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素有“五色土”之称,如果我们追溯其源头——紫砂矿,用“五色石”来形容则会更贴切一些。
紫砂原矿可以粗分为红(大红泥)、黄(朱泥)、紫(紫泥)、青(绿泥)、白(白泥)这五种颜色,制作成紫砂器后,经过一千多度的窑温烧成,最后呈现出来的色彩就更为丰富了。
青灰段泥紫砂壶:王康 筋纹玉笠壶
紫砂泥料中有这样一对双胞胎兄弟:青灰泥和青灰段泥。从泥料的名字中,我们可以很简单地做一个判断:青灰段泥肯定是段泥的一个分支,而青灰泥尚不能清楚知道。
青灰段泥紫砂壶:王晓宇 古松壶
和大多数段泥一样,青灰段也是一种天然形成的共生矿,若原矿紫泥占比多,段泥占比少,烧成后颜色紫中泛青;如果原矿段泥占比多,紫泥占比少,烧成后就呈现浅青灰或青如碧玉的颜色。这一类紫泥跟段泥的共生矿,烧成后呈现青灰色,因而我们称之为青灰段泥。
青灰段泥紫砂壶:周丹雯 明式束腰壶
除青灰段泥外,也有紫泥烧成后为青灰色,在清代称其为淡紫泥,现在也有人叫它青灰紫泥。
青灰泥原矿主要出产于台西矿区和四号井,矿料颜色浅青带黑,质地坚硬如石。老一点呈现紫褐色,嫩一点呈现浅青褐色。
青灰泥紫砂壶:方霏霏 争晴壶
青灰泥练制成熟泥后稳定性好,做壶塑性尚可,含砂性强,吃温从1160℃到1250℃,泥料的收缩率在8%~10%。在窑温从低到高的变化下,青灰泥分别呈现出青中泛紫、浅灰色和瓦青色。
这种发色主要还是取决于矿料的物相组成,经检测发现,青灰泥含铝量为25%~27%,低于1200℃时为紫色,而到1220℃左右则会呈现青灰色。
青灰泥紫砂壶:朱子阳 三友壶
在紫砂厂时期,青灰泥并不被认可,当时开采的青灰矿料,全部被送到陶瓷公司原料总厂三车间炼作大缸以及粗陶产品的原料了,现在想来实在可惜。
近年来,随着紫砂窑的发展,特别是小型电窑的普及,紫砂器在烧制方面具备了更多的自由度,出现了许多能够承受高温的泥料,而其中青灰泥凭借其清纯的色泽,细腻温润的砂质肌理,受到了广大壶友们的喜爱。
青灰泥紫砂壶:范旭东 高梅桩壶
然而,也有一些不良商家将其标榜为传说中的天青泥宣传售卖,虽然两者的名字都带有“青”字,甚至在某些角度发色还比较相似,但它并不是真正的天青泥,请保持警觉,切勿被虚假宣传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