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全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则承担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责任,他们不仅在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彰显着遗产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而且肩负着延续传统文脉的使命,对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6年,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作为传统技艺类别,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认定相当严苛,数年来,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项目当选的也仅有四位,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
1.汪寅仙[2007年 第一批]
汪寅仙(1943-2018),江苏宜兴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于1956年考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学习紫砂工艺,先后师从吴云根、朱可心、裴石民、蒋蓉。
汪寅仙从事紫砂事业五十多年来,勤奋研习,不仅对紫砂花塑器艺术有深刻的研究,对简练的几何形体也有自己的追求和认识。她技术全面,兼容各派技艺之长,是一个创新能力很强的紫砂名手,先后设计创新三百多件(套)作品,涉及茶具、咖啡壶、酒具、花盆、瓶、文房四宝、陈饰品等。
其作品工艺规矩、稳健大气,极富自然美和生活美,不少佳作被故宫博物院、中南海紫光阁、中国历史博物馆、香港茶具文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机构收藏。
代表作欣赏:
曲壶
斑竹壶
仙桃提梁壶
斑竹壶
2.徐秀棠[2012年 第四批]
徐秀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37年生于宜兴,1954年师从任淦庭学习紫砂陶刻,1955年随师父进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工艺厂前身)。
1958年参加轻工部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民间雕塑研究班学习,结业后转入“天津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景祜工作室学习彩塑,1959年回紫砂工艺厂从事陶刻陶艺创作,主攻紫砂雕塑。
徐秀棠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中获奖,并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大不列颠博物馆、比利时皇家博物馆及国内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收藏。
代表作欣赏:
灵豹壶
千载寿壶
大亨颂雕塑
大日如来雕塑
3.吕尧臣[2012年 第四批]
吕尧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41年生于宜兴,师从吴云根,他强于思考,观察敏锐,能于生活中捕捉美的形式,大胆构思尝试,结合紫砂特质加以创作,设计独特出众、奇趣无穷,整体造型比例恰当,意涵深刻隽永,配合独树一帜的制壶手法,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气息,兼具传统基础的深度及现代感,并顾及实用性。
在半个多世纪的陶艺生涯中,吕尧臣的新品层出,尤独创“吕氏绞泥”技法出神入化,堪称一绝,在海外有“壶艺魔术师”之称,作品与“黄金争价”,屡为故宫博物院、国务院紫光阁等单位收藏。
代表作欣赏:
熊猫壶
天际壶
御玺壶
回娘家壶
4.周桂珍[2018年 第五批]
周桂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43年生于宜兴,1958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后师从王寅春、顾景舟,与高海庚结为夫妻后,二人共同探讨紫砂创作,多次将高海庚的原创设计落实到制作实样。
周桂珍的紫砂作品大气、豁达、洒脱中,也蕴含着女性的秀丽与和美,具有工艺精湛、儒雅大度、内涵丰富的鲜明风格特征。
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周桂珍创作出无数精品,近代书画大师如刘海粟、朱屺瞻等,都曾在她的壶上题诗作画,与韩美林、张守智的合作更引领了紫砂新风,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相继收藏她的作品,代表作集玉壶更是曾作为国礼访日。
代表作欣赏:
环龙三足壶
僧帽壶
德钟壶
北瓜提梁壶
除了以上四位,顾绍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范伟群(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也于2024年,入选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
顾绍培
范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