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大彬(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
据后人简要统计,时大彬的存世作品,包括见于著述的不过数十件而已,可见精贵之至。其中被海内外私家收藏的已无从考察,那么我们所熟知的那些作品,现在分别收藏在哪里?
(一)故宫博物院
1.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执壶
1979、1982年,宜兴紫砂工艺新品在京分别假座故宫乾清宫和端门城楼举办展览期间,顾景舟曾应邀为故宫博物院库藏砂器做过全面鉴定。
当时,这件雕漆砂胎大彬壶咸以为属于漆器类,故藏于漆器库房,院方有人偶然提起有此壶一事,顾景舟即索来审视,始辨为砂胎髹厚朱漆雕制。
底部髹黑漆,漆层下隐刻“时大彬制”楷书四字。格局完全与扬州博物馆藏的一件出土六方壶一制:一是六方壶加圆颈盖,一是四方壶加圆颈盖,容量几乎相等。后者并外髹朱漆,精工细雕,装饰华丽,为旧宫廷用具,也是紫砂工艺与漆器工艺相结合的巧妙作品。
如此优美的传器,殊不多见,应是一件真正的时大彬原作。
2.特大高执壶
此壶浑圆丰满,端庄沉稳,制作十分精巧,壶盖顶部装置一镂空钱纹饰的圆钮,既美观又实用。整个壶体由不同弧度的曲线组成,壶盖、流、柄等各部位比例协调,整体感强,表现出制壶技艺的严谨,达到圆润、凝重而又清新的艺术效果。壶的腹部用竹签刻诗题款,线条流畅飘逸。
时大彬早年仿供春大壶,后改制小壶,此壶形体特大,应为早期作品,十分珍贵。
(二)南京博物院
提梁壶
此壶气势雄健,线面明快,清爽利索,结构谨严,比例协调。提梁与壶体的两个弧形构图形成虚实对比,壶嘴、壶盖线面变换,总体造型简练浑朴,寓刚挺于巧丽之中,具有明代器皿造型练朴大度的气势,堪称早期紫砂造型中艺技高雅的佳作。
壶的泥质精选,加工配比等已达到真正紫砂用料的较高水平,烧成火候也已达烧结陶瓷的最佳标准。尤其是调砂形成的肌理质感与整体形制的协调,至今仍堪称非常完美。此件传器的泥色、制技、火候均属上乘精品。
款刻在盖唇外边,款式楷书“大彬”二字,又刻方印“天香阁”三字。“天香阁”的情况未详,因此,这件传器的断代尚待慎审考证。
(三)上海博物馆
虚扁壶
此件为砂壶形制中的极扁型,意趣盎然,也是早期紫砂造塑的代表作品,器型线面屈曲和谐,寓潇洒于纤巧中,形虽扁而气却昂,刚柔相济,神品也。
泥质是较粗的调砂,粗而不糙,这种选料,反映出紫砂的特有肌理,与南京博物院藏提梁壶的泥质完全相同,颜色、火候、制技似出一人之手。
(四)扬州博物馆
六方大彬壶
1968年在扬州江都丁沟乡出土,墓主曹姓。发掘时伴有砖刻地券一方,注明为明代万历四十四年墓葬。壶底款刻“大彬”二字。按该壶形制及年份推算,它殉葬时,时大彬应还在世。
从形制上考证,手法属大彬中晚期的风格,是时大彬游娄东后改制小壶时所作。它是有确切纪年可考的大彬传器之一,可惜由于该壶在烧成时欠火,因此未能显出大彬制砂壶的真正精神和材质。
制作技法,与明以前的不同,舍弃了木模的成型手段,用裁片镶接而成,且开始选用紫砂细泥,这是紫砂工艺历史演进中一个转折的明显标志。此件制作时,壶的嘴、把用手搓捏塑加工,使用了起线等专门工具,确立了沿袭至今的传统成型技法。
(五)无锡文物管理委员会
如意纹盖大彬壶
无锡甘露萧塘华师伊墓出土,明代崇祯二年墓葬。从造型、制技、烧成火候等各方面审辨,这壶已是一件技艺成熟雅致的紫砂工艺品,仅选泥与后来精选讲究的清代用泥尚有区别。
此壶形制完备、技巧熟练,切合实用功能,是紫砂圆器的佳作之一,完全能体现出时大彬的风格。再者,此壶出土时有华氏墓志的确切纪年,也是一件有据可考的时大彬壶。
(六)香港茶具文物馆
1.莲瓣僧帽壶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作品,造型奇特,似一僧帽。壶身为六角形,壶该为五瓣炼话,第六瓣为壶,第六瓣为壶注。壶注设计颇具匠心,与壶把手前后呼应,与壶身浑然一体。底部刻款“万历丁酉年 时大彬制”古雅端正。
2.开光方壶
此壶原料杂以细砂,呈现金星点点,俗称“梨皮”,十分名贵。造型是方的,但线条却是方中带圆,壶的四面都不是平整方形,而是向足部稍敛。
时大彬将直线与弧线互相配合,创造了优雅而悦目的造型。其流畅及灵巧之处,是他人难以仿效的。故此,时大彬实可当一代造壶宗师而无愧。
壶底刻有“时大彬制于三友居”八字楷书款,“三友居”看来是大彬的斋名或其作坊雅称,所谓“三友”,即松、竹、梅,此乃文士之品。
3.仿供春龙带壶
此壶造型似仿明永乐甜白三系把壶的形制,并加饰龙带变化。圆形鼓腹,腹上渐敛,平底,流曲且长,口朝天,把手体圆,起凸圆盖,扁圆钮,与壶体协调。龙带自壶口四周肩部由上而下地向左右两边展开,线面清晰。
壶底刻有阳文“大彬仿供春式”六字楷书款识。整器造型简练大方,古朴雅致,是早期的几何形圆器与筋纹器相结合的佳作。
4.玉兰花六瓣壶
此壶造型极美,从壶上的茎形盖钮开始,整朵花慢慢由壶盖向壶颈、壶身及壶足展开。壶嘴与壶把仿花茎塑造,就是内陷的底部,也呼应壶身成六瓣形。壶底刻款“万历丁西春时大彬制”。
壶呈紫褐色,砂质隐现,包浆明润,造形精巧,整体成一雕塑作品,是大彬早期的筋纹形紫砂茗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