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槽清似乎是许多壶友选择紫泥泥料时的首选,小编认为壶友先明白紫砂壶只要是原矿就具备了紫砂的特征,泥料的选择可以根据茶叶种类、色泽外观及其他个人喜好而定,不必去迷信某一类料,毕竟,器为茶所用,咱们喝茶主要还是看茶的特性。
紫泥类的原矿紫砂按生成位置矿层高低大致可分头槽、中槽、底槽三类,因为在三十年前“清水泥”只是代表未添加其他泥料或染料的纯料(并非现在我们所讲的某一类泥料),所以紫泥就分为头槽清、中槽清和底槽清。其中中槽清也叫二槽清。
紫砂矿料属于泥质粉砂岩,具有多种层状构造。在矿物的沉积过程中,同一泥层中总是含铁量高、颗粒粗的矿物先沉积下来,沙粒状比片状的更容易沉积。因此,同一泥层上部的紫砂矿料含铁量相对较低、其颗粒组成也相对较细。同一泥层下部的紫砂矿料颗粒组成相对略粗,岩化程度高,含铁量也相对高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同一种紫砂矿料会有质性老、嫩的区别。
鲍燕萍作品《吉祥如意(鲍志强铭)》
中槽清简介
中槽清由于产于紫泥中层,相较浅层矿石英、云母等矿物质含量更丰富,砂感出色,烧成后质地坚细光润,其成品纯朴自然、沉稳大度。
由于古人并无如今的挡坯半手工技法,全靠拍打拼接制壶,因此对泥料的延展性、抟型性等工艺要求较高,中槽清就是明代以来制壶人的首选。
用中槽清泡茶,茶汤韵味悠扬,泡养变化很快,泡养后温润感更为丰富饱满,茶汤韵味悠扬,越显光朴素雅。
袁国强作品《渴求》
底槽清简介
底槽青矿料中有青绿色的类似鸡眼的斑点,正常烧成的壶呈现猪肝色,烧成颜色具体要看矿料的成分构成和烧成温度。底槽清古已采掘,然而底槽清矿料砂性重、泥性弱、棱角钝,古人很少用此料制壶,即使开采到了也要把底槽清扔掉而把中槽清留下。直到80年代顾景舟大师试制新壶型而挑战底槽清制壶,这种矿料才重新被人认识。经过台湾地区壶商的运作,底槽清成为了紫泥中的“爱马仕”。
中槽清与底槽清如何区分
从外观判断,底槽清的石英、云母、赤铁矿等矿物含量较中槽清丰富许多,而且这些白色淡黄色颗粒比中槽清的大。另外借助60倍以上的文玩放大镜下观察底槽清成品颗粒组成较中槽清成品粗,全手工制法下底槽清圆器紫砂壶泥门较中槽清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