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淘壶人物 | 我眼中的惠祥云

  • 日期:2021-09-29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淘壶人物 | 我眼中的惠祥云!惠祥云,男,1968年出生于宜兴制陶世家,为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自幼随父亲学习制壶,后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

惠祥云,男,1968年出生于宜兴制陶世家,为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自幼随父亲学习制壶,后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根底扎实、工艺突出,对紫砂有着很深的感悟,被藏家称为“民间紫砂大师”。

2000年,惠祥云的“松鼠葡萄椿”壶出展国家轻工业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美术优秀作品评审委员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得金奖,2001年和2006年惠祥云被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评为“全国青年优秀工艺美术家”和“全国青年优秀工艺陶艺家”,2011年,北京长风拍卖了惠祥云的“鱼化龙”壶,成交价格达到十三万元人民币。还有不少作品分别被台湾、香港、无锡、广西和国家等博物馆收藏。

至此,惠祥云在我心中的形象变得越来越高大,觉得他不是一般的工匠。我觉得他虽然没有大师技术职称,但他的作品绝对达到了大师级水平,每一件不论是选料、造型,还是制作工艺,都可圈可点,精美绝伦,没有丝毫粗制滥造的痕迹,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惠祥云制明心壶

一、爱父尊师学会做壶做人

问惠祥云:壶做的这么好,你的师傅是谁?他说,启蒙是父亲,辅导老师是何道洪大师。

惠祥云生于1968年,童年的时候正是文化大革命。那个时候,农村实行的是按劳计酬。也就是说,一个男劳力干一天农活,可以挣十个工分,年底按照工分多少分配粮食。惠祥云家庭成分不好,父亲惠镐成干一天体力活,生产队只给他挣6分工。工分少,就意味着年底分配的粮食少,一家人肯定要挨饿受穷。父亲为了补贴家用和供孩子上学,白天干完集体的活,晚上偷偷地做紫砂壶,把做好的壶藏起来,让家庭成分好的外爷来家里时带出去拿到集市上卖钱。父亲晚上做壶的时候,他和哥哥都去看。父亲也告诉他们,这是紫砂土,也叫富贵土;他爷爷叫惠柏茂,是做壶的,老爷爷叫惠文沅,也是做壶的。老惠家做壶,早期的要到明朝,老祖宗叫惠孟臣。到父亲这一辈人,已经是第十四代了。

从懂事到初中毕业,惠祥云一直看父亲做壶,听父亲讲壶,按照父亲的要求做壶。在父亲的严格要求和指导下,十岁的时候,他做出了第一把紫砂壶,是世代家传的朱泥三弯嘴的梨型壶。简单重复的工艺,对于孩子来说,时间长了容易产生厌倦,做起壶来就会敷衍。父亲发现了他的思想动向,对他说,做壶就是做人,从你做的壶上就能看出做壶人的人品。

惠祥云制春江壶

别人花了钱买你的壶,你要让买家物有所值,所以我们做壶的,必须敢担当,要有责任,要对买家负责。你敷衍做出来的壶,是没人要的。“天道无亲,常佑善人”这是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让他们兄弟姐妹当成座右铭,牢记在心,谨慎作人。每次回想父亲说过的话,他感受到了父爱的无限,理解了父亲望子成龙的拳拳之心。从此,在他幼小心灵深处,埋下了这样一个愿望,那就是:我年纪虽小,但是要担当,一定要好好学习紫砂,不能让家传几百年的朱泥梨型壶紫砂工艺在自己这一代人手里中断,不能让“与人为善、埋头苦干”的惠家家风在他手里失色。学壶,就要好好学;做壶,就有做出让买家满意的壶。

有信念就有动力。1985年惠祥云16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了,他就到邻居、紫砂大师何道洪家里,尊为老师。惠祥云回忆起这段历史,有一种自豪感和充实感。在何大师门下学艺的5年里,他说光打泥条就是一年。我问他不觉得枯燥吗?他说当时觉得枯燥,但现在看来,他理解了何大师的用意,这就是教他练基本功,是必须的功课。做壶好比盖房子,打泥条就是打地基,没有这些地基做基础,对一把壶的理解就不会深,也不会做出好的紫砂作品来。

惠祥云制高风亮节壶

何大师那个时候是宜兴紫砂厂的领导,白天厂里工作很忙,只有晚上回家才会指导他们做壶,传授技艺。何大师早年从师于民国七大紫砂艺人之一的王寅春,有着扎实的功底和紫砂技艺。这5年,他跟着大师,从磨泥开始,到打泥条,再到设计造型、打身桶、贴花、烧窑,技术一样不拉的学,反复的练,使他的做壶技艺一步步走向了成熟。留给惠祥云记忆深处的是,何大师对弟子要求很严。比如贴竹叶,竹叶做好以后,不是随便粘上就了事,何老师要求首先选好贴的位置,思考贴的方向,手用力要轻,不能把叶子压进泥里,竹叶贴好后就像风吹的落到壶面上一样自然,看起来舒服、美观。21岁的时候,他离开何大师独立做壶了。

惠祥云制灵芝供春壶

惠祥云告诉我,他的毕业作品是一把“德钟壶”。德钟壶早期出自清代名家邵大亨之手。这把壶难做的是壶的肩膀,做平了烧出来就凹下去了,成功率不高;做高了,就露骨了,不好看。王寅春对邵大亨德德钟壶在某些地方进行了改动。何老师要求弟子做这把壶,就是要考徒弟们的手工技艺和创造能力。惠祥云理解了何大师的用心,十几天后,他拿出了自己的作品,何大师看了比较满意。多少年过去了,惠祥云直到今天才对外人说出他做这把壶的实际情况:当年做这把壶的时候,光泥条他打了8000下,壶的肩膀做了两天,修改了三次,出炉的壶,不仅肩膀泥面光滑有骨感,而且看起来有肉,很圆润,既有师傅何道洪、师祖王寅春德钟壶的味道,也有清代名家邵大亨德钟壶的味道。

二、勤学善思理解紫砂壶内涵

1990年,宜兴来了一位台湾的大收藏家黄ZHX。他找到惠祥云,拿出一把壶,让他仿制。惠祥云一看,是一把老祖宗做的朱泥梨型壶。这壶是清代的,虽然几百年了,但壶养的很好,泥朱红,造型别样,放在桌上,好像是一个健康的女子站着,非常有气度和磁场,十分耐看。这是惠祥云见到的为数不多的老祖宗做的梨型壶极品。半个月后,惠祥云交货了。黄先生验货后非常满意,说惠祥云用心做了。这是惠祥云出道后首次得到海外藏家的认可,从此走向紫砂人生。

惠祥云制西施壶

黄先生跟他说:“一把壶,看起来是用具,或者说生活器物,但做壶的人不能这样看紫砂壶。要对紫砂壶有理解,对紫砂壶的理解,说白了就是对生活的理解。每把壶都应该是有生命的,这个生命是做壶人给予他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好壶来。

宜兴现在做壶的人很多,有的人是用手做,有的人是用心做,还有的人是用灵魂做。这三种说法,就是对做壶人的三个不同要求。要做好壶,当一个好的艺人标准要用心做。你是名家之后,你对自己的要求要高,每做一把壶,都要用灵魂来做;你用灵魂做了,壶就有了灵魂。我们藏家才愿意来收你的壶。以后,我每年来宜兴几次,看看你的壶做的怎么样,如果好,就每次来收几把收藏”。

黄先生离开后,惠祥云一直在想这句话,怎样才能理解紫砂茶壶呢,怎样才能做到用灵魂做壶、给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以生命呢?

惠祥云制莲年有鱼壶

有一年他去韩国讲课,吃饭时翻译告诉他,今天来听课的五六百人,每个人来之前都是经过沐浴过的。沐浴就是洗澡。惠祥云听了这话愣了一下,问其原因。翻译告诉他,韩国人每次喝茶前,都要对壶鞠躬,行开壶礼。喝完茶,又要反复的洗,反复的搽,然后双手恭敬地装进专用木盒子里保存。喝茶都是这样虔诚,来听紫砂课更是重视了。韩国姑娘出嫁,娘家都要陪送一把紫砂壶,祝福女儿过门后全家平安,幸福安康。此事对惠祥云触动很大,在异国他乡,使他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紫砂文化的伟大和魅力,感受到人们对紫砂壶的钟爱,对做壶手艺人的尊重。

惠祥云在多年的做壶实践过程中,对紫砂茶壶的含义有了自己的理解,他自己总结出了这样一句话:“紫砂含五行,壶小乾坤大”。他认为,一把紫砂壶包含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火是用木燃起来的,土就是紫泥,泥也就称金砂,泡茶就有水。实际上,一把紫砂壶,就是一个吉祥物,有镇宅的作用,由于它含五行,可以互补命运,保持阴阳平衡。

惠祥云制大德供春壶

惠祥云还认为,做壶人要做好出一把好壶,首先要有经历,要有生活。他感慨地对我说,一个人,他的生活经历有多深,他对紫砂茶壶的理解就有多深。人生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不是说喜事就好,悲事就不好,这些都是生活的积累。顾景舟之所以能成为紫砂界的泰斗和偶像,就是因为他有不平常的经历。构思造型,设计花色,选用泥料,给紫砂壶取名字,还要符合时代特征和当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观。

惠祥云现在每做一把壶,不是随心所欲,想做就做的,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思考成熟了,才动手做。做出来的壶,常常得到藏家的认可。藏家亲切的称赞他是民间的紫砂大师。

惠祥云制称心如意(定制款)

三、收藏祖上作品传承孟臣壶艺

作为紫砂名人之后,惠祥云说:大家收我的壶,都是信任。如果自己做的壶不好,我一是对不起壶友,二是对不起祖宗。所以,我自己对紫砂比别人更纠结,有一种敬畏的心情。敬,是崇尚祖辈的技艺和名声;畏,是担心自己这辈人不能担当起传承孟臣壶艺的重担。人常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现在喜欢收藏紫砂壶的人越来越多。在收藏界和紫砂界,不论是国内还是海外,许许多多的人在研究惠孟臣,关注惠孟臣。作为惠孟臣的第十五代传人,惠祥云确确实实感到了压力和责任。

惠祥云说,台湾大收藏家黄先生曾经告诉他,说他们家小小的一把梨型紫砂壶,引起了英国人的茶具革命呢!17世纪以前,西方人的茶具一般用金银器,多装饰华丽,造型细长。自从明代孟臣紫砂壶传到欧洲以后,聪明的英国人就发现一把紫砂壶,个头小,装饰简单,造型朴素,价格便宜,但泡茶好喝,有茶香,也节约材料,就在以后做茶具时,逐步简单化,瓷器化。

惠祥云制福寿供春壶

黄先生还告诉他,孟臣壶为什么选梨型壶、用朱泥的原因,就是符合当时人们简单、实用、实惠的、好看的审美观。惠祥云在长期的研究老祖宗梨型壶的过程中,发现这款梨型壶口大腰直,往外倒茶叶水好出壶,壶里不残留一片茶叶;朱泥越搽颜色越好,光泽度越亮。他从史料里看到,在过去不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紫砂壶是为文人墨客和贵族服务的,旧社会能买的起紫砂壶的人,几乎都是文人墨客,富贵人家。

这些年,他扎扎实实做壶的同时,也做了几件光祖耀宗的大事。一是出资资助长辈,编辑出版了《阳羡惠氏宗谱》一套五本,清晰了族人辈分脉络,积累了宝贵的史料。二是利用走南闯北的机会,陆续重金收藏了明代、清代到民国十多把“孟臣款”朱泥梨型壶。三是根据各界的要求,计划修建“惠孟臣紫砂壶纪念馆”和“宜兴紫砂壶竹苑”。

惠祥云制莲心壶

惠祥云告诉我,这些年花费精力很多的,就是不断收集资料,研究孟臣壶的选料、做工、装饰和落款等。他发现,祖宗的作品常常以小壶多、中壶少、大壶罕见;善于配制多种调砂泥,有白砂、紫砂、朱砂,以朱紫者多;壶式有圆有扁,有高身、平肩、梨形、鼓腹、圆腹、扇形等,后期专制朱砂几何形小壶,造型奇、体积小、工艺精。

惠祥云制松竹梅壶

这种壶式为后世水平壶的前身。工艺手法极干练,富节奏感,尤其是壶的流嘴,不论长或短,均刚直劲拔,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壶体光泽莹润,胎薄轻巧,线条圆转流畅,成为孟臣壶突出的风格特征。他把这些写成笔记,并把这些技艺,逐步思考消化,融汇在自己的壶艺中,以达到在继承当中求发展、发展当中求变化的目的。

惠祥云注重的就是壶艺在继承中求发展,由于生活是多样的,人的喜好也是多样的。做壶人传承是祖宗壶艺是对的,但固步自封就是死路。这就是一个身负传承重任的惠祥云,为人谦逊,做事认真严谨,把生活感悟融入壶艺。

惠祥云制安然壶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