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宜兴紫砂壶名家马璟辉丨蕴神于器,壶艺致知

  • 编辑/作者:q
  • 日期:2019-04-09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马璟辉(又名:马景辉),男,1976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1996年毕业于陶瓷工艺美术专业……

马璟辉(又名:马景辉),男,1976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1996年毕业于陶瓷工艺美术专业,后从事全手工壶艺创作,精通格式壶艺制作流程和泥料配制。先拜江苏省名人,研究员级高工谭跃伟为师,得其悉心教导,后得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级高工陈国良的青睐收其门下为徒,言传身教,使之在紫砂艺术上的造诣更加坚实成熟。其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多次获奖,并被国内多家博物馆收藏。

晨风和雨柔,花木含甘露。我们拜访马璟辉的这天正值谷雨,早起伊始便蒙蒙地落起了细雨。正疑心这一天会否如清明时节一般阴雨连绵,午后就骤然云开雨散,暖阳灿烂。

沿着通蜀路边的小巷向内走不久,就可以看见一扇清爽而低调的铁门。乍一看,此处似乎并无特色,留心驻足这才发现其中的与众不同——门前纤尘不染,身后尘土飞扬的喧嚣大道似乎都被隔离在了另一个世界。

马璟辉作品|薄胎纳瓢(王翔铭)

出生于紫砂世家,马璟辉从小便对紫砂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观摩父亲做壶,自己摆弄泥料,一切看起来那样有趣。既是萌发了兴趣,学习之事便是水到渠成。小小的工作台边,父亲手把手地将自己的本事一一传授。大事、小事及至最最细微的规矩、习惯,父亲将做壶这件事掰开揉碎,若慈鹰哺雏般一点点塞进他的口中。然而,彼时年少,青春叛逆的他觉得一切是那样的容易——茶壶嘛,不就是那样?拍拍打打光一圈,有什么难的?带着这样的想法,父亲的举动便是愈发地令人抵触了。小小的火星在心中日日积压,这一天,方才学习半年的马璟辉愤然提出,自己做!

然而世事哪有那样的容易,真正独立起来,马璟辉才发现小小的团泥竟然是如此不听话!可而今早已是矮子骑马——上下两难。回头再去求父亲指导有伤颜面,而自己若是鼓捣不出东西亦是个天大的笑话。马璟辉思来想去,最后便借着端茶、倒水、拿工具种种借口跑去父亲的房中偷师。一来二去,跑的勤了,父亲自是了然,但他也不点破,只在儿子过来的时候,悄悄让开一条缝给他去看。

摄于马璟辉工作室

风风雨雨几十年过去,这件小小的风波却始终让他印象深刻,无论何时谈起都会感慨万千。亦是此番经历让他更加深刻了解到,凡事皆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他对这个事业充满激情,做壶自然而然地渗透在日常的点滴之中。坐也是壶行也是壶,做壶这件事像是呼吸一般自然。看着蓝天,看着绿水,看着青铜器上美妙绝伦的云纹,他的眼前不觉就闪出了各色的茶壶造型。他爱好旅游,最喜爱有人文情怀的地方。每到一处,博物馆和文化古迹定是必览之处,而这些亦是爱好又亦是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一把壶是一个故事是一段历史,马璟辉的壶正是这样的充满生意。

马璟辉作品|井栏(薄胎)

提及自己所制的“大彬虚扁”,马璟辉饱含深情如数家珍。介绍的时候,他一手虚空轻握,一手指点细说——这里的线条比原品挺拔,那里的姿态更加秀气——仿若那只心爱的壶就在手中。“从图纸设计到成品制作会遇到许多困难,终是要反复地修改,有时常常把自己都改懵了。”马璟辉如是说,“有一个阶段非常困难,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壶把调整了就要调整壶嘴以及其他许多地方。”他这样说的时候,眉眼含笑,就着袅袅的余烟不知不觉便将听者一起带入那段创作的岁月——他低着头细心审视琢磨的模样悄然入目:时而累了,他缓缓起身稍事活动后燃起一支烟;时而灵感迸发,他惊喜地捏起紫泥,莞尔微笑。

马璟辉作品|合璧(薄胎)

“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苏东坡的赏心乐事见乎于寻常点滴,而对马璟辉来说,自家的赏心乐事便是现在的状态——妻儿相伴左右,制壶饮茶人生。诚如马璟辉所说,能以自己的爱好为事业真乃天大的幸事。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