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灌浆成型
所谓灌浆壶就是把泥料放在球筒里面打48个小时,就变成很细的掺玛,然后再把浆灌到开好的模具里面,等1-2分钟拿出来,放置晾干,就可以加工成茶壶了。
1958年,无锡惠山泥人厂的两名翻制石膏模的师傅带来量产工艺,并由高永君、汪寅仙等人进行了2年试验。但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紫砂不具备注浆成型的物理特性,即便加入水玻璃也未明显提升泥浆流动性。在1973年由徐秀棠牵头,研究紫砂注浆壶工艺。参加者有:吕尧臣、鲍仲梅、李碧芳、赵洪生等。由赵负责注浆配方。在配方中加入了相当比例的汕头泥(也有说高领土)和水玻璃,此次试验取得了成功,成器外观效果与手工紫砂器极相近。
(二)模具成型
模具成型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模具成型。首先将泥条围好后,拍打至型6-7成,然后放入石膏模中搪胚准型,模具制作工夫不在拍打上,基本成形后,为使泥与具吻合,工夫用在内壁上。泥质在均衡性、同一性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内、外壁缺乏立体性结构分层,烧成后表面失去质感效果,壶壁吸透率跌降至60%以上,紫砂特有的性能所剩无几。
(三)纯手工成型
纯手工成型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适用于方器的镶接法: 即将泥条打成片,按壶身的形状裁好,再将泥片镶接而成,简称镶身筒。
二是适于圆型壶的拍打成型法,俗称打身筒。就是将打好的泥条围好后不停拍打,然后在外壁进行削、刮、整,每个工序都相当费功夫手工制壶,坯体外表形成泥层,内层相对疏松,中间砂粒聚集形成泥砂坚骨,使紫砂特有的透气性能得到很好的保留。经过烧制后,质地收缩不一,泥砂层次不齐,外表粗粒凸现,使壶表面呈现出温润的质感和明快的光泽。壶内壁由于矿物结构疏松和砂粒堆积空隙,体现出内透外吸的本性功能,呈现出紫砂特有的性质。。
本篇文章由【淘壶人】www.taohuren.com整理编辑来源于互联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