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与顾老巨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寻访汪寅仙大师

  • 日期:2020-05-07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 顾景舟先生一生格物致知,传艺育人,适逢顾老百年诞辰,我们与顾老巨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结下壶缘,寻访丁蜀,汪寅仙是我们此行首位拜访的老艺人。与这位中国当代紫砂界的大师交流,是一次难能的人生机缘。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制作技艺传承代表人汪寅仙老师端详松鼠葡萄套组茶具 相见 「我知道你们的来意。坦白说,当我去年得知这个消息,后来又看到实物时,非常激动。因为世人都知道顾老的光货很经典,但连我都没有想到,他

顾景舟先生一生格物致知,传艺育人,适逢顾老百年诞辰,我们与顾老巨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结下壶缘,寻访丁蜀,汪寅仙是我们此行首位拜访的老艺人。与这位中国当代紫砂界的大师交流,是一次难能的人生机缘。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制作技艺传承代表人汪寅仙老师端详松鼠葡萄套组茶具


相见


「我知道你们的来意。坦白说,当我去年得知这个消息,后来又看到实物时,非常激动。因为世人都知道顾老的光货很经典,但连我都没有想到,他的花货作品竟然也能做得如此炉火纯青!」汪老开门见山地说道。

「无价之宝」,是汪老在欣赏过程中频频提到的四个字。「首先,这套茶具非常有气质、有气势。而且,人文和历史价值都包含在里面。至少在我从艺的时候,还未曾见过顾老的这样一件花货实物。近段时间首次公开的照片(指《出入龚时誉越远亨——百年景舟》一书中顾景舟、朱可心和吴云根的合影)我是前不久看到的。从照片中不难判断,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这一批人进厂之前,顾老对于花货的制作就已经行云流水了。那个年代是紫砂艺术的创作高峰,由于老艺人、老师傅们都集中在一起,大家互相影响,艺术氛围非常强。」汪老感慨道。

相比寻常紫砂壶的小巧精致,我们面前的这套「松鼠葡萄」明显更加大气、饱满,壶内施釉也让人感到一种非同寻常的别致。汪老解释道,「上世纪50年代初刚刚『合作化』之际,成套的咖啡茶具有好几个品种,松鼠葡萄十头套是其中最典型的,也最能体现紫砂花货的功底。之所以容量大并且施釉是为了接待国际友人的需要,很可能专门由高层领导人或者是在对外交流中使用。我之所以评价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是无价之宝,就是因为它述说的是岁月,绝对不是用价格可以衡量的。」

1955年紫砂工场建成之初,顾景舟与朱可心进行壶艺交流

摄影:著名新闻摄影家 晓庄

汪寅仙老师展示当年紫砂工场的资料图片


往事


「我虽然不是他的入室弟子,但也可以说是他的学生。上世纪60年代初,有7年多的时间我跟顾老、朱老都住在同一栋宿舍里。此时的顾老白天在车间做壶,下班到家最常见的「娱乐活动」就是召集学徒们上他家「聊天」。因为他是文化人,所以会不断地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灌输给年轻人,一起探讨,这是他的兴趣与乐趣所在。」

汪老称,自己是「幸运的一代」。「当年厂里的七大老艺人,几乎都教过我手艺。只要你愿意学,他们没有不教的。」相比之下,顾老是其中为数不多、会做又会讲的一位。「从实践到理论,他总结出一套教材。受他的指引,我们这代人也开始学着写体会,以理论的角度总结自身,把这样的教育方式再传递给下一代,并且从中逐渐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我们的引路人。」

顾景舟辅导汪寅仙制壶

1954年鼎蜀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产品

汪寅仙老师在工作台前翻阅紫砂壶设计手稿


境界


「顾老曾经告诫我们,『一个人做茶壶,做得起不算本事,拿得住才算本事』。他还说『怎么样才能做到多一点则多,少一点则少?』这些话,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做到了,这是我们最佩服他的地方。比如石瓢、合欢,能做到他这样的精神、线条如此精美,太难了。光货做到经典不容易,他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但花货也能做到这般精致,找不到缺点,他的境界令人折服。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