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乾隆——雍正:父子审美两极分化之“紫砂篇”

  • 日期:2018-09-28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自打满清入关后,虽然很多方面沿袭明制,在审美方面还是带上了强烈的草原游牧民族气息,与宋明简约风格大相径庭。


自打满清入关后,虽然很多方面沿袭明制,在审美方面还是带上了强烈的草原游牧民族气息,与宋明简约风格大相径庭。

比如大火的《国家宝藏》中被一再吐槽的乾隆审美。

其中,最为出名的“各种釉彩大瓶”。技术上,它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称,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传世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至于审美水平,机智的网友给出了神总结,“就像把LV、Prada、Gucci、Versace等大牌一股脑儿穿在身上,钱是没少花,然而土得掉渣。”

当然,受这迷之审美荼毒的不仅是瓷器,只要是宫廷使用的器物都会因为皇帝的审美而产生变化。

紫砂器自然也难逃魔手。

清宫旧藏紫砂器主要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由宫廷造办处出样在宜兴定制,二是由宜兴地方官根据皇帝的喜好向宫廷进献。

宫廷造办处是为皇帝、皇室服务的高级作坊,集中了国内的设计专家和名匠。这批人学识渊博,技艺超群,见多识广,出样的紫砂器在造型设计上都有独特之处。

宫廷定制的紫砂器必须由宜兴名工巧匠按样制作,有的作品则会在造办处对紫砂胎再进行二次装饰,如借鉴螺钿、彩绘、描金、珐琅彩等或两种以上的复合装饰,使作品投皇帝所好。

譬如,在《养心殿造办处史料》中就有记录,“雍正四年十月二十日,郎中海望持出宜兴壶大小六把。奉旨:其柿形壶的把子做圆些,嘴子放长。”

皇帝亲自对细节提出了指导。

不过雍正的审美还是可以的。雍正时期的紫砂器虽然没有款识,但是自带一种文雅精妙的书卷气,与后期乾隆的幻彩风格形成了异常鲜明的对比。

雍正皇帝对紫砂器可以说是珍赏有加,他在位仅十三年,但是造办处档案中提及宜兴紫砂器的地方多达11处。和瓷器一样,他喜好比较素雅的造型,也经常在素身的紫砂壶中调桂花砂等。

总体来说,雍正时期的紫砂器比较符合紫砂器自身的特质,不会影响它的透气性。

同时,他也很喜欢在方壶上加黑漆描金的彩绘。

此外,鼎鼎有名的炉均釉也是创制于雍正时期的。清代《南窑笔记》中记载:“炉均一种,乃炉火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

它是两次入窑烧就的低温釉。釉中掺有粉剂,因此厚而不透明,其结晶体呈现出红、蓝、紫等色,并熔融一体。其中红色泛紫,似刚成熟的高粱穗色,称之为“高粱红”,高粱红为雍正一朝炉均釉的典型特征,其后各朝逐渐蜕变为蓝、绿、月白等色,而高粱红再绝难一见。

纵观雍正时期的紫砂作品,可以发现雍正的审美和现代的人还是比较像的,也更符合紫砂素雅的气质特点,但儿子乾隆就有点一言难尽了。

其实,这也怨不得乾隆。雍正帝45岁登基继位,经历了几十年的皇嗣斗争。多年培养的隐忍和耐力非常人能及,所以审美自然内敛而隽永。乾隆则不同,25岁风调雨顺地继位,大权在手,也没有一干老臣指手画脚,于是,他也就顺理成章地释放了自己。

另一方面,乾隆时期历时60年,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太平盛世。

此时,督陶官唐英对景德镇御窑厂的苦心经营,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名工巧匠汇集于景德镇,致使御窑厂的瓷器生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这段期间,各种新奇淫巧的制品层出不穷,工艺技术一度到达高峰。

这也为紫砂装饰提供了灵感来源与技术支持。

此外,乾隆皇帝很喜欢喝茶,他外出巡游时都会带上方便饮茶的茶籝。所以对茶具更加的重视,也更加考究。他也很喜欢黑漆描金的工艺,但是用色上明显比雍正更加丰富大胆,所以识别度也很高。

但不管怎样,皇家的重视也让紫砂文化得到的发展与传播,让紫砂得以在各个阶层都受到关注。同时,从造型到装饰,各种各样的新鲜尝试也让紫砂文化的外形与内涵得到了拓展。

这些都是单靠底层制壶匠人的技术与眼界所难以突破的。

▲清乾隆宜兴窑描金御题诗烹茶图壶

文章:网络

排版:诗颖

图片:网络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