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紫砂远销海外,欧洲油画中亦曾出现它的身影

  • 日期:2018-10-11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倘若明朝洪武年间太祖皇帝朱元璋没有发下那一道圣谕:罢造龙团,采茶芽以进贡,其后的紫砂热潮还会否出现?

 溯源:紫砂历史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倘若明朝洪武年间太祖皇帝朱元璋没有发下那一道圣谕:罢造龙团,采茶芽以进贡,其后的紫砂热潮还会否出现?

也许,紫砂壶还将保持它在宋元时期的样子,体大工粗,纯为炉上烹水煮茶之用。它与茶的接触,也仅仅在向建盏中倾注热汤的那一瞬,茶屑在热流的冲击下腾起一蓬香雾,稍纵即逝。所幸,那道圣谕实实在在地发出了,并录入《明会典》中,光荣地载入史册。

▲明(王问) 《煮茶图》局部  现存台北故宫

唐宋时期繁琐的茶饮礼仪形式让喝茶重 “行礼 ” , 品茗成 “玩茶 ” 。而朱元璋的这个举措不但减轻了广大茶农为造团茶所付出的繁重苦役 , 也带动了整个茶文化系统的演变。

至明代正德年间,宜兴人吴仕为准备考进士而住在金沙寺内,其家僮供春跟金沙寺的僧人学做壶获得成功,后人们就把金沙僧和供春作为宜兴紫砂壶的鼻祖,后来又被明天启年间著名学者周高起写进我国第一部专论紫砂壶的著作《阳羡名壶系》。

▲紫砂提梁壶,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紫砂壶

由此以后,紫砂陶艺得以大放光彩。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头百姓,饮茶方式亦随之焕然。明清时期,紫砂艺术进入到高速发展,名家层出不穷,紫砂壶也已经超越了茶具的性质,成了兼具 书画、篆刻等艺术为一身的艺术品。时至清代,步入全盛。

康熙年间,紫砂壶热所造成的艺术声势终于吸引了宫廷的注意,自此开始,宫廷艺匠会对宜兴进贡的紫砂壶胎进行二次艺术加工。直到乾隆时期,紫砂壶已然成为宫廷用品。

城中豪门贵族皆以拥有紫砂壶为荣,海上贸易同行之后,紫砂远销海外,欧洲油画中亦曾出现它的身影。

▲17世纪欧洲油画中出现的紫砂壶

《阳羡茗壶系》中评价紫砂壶:“其制以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至名手所作,一壶不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李渔《闲情偶寄》中道“茗壶莫妙于砂壶,砂壶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清代吴骞《阳羡名陶录》中有“唯宜兴之陶, 制度精而取法古,迄乎胜国诸名流出,凡一壶一卣,几与商彝周鼎并为赏藏家所珍。”

可见,紫砂壶崭露头角后很快风行天下,比之先前的金玉铜铁、竹瓷银锡茶器更受人喜爱。

紫砂的产地在宜兴,说紫砂壶不得不提宜兴。宜兴古称荆溪,又叫阳羡,位于长江以南。这里属丘陵地貌,山蕴五色,水系太湖,山水相依,林木葱茏,风景秀丽而物产丰富。

宜兴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史,阳羡“紫笋”在唐代即是贡品茶叶,诗人卢仝有诗赞曰:“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而宜兴陶器制作的历史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茶、陶共生现象为宜兴紫砂陶的兴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宜兴茶园

紫砂壶早在宋代已有雏形,文人学士的诗词唱和中屡有提及,苏东坡更是对其情有独钟。他曾多次到宜兴游居讲学,因留恋这方山水而欲买田归老。苏东坡提出饮茶“三要”:一要紫砂壶,二要紫笋茶,三要金沙寺泉水。

这“三要”都产自宜兴。 “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宜兴这块土地果真十分神奇,既产抟壶之砂,又出甘泉之水,可刳竹造炉,可焚松起火,沏之以贡茶紫笋,呼之以嘉宾良朋,真可谓天地之灵,山川之英,汇而聚之。

  问道:壶中乾坤  

中国人奉行“君子智欲圆而行欲方”,紫砂壶将此理念表现得颇为直观,十分契合中国人的审美。

它以泥片的拍打和镶接来造型的方法,使紫砂器成为造型最丰富多样的陶器,这种特殊的成型技法,突破了方与圆、曲与直的二元对立,极大拓展了表现空间,达到可方可圆,方中寓圆,圆中有方,刚柔相济的境界。同时以素色素形取胜,多不上釉上彩,符合道家“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理念。

器型抱朴有虚静之态,装饰典雅有韵致,功能经世致用,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精美合一。触手温润,无玉瓷之冰冷,无金属之坚硬。质朴而无土气,光泽内敛,毫无浮艳,在视觉上便给 人天然的亲近感。

大致分为光器、花器、筋纹器三类。光器敦朴,端正肃穆;花器摹拟自然,灵动生趣;筋纹器线条块面起伏,有韵律之美。这些造型都在空与有、虚与实之中变化,或守冲抱一,或贯气如虹;或静穆幽寂,或俏丽轻灵;或沉郁蕴深,或简淡闲远……气韵生动,气象万千。

如若将酒文化视为浪漫主义的代表,将茶文化比拟为现实主义的象征,那么紫砂的鲜明特征就是自始至终推崇一种理智的、灵活的包容主义。

首先从文化上,做紫砂壶用的紫砂俗称五色土,现代大致分为红泥、紫泥、绿泥三大类,红泥艳而不俗,紫泥深沉内敛,绿泥古雅有致。不同的砂泥调和配比,又可产生新的颜色和质感,由于本质天然,配泥调砂后的色彩不显驳杂混乱,颇有君子和而不同的气质。

同时正好对应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承载了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每一把制作精良的紫砂壶,不但是造型别致的艺术品,更是五行元素的结合体,并同时实现了“阴阳”两种元素的承载,堪称是中华文明的代言人。

其次,融儒释道三家于一体,无论是儒家的子弟,还是道家的信徒;不管是出家的僧侣,抑或还俗的居士,都可以在紫砂壶的世界里找到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家园。

小小一只紫砂壶,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以浅托深,以小寓大,不仅在物质方面给人以切实的享受,也在精神层面给人以共鸣与慰藉。上自庙堂贵胄,下至升斗小民,皆可雅俗共赏,各得其所。

  传情:壶韵绵长  

茶入壶中,演绎着一壶春秋,诉说着一壶情思,温润通灵的紫砂壶既可传情又可达意。“壶”与“福”同韵,民间流传“抱壶享福”。

一壶在手自泡自饮,在简单朴实的品饮中,人们体验着紫砂土的天然气息,也体验着那份平淡、闲雅、福报。

冬天泡茶茶不凉,夏天泡茶茶不馊。壶透而不漏,更妙的是砂质壶壁能吸附茶汁,蕴蓄香味, 久经使用,壁内积聚“茶锈”,即使不放茶叶冲水,也会有余香扑鼻。

对于那些精细的茶客们,高型的茶壶多为小口,适合泡红茶。红茶经过发酵,适于炯泡,使茶色深醉而味香浓。矮型的茶壶多为大口,适合沏绿茶。绿茶未经发酵,宜冲沏而不宜炯泡,使茶色碧绿而味清纯。再讲究些,为了不至于串了味道,第一次泡过什么茶叶,他们便会只用此壶泡此种茶。

人生在世,亦如清茶入壶。无需贪恋他人的味道,只需守好自己壶中的那份茶香,守好自己的天性,便成就一泡好茶。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