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紫砂泥料之什么是红泥

  • 编辑/作者:淘壶人
  • 日期:2017-04-17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 紫砂红泥是宜兴紫砂陶土的三大泥类之一。紫砂红泥泛指紫砂陶土制品烧成后,外观色泽呈红色的一类陶土,并非指某种单一的具体矿料。紫砂红泥因其烧成后,外观色泽和胎质均呈红色,所以冠以红颜丹砂之名。紫砂红泥相对于紫泥家族来说,家底并不富厚,产量仅占紫砂陶土的8%。紫砂红泥家底虽不富厚,然而家族成员却并不少,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红粉世家。这个家族的成员,娇艳多姿,甚娇甚嫩,情感细腻柔和,声若女音,似倾心佳人浴后妃子,又如红颜少年,个性活跃奔放。 明清有关紫砂的古籍记载中,很少提及红

紫砂红泥是宜兴紫砂陶土的三大泥类之一。紫砂红泥泛指紫砂陶土制品烧成后,外观色泽呈红色的一类陶土,并非指某种单一的具体矿料。紫砂红泥因其烧成后,外观色泽和胎质均呈红色,所以冠以"红颜丹砂"之名。紫砂红泥相对于紫泥家族来说,家底并不富厚,产量仅占紫砂陶土的8%。紫砂红泥家底虽不富厚,然而家族成员却并不少,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红粉世家"。这个家族的成员,娇艳多姿,甚娇甚嫩,情感细腻柔和,声若女音,似"倾心佳人""浴后妃子",又如"红颜少年",个性活跃奔放。

明清有关紫砂的古籍记载中,很少提及"红泥"二字,明末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清初吴骞《阳羡名陶录》中,几乎没有提及"红泥"二字。《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依据红泥外观色泽,称其为朱砂、朱砂紫、海棠红等,也仅有两三处提到。《古汉语字典》对"红"的注释,由浅及深的顺序为"红,丹,赤,朱,绛"。所以《阳羡砂壶图考》中说:"红有深浅,深曰朱砂,浅曰海棠红。""红泥"名称,最早就出现于民国李景康,张虹所著的《阳羡砂壶图靠》。《阳羡砂壶图考》通常把红之深者称为朱泥或朱砂,浅的称为红泥,并按作品的大小,称之为"朱泥小壶"或"红泥小壶""朱泥中壶""朱砂大壶"等。

据有关资料介绍,现代人对红泥的一种理解是:"红泥的定义:片状结构,质坚如石,不溶于水。红泥,蕴藏在嫩泥的底层,产地在西山嫩泥矿、赵庄嫩泥矿。"这个定义和解释有一定的局限性,局限于产自嫩泥矿底层,或与此相类的红泥,不能涵盖红泥的全部。据实际情形来看"片状结构,质坚如石,不溶于水"的红泥,为部分小红泥和老红泥,若以此来给红泥定义,未免以偏概全,说法不够科学严密。因为红泥不止一种,并非只有西山、赵庄出产红泥,从产状上来看,红泥也不仅仅产于嫩泥矿层中。

红泥种种,按其性能(如耐火度、收缩性)来分,大致可分为甚嫩甚娇甚贵的嫩红泥(或朱泥);情感柔和细腻的小红泥;性格质朴粗犷的老红泥等。若冠以产地名之,则有本山红泥、赵庄红泥、洑东红泥等等。

红泥,从地质分布上来看,嫩红泥(或朱泥),赋存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上段地层中,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冲积层;小红泥,老红泥赋存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中下部、石炭系高骊山组下部的石英砂岩中(黄石夹层)。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丁蜀镇的黄龙山及附近的西山、香山,川埠的赵庄、红卫、蒋笠,原洑东镇的兰右、前龙,湖滏镇的九里山、六里棚,浙江省长兴县、安微广德县与江苏宜兴交界的部分山区等都有其成员的居住。丁蜀镇黄龙山及其附近,虽然曾出产紫砂红泥或朱泥,但目前矿源已经十分稀少。就目前紫砂红泥的现状而言,特别是朱泥,丁蜀镇周围及周边地区的红泥类泥料,整体要优于丁蜀镇黄龙山目前的红泥。

从矿床的分布状况来看,红泥通常分布在矿床的最上层。红泥,为沉积风化型矿床,嫩红泥(或朱泥),矿体分布在土山红色黏土层的下面,较接近于地表,通常情况下,由青泥和白泥等嫩泥,受地表雨水渗入,经风吹日晒而成,外观呈土黄色,外形呈泥块状。小红泥,老红泥等则多数产于接近山顶的黄石层下或黄石夹层中。小红泥,老红泥通常是由白泥经久风化而成,风化程度轻的称其为小红泥,外形呈片状或鳞片状,其泥质细嫩、细腻,性能与白泥差不多;风化时间久的称之为老红泥,质地如石,烧成温度相对要高些。

红泥原矿,外观色泽通常呈黄色、土黄色、黄绿色,或金黄色、绿色等,仅有少数矿料呈红色。嫩红泥(或朱泥)类矿料外形呈泥块状,外松内坚,沉实,泥质粉砂质构造,遇水即溃;小红泥、老红泥等矿料外形呈片状结构,粉砂质泥岩,质坚如石,不溶于水。即所谓的"片状结构,质坚如石,不溶于水的红泥。

红泥的矿物组成经薄片光学鉴定为:水云母、高岭石、伊利石、铁氧质及黏土质等。红泥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百分含量分别为二氧化硅40%~55%、三氧化二铝20%左右、三氧化二铁6%~10%、氧化钛0.82%、氧化镁0.64%、氧化钙0.84%、氧化钾2.15%、氧化钠0.21%、烧失量8.76%。抽样揭示的只能是部分性能指标,个体仍有差异。

检测结果显示,红泥的化学成分中,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的含量相对较低,氧化铁的含量比一般陶土高。由于红泥中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相对较低,所以影响了红泥的烧成温度。红泥是紫砂三大泥类中,烧成温度相对较低的一类泥料,烧结温度范围也不宽,过去可能受烧成条件的限制,单子的红泥矿料烧成温度1050℃~1100℃,现代烧成可控,泥料可配,烧成温度可提高到1160℃左右。红泥对于窑温较为敏感,窑温不足,呈枯黄橙色,水色不彰;密温偏高,则易变形、开裂、塌陷,出现铁质析出,产生溶洞;如果窑温恰到好处,则光洁明亮,红中略见橙色,愈用愈红润。

嫩红泥(或朱泥)类红泥矿料黏土物比例较高,砂少;小红泥、老红泥等矿料,泥质细腻,细颗粒比例高,所以紫砂红泥的黏性好,可塑性高,结合性能好,制品密度高,收缩比却较大,一般红泥干燥收缩率为5%左右,烧成收缩率为8%左右,个体红泥的实际收缩率相差较大,从13%至20%以上不等。

红泥原矿,外观多数呈黄色或土黄色等,烧成后呈现深浅不同的红色,这是红泥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因为红泥矿料中氧化铁的含量较高的缘故。一般陶土中氧化铁的含量,如果超过6%,成陶后外观色泽则趋于红色。红泥的氧化铁含量通常在6%~10%之间,少数则要超过10%,甚至更高,如大红袍朱泥的含铁量高达23.22%。红泥烧成后呈现深浅不同的红色,并非完全是氧化铁单一作用的结果,而是矿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与烧成温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在适合红泥烧成的温度阶段,正值氧化铁发生着色作用,所以呈现的色泽较红,若温度高于特定的烧成温度,色泽则偏暗发黑。红泥烧成的色泽趋向,呈橙红色,向暗红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烧成后,外观色泽呈红色的都是红泥。紫砂陶土中多数紫泥的氧化铁的含量与红泥相差无几,部分紫泥在红泥烧成的温度阶段,其外观色泽也呈红色,由于紫泥烧成温度较高,烧结范围宽,外观色泽会随着窑温的升高,由红向紫,由紫向黑变化。红泥壶也可能是用其他矿料加铁红粉拼配而制成的。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