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象征刚直、坚毅的高尚气节,与竹、梅并称岁寒三友,它的君子品性令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古往今来,是无数艺术家争相表达与诠释的意象。
▲郑板桥双松兰竹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紫砂泥在质感上有特殊的表现力,可以超写实地呈现出木、石、蔬果花卉等不同肌理的材质效果,这些质感的效果,其他陶瓷原料难以达到。这使得松树意象,在紫砂上的表现尤为出彩,不仅鳞骨肌理精微写实,其高洁、刚毅的风骨更是展现地淋漓尽致。
那么,你知道这松干,龙鳞斑驳的肌理,是如何制作的吗?
该壶造型为一截松段,造型通体作松树桩形,树皮剥落之处,斑驳嶙峋,壶流与把手以松树枝巧塑而成,枝干、树瘿刻划精细入微,自然生趣。盖以松树枝作钮,与壶腹浑然一体,原矿老段泥作胎,色泽柔和,质感强烈,整壶形意俱佳。
“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松乃“岁寒三友”之一,代表坚强不屈,壶面树皮的斑驳苍劲,体现了生命的坚韧,松针的精细刻绘,体现了盎然的生机,作者寄情紫砂,以松入壶,用纯粹的创作灵感造壶咏志,从精神层面来抒发自己对紫砂的理解,此壶气势古朴,集审美、艺术、实用、工艺于一体。
松干的制作技法,分三个层次推上薄片泥,第三层更小一点,周围的感觉要自然活泼,顺势天成,不能太死太规矩,泥料的应用一般可以内外两层有所区别,俏色为之。
松树的小枝条,以贴竹叶的尖刀切出,用水粘贴到松干的枝梗上。
▲徐秀棠《宜兴紫砂传统工艺》
一把嶙峋斑驳的松桩壶,尤其是精工的艺术品,制作时间特别长。那么如何长时间使紫砂坯体保湿、吸湿,而不干掉呢?这就需要用到套缸,紫砂坯体保持温度的储存之所。
套缸,下半段隔层下存水,与上半层有小孔相通,缸盖上用油纸、塑料布封盖,下衬一层薄布,防止塑料吸湿成水滴往下掉,所以缸里的湿度很大,为很多作品长时间地精加工提供保证。现在多以塑料箱代替,但一些传统艺人和讲究的人,还继续使用套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