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紫砂巨匠王寅春的上海仿古生涯

  • 日期:2024-07-01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做水平壶出了名的王寅春,经上海“吴德盛”介绍,在某古董商的策划下,到上海静安寺旁胶州路上一位房地产老板家中,仿制古壶。

离宜兴很近的上海滩不断传来茶客们津津乐道的消息:电影明星阮玲玉自杀;唱京戏的梅兰芳访问欧洲引起轰动后回到中国;上海人又引发新花样,玩起了集体婚礼,新郎官一律穿长袍,新娘却要穿洁白的婚纱。

春天又来了,尽管继范大生的作品获奖以后,宜兴的陶制品“蟠桃核笔洗”又在英国伦敦的博览会上获行奖,但是宜兴的紫砂陶业却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衰退了。

翻开一部阳羡茗壶录,或是紫砂陶业史,就会晓得,自古而今,由于朝代的更迭,战争烽火的踩躏,频频不断的自然灾害,紫砂陶业兴兴衰衰是常事。起自于18世纪末,兴盛于19世纪三三十年代的紫砂壶业,更是如此。

是日本人即将打过来的战争阴影,还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后续效应,或是经营陶业的人太多了?总之,过了年后,一向卖得甚好的紫砂壶,来订货的客商少了,送到上海去的壶也卖不动了。

就在这时候,做水平壶出了名的王寅春,经上海“吴德盛”介绍,在某古董商的策划下,到上海静安寺旁胶州路上一位房地产老板家中,仿制古壶。

王寅春

王寅春

随着大批的紫砂壶出现在市面上,出现在千家万户的茶桌上,无论是紫砂壶经营商,还是随着上海的开埠逐渐发达起来的古董行都发现,历经几百年流传下来的明、清两代紫砂壶艺名家的作品,特别受到海内外收藏界人士和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们的喜爱,尤其是在茶余饭后,人们讲起紫砂壶艺来,都是套一套的。

在玩一点壶的圈子里,时大彬、徐友泉、陈子畦、陈鸣远、陈光明、陈曼生等人的名字,简直是如雷贯耳。家中藏有一只古代名士的紫砂壶,可以卖出几十只、几百只甚至上千只普通紫砂壶的价格。

徐友泉紫砂壶

徐友泉 葵花方壶


陈曼生紫砂壶

陈曼生刻 百衲壶

可是,多灾多难、战火频频、匪患不绝的旧中国,哪里有这么多名家的壶留得下来啊。于是乎,仿制古壶就在普通紫砂壶卖得不那么景气的年月里悄然盛行了。

细阅 20 世纪紫砂壶艺大师们的人生经历,会发现很多人先后都通过不同的渠道踏进上海滩,走进不同的秘密作坊,仿制过古壶。

自清朝末年到20世纪上半叶,在紫砂世界享有盛名的黄玉麟、裴石民、蒋彦亭、顾景舟、蒋蓉等人,都先后到上海来仿过古壶。

王寅春就是在这么一股壶界思潮的裹挟之下,到上海仿制古壶的。

王寅春仿古

王寅春 仿陈鸣远四方鼓腹壶

仿制古壶的工坊在闹中取静的胶州路上,那是房地产老板提供的一处密室。所谓密室,就是闲人免进之处,门口有人把守着。

制作古壶的壶艺师王寅春,却很轻松自在,古董商特意关照了,不要你多做,一天干二三个小时就行了,半个月、二三十天出一把壶坯就可以,关键是做功要细,质量要好。讲明了,每月给60块大洋。王寅春的活儿一向以做得又快又好而扬名于紫砂业界。他的水平壶名作,还有为日商做的 200 只小花盆,更使得他干活又好又快在业界广为人知。

王寅春紫砂壶

王寅春 水平壶

现在每天只要做二三个小时,余下来的时间,他干什么呢?王寅春开始悉心钻研揣摩古壶的样式和研究其精妙的制作方法。

仿制古壶,有的壶样有画片和照片,可以照着图片上的样子做;有的壶拿来给壶艺师看过后又当场收回去;还有的,只有古书上的几句话,介绍了壶的样子和风格,前来作坊指点的人把这几句文言文添油加醋地翻成白话,讲给王寅春听,让他听过之后,根据自己的制壶经验和想象,把壶做出来。

老板除了提供优厚的条件,还给他拿来了大量的书籍图册和名人碑帖,特别是一本《故宫》周刊,里面刊登了故宫珍藏的很多名人字画,瓷器、陶器、紫砂器、玉器、金银器、漆器……这些精美的工艺图册,既开阔了王寅春的艺术视野,提升了他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也极大地丰富了他制作紫砂壶的思路。

故宫周刊

故宫周刊

20世纪30年代的静安寺周围,不仅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娱乐世界,电影院、百乐门、剧院、商店布满街头,也不乏很多文物、古董商店。空闲下来,步行在上海街头,各种信息扑面而来,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也让王寅春在无形中感受了十里洋场的时代气息。

自学艺以来,20 几年时间里,王寅春一直在做壶。由于夏天坐在小凳子上被蚊虫叮咬,他患上了血丝虫病,村民多叫它粗脚胖病。以往只能在到上海送货时进医院看一下。这一次,他能借在上海仿制古壶之余,安安心心地常去请医生治粗脚胖病了。

王寅春仿古

王寅春 仿杨彭年石瓢壶

仿制成五六把壶,老板看过后满意了,就让他带上壶,回宜兴龙窑上烧制,约摸三五个月一次。壶上的底章刻哪位古代名家的名字,全由古董商用毛笔模仿古人笔迹写好,让王寅春随身带下来,请宜兴的客师陈经耕刻字。陈经耕为人老实,刀法流利,能照着写好的字原封原样刻得惟妙惟肖。还有一点,陈经耕嘴巴紧,便于保密。

烧出壶来回上海去交差,每一次都得到老板的啧啧称赞。王寅春心头一松,几个月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王寅春仿古

王寅春 仿陈鸣远六方井壶

由于王寅春壶艺超群,他制作的紫砂壶讨人喜欢,人见人爱,又因为他接触观摩了很多名壶,精心地揣摩制作,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成功地仿制了时大彬、徐友泉、陈子畦、陈鸣远、陈光明等明清壶艺大家的作品。

其中一把签名陈鸣远的六方套壶,壶中套壶,壶体上雕了铆钉,壶提梁由细藤编织,做好以后,十分诱人,烧成后听老板说,没几天就被一官商花相当可观的巨资买走了。

千万不要小瞧了王寅春人到中年时期这两年多的仿古壶制作的经历。正是在这两年中,由于增长了见识,感受到了当代艺术的气息,看到了常人难以见到的清代皇宫中流出的艺术珍品的图片,才使他在以后的创作生涯中,能结合阳羡故土上的紫砂壶传统,融进历代工艺精品的精髓,加上他本人的创造,制作出一把又一把名壶,成就为紫砂壶艺大家。

王寅春紫砂壶

王寅春 六瓣梅壶


王寅春紫砂壶

王寅春 圈顶壶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彻底改变了全体中国人的生活。

10月26日,日本军队第一次入侵丁蜀地区,在汤渡一带烧毁民房、厂房300多间。11月21日,日军又闯进小桥南,一连杀死居民39人。消息传来,王寅春在上海仿制古壶的生涯,也被迫无奈地告一段落。

带上行李回宜兴的时候,回想这两年多一点的仿壶生涯,他除了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视野,提高了做精品壶的能力和医治了粗脚胖病之外,最大的收获,就是经老板同意,带回了仿造古壶时由古董商提供的一套工具和模具及参考书籍。

这套工具、模具由德国制作,精密度甚高,操作起来得心应手。比如有一副“四方回纹瓶”的木刻,印板阴文是“富贵不断头”,一看就晓得是中国人设计的,传到王石耕手中,现在已成了王家的传家宝,已有70 多年的历史。

四方回纹瓶

四方回纹瓶

王寅春的这一段仿古经历,在民国期间上海著名收藏大家龚心钊老人晚年著文中曾有提及,可见王寅春仿制的名壶,给当时收藏界留下印象之深。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