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范国祥:紫砂神韵 源于中华

  • 编辑/作者:淘壶人
  • 日期:2017-02-11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 古代中国不但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化,还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比如紫砂就以它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神韵蜚声海内外。紫砂陶始于北宋年间,盛于明、清时期,经过历代陶手的锤炼,融合,努力,从而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紫砂不仅以天然的“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沏茶能持茶道“色、香、味”之精神而传人,更重要的是它融入了儒、释、道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上兴盛了古越文人雅士对紫砂陶艺推崇和参与。紫砂从华夏文明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通过茶文化和陶文化的互相交融、互相渗透,以及在艺术上的不懈追求,历尽300多年的持

古代中国不但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化,还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比如紫砂就以它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神韵蜚声海内外。紫砂陶始于北宋年间,盛于明、清时期,经过历代陶手的锤炼,融合,努力,从而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紫砂不仅以天然的“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沏茶能持茶道“色、香、味”之精神而传人,更重要的是它融入了儒、释、道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上兴盛了古越文人雅士对紫砂陶艺推崇和参与。紫砂从华夏文明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通过茶文化和陶文化的互相交融、互相渗透,以及在艺术上的不懈追求,历尽300多年的持续发展,紫砂文化和艺术变得日臻丰富、精美。

紫砂文化始于茶

北宋王安石《临川集》卷七十议茶法云:“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在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宋朝时期,茶更是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此时亦紫砂应运而生,发展到明清紫砂茶具的应用就更为广泛了。在古代,艺术的掌握者主要是文人,而众所周知--文人爱茶,正因为继儒、曼生等文士的偏爱,紫砂文化才得以超越民俗这个层次, 提升到艺术的范畴,紫砂文化也由此诞生了。

就紫砂与茶文化的关系,现代紫砂大师范国祥认为,一方面是在于紫砂壶的宜茶性,另一方面在于它多变的形态。一件佳美的紫砂作品,必需兼备艺术性与实用性,就实用性而论,自古已有多词赞美紫砂,有语曰:“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说明,紫砂性能的宜茶性,同时是壶,必需把手舒适,出水流畅,稳重得当,用之赏之兼备。就砂壶艺术性而论,又需千变万化的造型,精湛熟娴的技艺,深邃丰富的内涵三者合而为一。

范国祥出生于陶艺世家,祖父乃当代紫砂制壶及陶刻名家范泽林。其女儿范禧也是优秀青年陶艺家,中国书画院院士。范国祥自小跟随祖父制作紫砂壶及紫砂杂件, 经过多年的钻研和沉淀,范国祥成为了现代范家紫砂陶艺传人中的佼佼者,其作品的灵感均来源于大自然,并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和茶文化的精髓,制艺工整,精细入微,生动别致,造型独树一帜,同时将他返璞归真的情怀表现得淋淋尽致。范国祥尤擅制作光素器、花器与紫砂杂件,特别是他创作的紫砂杂件微型花盆,深受陶艺爱好者和收藏者的喜爱,曾多次荣获各类比赛大奖:2012年的紫砂作品“竹鼓”在2012年西安茶文化产业博览会紫砂茗壶评选中获得金奖;在第十四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他的紫砂作品“雀壶”获得特别金奖,“亚明”四方壶获得金奖。

紫砂壶之形,在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为丰富,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紫砂壶是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追求的意境,应为茶道所追求的“淡泊和平,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例如石桃、井栏、僧帽、掇球、茄段、觚菱、梅桩、仿古等等传统造型,皆是时代冲刷后仅存的优秀作品,以今眼光细细打量,其仍在闪光。

紫砂艺术吸取中华文化

尹霄荣在《江苏陶艺》中写到:“为什么光器的壶艺能使文人雅士和达官显贵如此的喜爱,原因 是壶艺中的中庸文化。我们民族的主流文化一直是儒、释、道合一的文化,一直是以仁、德治天下的中庸之道。”也就是说,紫砂光货的创作理念都是要表达中国主流传统思想。紫砂壶艺集篆刻、书画、雕塑等装饰手法于一体,充分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亦是其意境之美的内容之一。文化之美在于深入人心,表现在壶上便是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使之得到共鸣或感悟。陶刻是极为常见的紫砂装饰手法之一,讲究以刀代笔,不露锋芒,以诗文书画篆刻提升整把壶的文学气质,内蕴丰富,令人赞叹。在工艺上,融汇了国画大写意的豪放。在点、线、面三元素上,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无半点含糊。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在这里作者的个性、风格、气质得到充分体现。

范国祥在作品的造型、工艺上,力求篆刻、书画、雕塑等传统装饰手法的精益求精,在作品意境的表达上,更是苦心孤诣、独具匠心,不仅继承了宋代茶文化的经典,在艺术上兴盛了古越文人雅士对紫砂陶艺推崇和参与,主要是将中国茶文化追求“淡泊和平、超世脱俗”的品质融入到制壶中,并赋予它“天人合一”的道家哲学思想,使传统文化和陶文化得到充分融合和渗透,最终铸就了范国祥作品“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独特风格和精神魅力。范国祥的《竹段壶》是他对生活的体验然后还原为艺术的精神面貌表现。该壶秀美典雅,格调绚丽,壶身取一竹段,嘴、把、钮皆以竹为形,整个壶老竹新枝,茎挺叶拔,一壶见竹海,品壶现精神。一波三折的壶嘴,弯曲有度的壶把,精准挺拔的线条,比例精美的块面,不但展现出竹子的风骨凌然,健傲挺拔,还让我们油然而生以竹喻人之念:风摇影动,清雅淡泊,傲然挺拔。

范国祥说:“紫砂作品并不是单独的个体存在,它往往与艺术价值及人文内涵等融为一体,从而真正在意境上深入人心,每一件优秀的紫砂陶艺作品无疑都具有独特的艺术和人文魅力。一件紫砂作品的完成,是制壶人匠心与慧灵的又一个巨献,也是壶艺的又一个登极,壶可传情、可达意,紫砂和万事万物万种情愫于壶上,令赏壶人思接千载。”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