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顾景舟大师年鉴(私藏版)

  • 日期:2020-05-08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 顾景舟大师年鉴 1915   10月18日,农历9月10日,顾景舟出生于紫砂故里——上袁村,宜兴市川埠乡上袁村(现为丁蜀镇紫砂村)。原名锦洲,属兔。 祖母邵氏,父亲顾炳荣,母亲魏氏,且耕且陶,都在农闲时从业紫砂。顾景舟原有兄长,后哥哥去世,遂成为家中长子,兄弟三人,依次是锦洲、陆洲、锡洲。 1920   入宜兴县第六高等小学堂(清末为东坡高等小学堂,民国时称东坡小学)学习,由锦洲改名为景洲,时吕梅笙为校长。学习课程除

顾景舟大师年鉴

1915   10月18日,农历9月10日,顾景舟出生于紫砂故里——上袁村,宜兴市川埠乡上袁村(现为丁蜀镇紫砂村)。原名锦洲,属兔。

祖母邵氏,父亲顾炳荣,母亲魏氏,且耕且陶,都在农闲时从业紫砂。顾景舟原有兄长,后哥哥去世,遂成为家中长子,兄弟三人,依次是锦洲、陆洲、锡洲。

1920   入宜兴县第六高等小学堂(清末为东坡高等小学堂,民国时称东坡小学)学习,由锦洲改名为景洲,时吕梅笙为校长。学习课程除“四书”、“五经”外,还有英文、日文、数学、中外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等。

1932   因家境困顿,无法入中学继续深造,在跟随吕梅笙攻读古文两年后,18岁时,辍学在家的顾景舟在家从师于祖母邵氏,学习紫砂工艺,从此立志于紫砂。始用印“墨缘斋”、“墨缘斋景堂制”、“景记”、“景洲”、“武陵逸人”。

1934   父亲曾请储铭(又名腊根)至家教其学艺,但顾晚年讲述学艺经历仍以祖母为启蒙师。两年后,顾景舟在紫砂行业声名鹊起。

1936   被聘请至上海古董商郞玉书之“郎氏艺苑”店里,专事仿古制陶,其间临摹过陈鸣远、邵大亨等人的作品,技艺突飞猛进。

后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于1938年回到了家乡。1939顾景舟不幸患天花,死里逃生。病愈后,制壶的同时更加专注于文化知识以及陶瓷工艺学等知识的学习。与邵全章、邵茂章友善。

1942   应聘到上海标准陶瓷公司当模型技师。作品署号“自怡轩主人”。

有闲章“得一日闲我为福”(仿文彭)、“足吾所好玩而老焉”(仿邓石如),有《高线三足提梁壶》《洋桶提梁壶》等问世。

取艺名“曼晞”,磨去“武陵逸人”印,自镌“曼晞陶艺”壶印。

1944   回到家乡,生活艰难,其间制圆竹段茶具等,用印“瘦萍”、“老萍”,以“萍”寓漂泊不定之意。

1946   由周志禄、徐祖纯牵线,为农民银行座谈会做纪念品仿古壶,完成定单的100把外,又多做10把,共计110把。这是顾景舟一生中完成的最大宗的一次产品订单。1948抗战胜利后往返于上海和宜兴之间,与戴相名、唐云友好,做石瓢壶5件,吴湖帆、江寒汀等沪上书画家为之书画。用印“荆南山樵”、“荆山壶隐”。改名景舟,自喻为艺海一舟。

1951   由顾浩元推荐,应聘上海天原化工厂,考试合格,但体检时发现有肺结核而最终没有被录用。

1952   回到家乡戒烟养疴,在家种花养鱼。收第一个徒弟徐汉棠。期间创作莲蓬摆件等作品。

1954   第一个响应政府号召,参加并组建宜兴县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蜀山紫砂工场,任合作社生产理事委员兼技术辅导员。创作《如意云纹三足鼎壶》等。搬家至蜀山南街。

1955   10月,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设立“紫砂工艺班”,招收第一批艺徒,李昌鸿、沈蘧华、高海庚、王亚杰、史济华、王洪君、高永津、鲍秀云、许璇等人师从顾景舟学艺,顾景舟为合作社7老艺人之一。始用闲章“啜墨看茶”。稍后,束凤英从师顾景舟。

1956   紫砂工场改为宜兴紫砂工艺厂,顾景舟与带队来厂实习的中央工艺美术院(今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高庄教授结为知交,两人合作《提壁壶》。同年,顾景舟被国家授予工艺行业最高荣誉“工艺人”称号,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技术辅导”称号。过继二弟顾陆洲的儿子顾燮之为子。

1958   参与紫砂成型注浆,辘轳车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为困难时期的紫砂工艺厂寻找产品出路。在拜师活动中,收周桂珍为徒。1959任紫砂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负责全厂的技术辅导工作。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的布置工作,设计了一批大型的餐具及高档花盆。1960   工艺行业低潮时期,顾景舟专事产品设计和打样,改进紫砂专用工具。60年代遍访北京、上海、广州、苏州等地博物馆,寻觅珍品,并作鉴定。带领技术人员到其他兄弟陶瓷产区考察。

1961   教导谈碧云、张红华、曹大生、周坤生等学生。1963紫砂工艺厂成立紫砂研究室,成员有顾景舟、徐汉棠等,后高海庚调入研究室。

1964   与徐义宝女士结婚。顾景舟虚岁五十。为完成外贸订货,向周尊严、潘持平、顾绍培、徐乐平、陈粉林、张树林等6人传授大件花盆的制作技艺,紫砂花盆型、工达到极高水准。

1965  被造反派当作“反动权威”,被污蔑干过伪保长而靠边。

1972   创作雪华壶、提璧茶具、上新桥壶,并做石瓢壶、中石瓢壶。收吴群祥为徒。

1975   做传统小寿星壶。多次参加宜兴地区古窑址的发掘研究工作。1976年7月,对蠡墅羊角山宋代紫砂窑遗址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证。1978   葛陶中、李慧芳、徐维民调至研究室顾景舟工作室,随师学艺。研究室尚有徐汉棠、沈蘧华、吴群祥。

1979   香港实业家罗桂祥先生来宜兴与顾景舟商议定购工艺师作品,并提议仿制历史名作。

1980   带领汪寅仙、周桂珍等中青年技艺人员复制历代名作,如《僧帽壶》、《井栏壶》等,担任技术总监。陆续创作《矮僧帽壶》、《汉铎壶》、《圆钟壶》、《矮井栏壶》、《乳鼎壶》等。1981受邀率领徐秀棠、高海庚首次赴港,参加香港第六届亚洲艺术节,为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品做鉴定。

1982   被评为工艺美术师。9月,高海庚厂长带领紫砂工艺厂举办北京端门紫砂工艺厂的紫砂精品展,顾景舟担任技术总监,引发紫砂热潮。为故宫所藏700余件紫砂器做鉴定。徐徐、高振宇调入顾景舟工作室拜师学艺。

1983   担任紫砂研究所所长。陪妻子去上海治病,寄宿淮海中学,期间作《鹧鸪壶》、《小供春壶》数把,《鹧鸪壶》底镌刻文字以记命途之坎坷。

1984   7月18日,妻徐义宝在丁山联合医院病逝。顾景舟七十寿辰时,作七言绝句一首用以自勉:“五十余载竞抟埴,却忆年华以古稀。鲁阳奋戈犹未晚,愿留指爪踏雪泥。”此后用印“景舟七十后作”、“童叟”。1985应香港锦锋公司之邀,率蒋蓉、汪寅仙、吕尧臣、周桂珍、李碧芳赴港参展。

1986   担任企业经营集团高级顾问。

1987   做《玉璧盖提梁壶》等,任紫砂研究所名誉所长。为故宫博物院鉴定紫砂器。

1988   4月,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顾景舟工作室留葛陶中一人,保健医生赵江华业余受顾景舟指导。

1989   应香港锦峰公司之邀请第三次访问香港。做《高僧帽壶》、《如意仿鼓壶》、《此乐壶》,并题写装饰金文释文: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1990   参与朱屺瞻先生百岁纪念壶的活动,为艺术顾问。

1991   3月,在丁蜀镇陶都影剧院召开了“顾景舟教育奖励基金会”创立大会。为家乡的中小学教学捐资20万元。主编《宜兴紫砂珍赏》一书,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为紫砂历史上第一本紫砂艺人自己编写的专著,至今畅销。

1992   为锦峰公司紫砂珍品展制《鹧鸪壶》(韩美林书),《福寿夙慧壶》(刘海粟书画)。邮电部发行四枚紫砂邮票,历史作品为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作品,而现代选取顾景舟的《提壁壶》。

1993   顾景舟作为“宜兴陶瓷艺术作品展览会”代表团成员首次访问台湾,收到热烈欢迎。期间,召开记者会,参观台北故宫、莺歌及“中国古今名壶珍品展暨王度先生紫砂珍藏展”等。

1994刻印章“生于乙卯”。

1996因肺气肿导致肺功能衰竭,病逝于宜兴第一人民医院。享年81岁。

(淘壶人全体成员向顾景舟先生致敬)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