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篆刻等艺术之大成,紫砂陶刻赋予了紫砂壶独有的文化气韵与内涵。自清代紫砂大家陈曼生开创了陶刻壶铭新风之后,一批又一批文人墨客对陶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使“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文人壶,受到越来越多雅士与藏家的喜爱。
《全手平盖石瓢》
在人才辈出的陶都宜兴,芸芸陶刻能手正追随着前人的步伐,将文人壶之精髓予以延续。青年陶刻家许文军,便是其中的一员。
《全手平盖石瓢》
1988年出生的许文军,在紫砂壶的故乡长大,自幼喜爱书画的他,当时还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会和紫砂如此紧密相连。自中国地质大学工美设计专业毕业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与陶刻不期而遇。
《汉扁》
当时,他的舅妈带他结识了宜兴陶刻厂的师傅,许文军在此尝试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陶刻——在一个紫砂盖杯上刻了一只鸳鸯,为此他兴奋不已,多年书画学习的积累,大学中学到的专业设计知识与中国传统艺术,都在紫砂陶刻中淋漓体现。这一次接触,让许文军暗下决心——成为一名专业的陶刻匠人。
《汉扁》
日复一日,坐在椅子上刻苦练习,许文军从不觉辛苦,并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他深知,世界上本没有天才,有的只是努力和坚持,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都是经过时间的沉淀,靠勤奋一点一滴积累而来。
《全手子冶石瓢》
对陶刻的热爱,使许文军求知若渴,十年前,他拜师陶刻大师毛国强弟子范小军,重新成为学徒。在六七年的时光里,即使没有收入,生活较为拮据,许文军的精神世界却无比富足,老师让他领略到,刻绘的表达原来可以如此丰富,他的技艺从广度与深度上,都更上了一层楼。
《全手子冶石瓢》
多年来,隶、楷、行、草无一不精,山水、人物无一不善的的许文军,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融汇于紫砂作品之中。其作品多次在手工大赛上获奖,在难度颇高的现场比赛中,许文军从人物、花鸟、山水、竹菊等题材皆手到擒来,其优秀的空刻技艺,变化多端的布局能力,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全手子冶石瓢》
许文军陶刻的每一把壶,都是十几年功力的体现,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思绪。对于他而言,陶刻不仅仅是生硬的装饰,应与壶之主题相呼应,与壶之气韵相契合。画面的主次、物体的比例、远近的空间感等,都要精准把握。
《全手石瓢》
其作品《全手石瓢》,壶身通刻山水,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好友相约乘船钓鱼,共赏大好河山,每一处刻绘都极为细致。画面虚实得当,远近层次分明,繁中有简,简中有繁。细腻的刀功,演绎出满壶的文人雅韵,非一般人所能为,足见其技艺之精湛。
《全手石瓢》
许文军认为,一把文人壶的价值,不仅源于其外在的艺术呈现,更源于其内在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多年来,他从未停止对知识的渴求,不断更新自己,并再次拜师国大师范建军,于技艺之外,修炼品格,追寻思想的新高度。
《菱花(刻绘)》
33岁的他,已然是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他保持匠心,用时间和行动,用过硬的实力赢得众人认可。带着紫砂陶刻这门手艺,许文军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希望为青年陶艺家、陶刻家创造更多机会,将博大精深的陶刻艺术予以传承。
《菱花(刻绘)》
许文军用勤勉好学的态度、坚毅执着的精神、炉火纯青的技艺,实现了自己的初心,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优秀的陶刻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人格魅力,或许,这就是紫砂陶刻带给每位匠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