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于壶艺上的成就颇丰,且在国内外影响极大,世称中国陶瓷艺术领域的一代宗师。而刘海粟则是中国书画界的杰出代表,其创作的中国画、油画以及书法作品,流传甚广,被誉为近现代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就是这样两位传奇人物,曾合作有一把双圈壶,成为艺术界的一段佳话。
顾景舟
刘海粟
双圈壶,这一经典的紫砂壶型,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论及双圈壶的创制由来,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其壶名乃是源自于壶钮的独特设计,桥型钮处套有两个可以活动自如的螺纹双圈,晃动时叮当作响,使得整壶更具活力和精致感。
双圈壶自创型以后,历代名家都曾心追手摹,一直流传至今。其中以顾景舟大师的作品最为出彩,备受世人瞩目。
王康制 双圈壶
顾景舟、刘海粟二人就双圈壶的合作,是由当时频繁往来于香港与内地的一位紫砂商人赵小蝶女士一手促成的。
刘海粟晚年常居香港,与赵小蝶很是投缘,交往甚密。有一次,刘海粟在赵小蝶的锦峰公司见到一把顾景舟的紫砂壶,对它赞不绝口,感叹道:别人的壶嘴、壶把是安上去的,顾景舟紫砂壶的壶嘴、壶把,是从壶里自然长出的。
赵小蝶见刘海粟对顾景舟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便提议正好二人可以合作一把壶,岂不妙哉!
赵小蝶的提议首先得到了刘海粟的响应。接着,她赶往宜兴,将刘海粟的壶评以及二人合作的构想传达给了顾景舟。
顾景舟双圈壶款式
顾景舟对刘海粟这位书画界的名人亦十分景仰,听说对方有合作意向时非常高兴。但顾景舟时年79岁,其晚年的壶风偏向于素雅,认为在壶上作书画点缀有累赘之嫌,故通常不再刻意在壶上施加书画装饰,凡抟制之壶,一派光素淡泊之风。
然而,既然刘海粟看得起他,他也不能驳了对方的面子,合作就这样开始了。这把壶成为了他晚年的一次破例。
经过一番考量后,顾景舟做了一把双圈壶。此件双圈壶,直筒高身,硕伟挺拔,三弯流捏塑精确,出水流畅不流涓滴,耳鋬宽大,大气端庄;壶钮上有两个圈环,珠圆玉滚,寓意双璧辉映。
顾景舟双圈壶
赵小蝶给壶坯拍了照,带回香港。刘海粟一见,连连称好,还引发一番感慨:我们这些人,是不敢称天才的,如果确有比一般人略多些聪明的话,那也是前世带给我们的智慧。
有感于此,刘海在一张宣纸小稿上,题写了“夙慧”二字,并落款“壬申中秋 刘海粟九十七岁”,“慧”,即梵语的“般若”,是一种智慧或洞识,道尽求真理于艺术的心路历程;考虑到壶的另一面能够与之呼应,刘海粟又画了几枝虬枝老梅,清芬馥郁,老而弥坚,并题“眉寿 刘海粟 年九十七”。
顾景舟双圈壶正面拓片
顾景舟双圈壶反面拓片
从刘海粟落笔的那一刻起,这件双圈壶便有了一个新名字——夙慧壶。但后来顾景舟再做此壶式,仍然称双圈壶,或许顾景舟认为,自己太平凡,称不起海老那样的夙慧,并且,他不愿意掠美。
顾景舟双圈壶
拿到刘海粟的书画小稿后,顾景舟决定自己亲自操刀,在壶上陶刻。但是,刘海粟的小稿不是对着壶画的,直接放到壶上,显得大了一点。于是,顾景舟就通过复印机把小稿缩小了一些,一点点拓到壶坯上,再着手镌刻。
顾景舟当时已是79岁的老人了,刻了整整一天后腰都直不起来了。为了赶在第二天上午让壶坯进窑,次日早晨起来后又立即投入镌刻,一直到八点多终于完工,交代儿媳吴菊芬送去窑上烧制。出窑后,壶烧制得非常成功,泥色清亮,胎体细腻,神采焕发。
夙慧壶制成后不久,恰逢有位叫周尊严的紫砂艺人要去香港办展,就请他将此壶带给了赵小蝶女士。
顾景舟双圈壶
顾景舟双圈壶
夙慧壶的诞生,在当时是一大亮眼的新闻,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之后的一次拍卖会上,此壶更是以80万港币结拍成交,这个价格在当时已属天价,可见其意义、价值非凡。
这把夙慧双圈壶,将被永远铭记在艺术史的长河中,不仅因为它是两位耄耋泰斗跨领域的珠联璧合,更因为它承载着两位大家对智慧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的探索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