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凌锡苟先生的紫砂壶

  • 日期:2014-04-21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麻姑献寿”,擷取神话的故事,历经久远的风吹雨打,没有被风化。为了美的延续,为了真的再现,为了善的传颂,塑出了麻姑飘逸婉约的神态,素雅清丽的姿色,一脸虔诚地带着寿桃、佛手、石榴、李子、葫芦奔赴瑶池盛会。这仙果,用5种紫砂泥制作,表面一看,活脱脱 的果品,真实是一壶四杯的茶具。造型独运匠心,泥色浑然配置,流溢着超越实体的神韵之美。
凌锡苟 日月同辉

蜀山孤矗,蠡河展带。昔东坡筑庐,忘情山水,迷恋陶乡。一柄提梁砂壶,似一道彩虹,把古今贯通,传递苍老与新鲜的故事。这聚香含淑的世界,一杯清香留舌余甘,一壶苦涩品味人生。抑或是个悬念,让人们去填充紫砂常新的答题。

紫砂艺苑,人才济济,省工艺美术名人、研高凌锡苟先生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属龙的他,地道的丁山人,而且是在窑场上长大的。我与他是儿时的邻居,他从小就在母亲的坭凳边捏坭玩坭做些小猪小狗之类的东西,满足精神的寄托和纯真的畅想。

在缸、瓮旁捉迷藏,在龙窑边拣松枝,在破缸堆起来的土墙屋掏麻雀。不知是村里的制陶环境的诱惑,还是他的兴趣使然,总之,他爱上了陶瓷、爱上了紫砂,无怨无悔,把命运与泥巴维系在一起。

幼时家境贫寒,没有读太多的书,但是,他有极好的悟性和灵气,以及勤奋与执着。自1958年与陶土结缘至今已经45个年头。尽管现已年逾花甲,却依旧把那份情、那份爱,融人五色土,去描绘陶苑的春天。

紫砂艺术创作仅仅靠勤奋是不够的,必须学习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认识。他从学习传统人手,由师法自然而出,在博采众长中吸取知识的营养,去创作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紫砂作品,回报养育他的这方“厚土”。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陶艺家,曾参与过南京长江大桥雕塑的制作、泥塑“收租院”、南京博物馆“揭竿起义”群塑的创作……无不展示雕塑才艺的天赋。他壶也做得好,做得绝。书画也很有造诣。艺术是相通的,只有作个多面手,才会长袖善舞。

他制作的紫砂陶塑“关公”,让思维跨进岁月的长廊。一个传奇的历史人物,抖落风尘,一身正气。观赏这尊雕塑,战袍仿佛是叠印的勋章,大刀浸润了光荣的洗礼。关公坐得端庄,落得清正,就的是永宁的灵魂。

但丁在诗中赞美:“人的高贵……超过天使的高贵”。他的陶塑作品总是跃动着生命的脉搏,是形与神的统一,是意与情的交融,给人的感觉是肉体和精神结合的活体。

“麻姑献寿”,擷取神话的故事,历经久远的风吹雨打,没有被风化。为了美的延续,为了真的再现,为了善的传颂,塑出了麻姑飘逸婉约的神态,素雅清丽的姿色,一脸虔诚地带着寿桃、佛手、石榴、李子、葫芦奔赴瑶池盛会。这仙果,用5种紫砂泥制作,表面一看,活脱脱 的果品,真实是一壶四杯的茶具。造型独运匠心,泥色浑然配置,流溢着超越实体的神韵之美。美丽的传说也(散文)  苎苎格在这紫砂艺术作品之中.

凄婉的梁祝故事,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它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具影响的传统故事,也是闻名世界的文化品牌,被誉为中国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尽管世人对其发源地一直争论不休,但根据专家考证,梁祝的故事发生在宜兴。写于483年的《善卷寺记)就有目前国内最早的文字记载。宋代就有梁祝化蝶的传说,古诗云:“万古英台面,云泉响佩环。蝶舞凝山魄,花开想玉颜。”凌工用写实的手法,清丽的技巧,创作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紫砂雕塑系列,吟唱这坚贞爱情,市井佳话。

有人爱华美,有人爱素净,凌工的工作室,是书籍、泥巴、砂壶的交响。不少奖状,不少证书,都是他艺术成就的记录.

制陶者自古敦厚朴实,捏泥人从来聪颖伶俐。他思索古国久远的年华,仰望太阳灿烂的辉煌,悠悠白云的潇洒,还有夜幕的月色星光。于是,有了那种追求,追求月的清纯静艳,追求黎明诞生的向往。“日月同辉”问世了,突破紫砂壶造型、制作、烧成上的种种难题,获得了国际陶艺评比金奖。我想,没有对紫砂陶工艺的全过程了解和掌握,是断然制作不出这一精美绝伦的作品的。   

沿着已经开拓出来的紫砂艺术之路走吧!一个足印就是一份辛苦,一个突起就是一番开创。千秋可以浓缩在一件又一件艺术作品,思索却无限的漫长。愿凌工把感悟造就永恒的物体,去收获千遍万遍的理想。

(2013年10月26日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凌锡苟逝世,享年73岁。)

随缘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