极高的制壶功底。薄胎胎体的泥片要比普通的紫砂壶泥片薄很多,所以对环境湿度的要求比较严格,湿度不能太大,否则胎体会容易坍塌,也不能太干燥,因胎体较薄容易开裂,未完工的壶存放要更加谨慎。

南瓜壶是仿生器和筋纹器的结合体,单纯的仿生筋纹制作难度就已不凡。而范萍老师却向仿生筋纹器的薄胎挑战,其制壶功底显而易见。范萍老师在制作“薄胎南瓜”的筋纹时,总是屏住呼吸,将一条筋纹一气呵成,不敢换气,生怕手上一个力度不匀将胎体勒透。如有刻绘装饰更是极大的挑战。

“薄胎南瓜壶”的烧成又是一个难题。如果因为制作胎体,勒制筋纹的工艺有一点点不到位,进窑烧时也会由于受热不均而使得胚体开裂。一把好品相的“薄胎南瓜壶”是经历过层层关卡的考验而重生的,这犹如凤凰涅槃,是无需过分美化的,出窑那一刻,便见真章。

范萍老师把着自己精心制作的壶,半感慨半玩笑的说:“制作一把’薄胎南瓜壶’非常消耗精力,注意力高度集中,呼吸都要小心,很是锻炼肺活量啊……”

虽然紫砂没有瓷器的光洁釉面,薄胎紫砂壶在视觉上与普通紫砂壶也毫无区别,且有同样沉稳厚重的感觉,但拿在手上却很轻盈。所谓“薄”中见稳重,就是这样的特殊之美。

“薄胎南瓜壶”胎体细而薄,又以花塑器之精雕细刻,筋纹器之韵律节奏为美,展现出技艺之不凡。诗云:“只恐风吹去,还愁日觅销”,这种薄似蝉翼、轻若浮云的“薄胎南瓜壶”还真是美轮美奂。

薄胎南瓜的造型之美

自然界中,许多生物的优美形态和构造都富有无限的艺术精髓,而富有艺术性的南瓜壶就是从大自然形态中升华提炼出来的。金秋瓜韵,硕果飘香,收获的节,处处都充裕着一抹喜悦的气息,仿生“南瓜壶”将这一切定格,将美好的气息转化成艺术语言,流露出欣慰之感。

范萍老师尤擅制作“薄胎南瓜”,虽然同为南瓜,但是个个形态各异,鲜活、生动、逼真,比例协调。

且看这些“薄胎南瓜”,它们经过范萍老师之手,刻画的比例均匀、细节构造惟妙惟肖,整器呈现出生趣盎然的自然之态。

壶体造型有的呈扁状,有的壶底略收,有的略微高挑,但视觉上都敦实稳重;做工上极为细腻、线条流畅;色泽因泥质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颜色,淳朴古雅,更符自然;质地刚柔并济,嵌入壶身的一条条筋纹则更反衬出饱满的张力,由弧度流畅的曲线组成的筋纹从壶口延伸至壶底,并在壶底中心点交汇,使得整壶的重心下沉,从而更显稳重端庄,给人以视觉上的充实感。

壶的流、把、钮塑形逼真,壶嘴或由一整片瓜叶卷曲成形,或卷曲后略作弯折设计。翻卷的边沿似有微风拂过,交错的叶脉隐隐可见。

壶把呈圈形,由一根瓜藤弯折而成,其上纹络、节蒂逼真清晰,整体遒劲有力;壶钮与壶盖为整体,恰似一个瓜蒂,弯折的瓜柄増添了壶的趣味,也为整把壶的仿生风格增了锦上添花的一笔。

壶身采用了瓜藤加以装饰,其顺着壶把蔓延开来,均匀地分布在壶腹上,茎藤疏密有致,瓜叶薄而卷舒立体,衬托出别样的生机,意趣盎然,给人以美感,使壶体看起来更有古朴自然的韵味。使其内在情愫更能深入人心、引发共鸣。

胎体上的刻绘深邃有力,饱满自信,并没有因为胎薄受到任何影响。

“薄胎南瓜壶”将贴花装饰、铭文装饰、仿生器型巧妙结合,使其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趣味性、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皆合妙境,颇有田野逸趣,自然真切。同时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趣味和精神共鸣的需要。

作为一把饮茶之器,这巧夺天工的“薄胎南瓜壶”可谓赏用皆美,本已足够。而范萍老师制壶之初却是感悟到南瓜经春种、夏长、秋收,在漫长的季节中不断积累成长,终于在寒冷之际反哺人间,就像一个经历了种种艰辛的生命,终于绽放出昂扬的风姿。思觉与“薄胎南瓜”的成型经历不正是吻合?这才有感而发,唯独钟爱这“薄胎南瓜壶”的制作。

故范萍老师的“薄胎南瓜壶”其本质是想表达关于付出和收获的关联性这一道理,升华了作品的内涵气质,是可以令人反复品味的艺术品……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