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江南一座富庶的小城,古称“荆溪”、“阳羡”,位于今江苏省太湖之滨。此地块为古生代泥盆系,形成距今约为三亿五千万年,而宜兴丁蜀镇的黄龙山正位于江南古陆边缘,由于长期的地理结构和生态变迁,形成了沉积型黏土页岩。
紫泥紫砂壶:林启枭制 梅花周盘壶
现今,从地貌上也可以看出,丁蜀镇处在浙江北部的天目山、莫干山向北延伸的余脉上,是长江三角洲的交接地带,而正是这一地带蕴藏着丰富的陶土资源。
所以,此地块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产陶,属马家窑文化一脉。从明代真正意义的紫砂文化兴起之时至今,最正宗、最优质的泥料都源自宜兴黄龙山(赵庄和小煤窑朱泥除外),黄龙山以它独特的矿层泥料成为了紫砂艺术的正源之地,宜兴也因紫砂而名扬海内外。
段泥紫砂壶:崔逸鹏制 尘外壶
紫砂泥,也被称作“岩中泥”,但按它刚开采出来的性状来看,它应属于矿体,是很坚硬的岩石,并非泥状。它深藏于黄石岩下,夹杂在甲泥(市场中的一些非正宗紫砂壶便是用甲泥所制)矿中,呈带状分布。
朱泥紫砂壶:顾嘉玮制 龙蛋壶
紫砂矿料被开采后,要露天堆放,经过雨水浸透,风化数月,然后会溃散成黄豆大小颗粒,这时,再经人工碾压研磨、筛网筛选,后加水拌和成湿泥块存放。到此阶段,紫砂泥称为“生泥”。
生泥是不能直接用来制壶的,工艺师在制壶前,需要将生泥用木槌反复捶打数十次,将其中的空气压挤干净后方可制壶,这时的紫砂泥被称为“熟泥”。如今大多数紫砂泥不再用老法捶打炼制,已改为较为先进高效的真空练泥机进行炼制。
黑泥紫砂壶:许兵制 腰圆宝菱壶
从矿物学的角度来看,紫砂泥料本身就属于甲泥,和其他陶土一样含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锰、氧化镁、氧化钾及石英、云母等一些颗粒物质,但在组合比例和颗粒构成上,它与一般陶土却有着天然的差别。
紫砂泥经烧成后,由于所含颗粒物质的特殊组合,便会形成重要的双重气孔结构(即闭合气孔和链式气孔),这种结构使紫砂具备透气不透水的特性,这些气孔群的气孔密集,有较强的吸附力。另外,紫砂矿里面的云母跟矿土烧制后,会产生一种叫莫来石的矿物质,具有高温耐热特性,所以紫砂壶的抗爆性很强,冷热水急冲急进也不会开裂。
墨绿泥紫砂壶:仲从飞制 颂莲壶
紫砂泥料里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紫砂的双重气孔结构保证了良好的通气性,所以用紫砂器泡茶既不夺茶香,又无熟汤气,茶叶不变色,暑夏隔夜也不会馊。
紫砂泥料还富含矿物油性,长时间使用便会显现温润古雅的色泽,这也是紫砂泥料在感观上区别于其他陶土成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几百年来文人雅客们也为此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