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紫砂壶名家力荐|徐达明·匠心独运 陶木情深

  • 日期:2018-09-27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徐达明,2008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的长子。生于1952年,第十一届无锡市政协委员,中共党员、中国工艺美术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理事。

  徐 达 明  

徐达明,2008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的长子。生于1952年,第十一届无锡市政协委员,中共党员、中国工艺美术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理事。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10年 第二届)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2008年研高

●师承国大师徐汉棠

●徐门第四代传人

  / 前言 /  

当时间从指缝间悄悄滑落,当年岁在发梢间慢慢溜走,历史却在时钟跳动中定格而后被后人书写和铭记。

徐达明逝世于2016年3月2日7时08分,享年64岁。

他生时,像个热血的青年,在紫砂之路上奋然战斗,一路走来荣耀万千,可他的人始终是平和清淡的,繁华于他不过是满身阳光照耀,走过了,就能恢复青衫淡泊。他逝后,无愧于紫砂世家,无愧于紫砂行业,无愧于中国陶瓷,无愧于这个时代,他的人格、艺品将长久流传,达者将永恒。

去逛逛

1

/ 徐门英才 一晃如昨 /

背靠着蜀山,怀抱着蠡河,南街这条明清老街与宜兴紫砂有着深刻的渊源。它经历了紫砂从滥觞而臻于博达的全过程,因紫砂而变得繁华热闹,遐迩闻名。

生于紫砂世家的徐达明,到他已是第四代了。曾祖父徐锦森入行;祖父徐祖纯1915年在蜀山开设福康紫砂店号,印款为“徐记福康”,制作砂壶在当时颇有名气;父亲徐汉棠拜当代制壶泰斗顾景舟先生为师,他制的壶、盆出类拔萃,广受行家和收藏者追捧,声名远播,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和天下许多慈爱的父亲一样,父亲徐汉棠人实在,不大开口说话,对子女充满爱心。除了紫砂茶壶外他还做许多其他陶艺作品。工作台上那些个精美的有趣的用陶土做成的亭子、船、人物,还有形态各异的微型花盆,陪伴了徐达明的整个童年——他那时是绝对想不到父亲几十年后竟成为紫砂界少有的几位国大师之一。母亲王庭梅,是位很典型的优秀陶家女——一方面料理家务、抚养孩子,一方面还要从事陶瓷生产。

在家中,下有弟弟徐维明、妹妹徐雪娟,他是个温柔可靠的大哥哥;在学校,他处事平和,待人真诚,是个白净稳重的青年。

日子就这样像蠡河的水一般静静地淌过,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他也曾纠结初中毕业后是继续读书还是开始制壶。但是,命运有时候就好像是在故意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徐达明下乡插队,一去就是十年。

去逛逛

2

/ 十年苦学 勇攀高峰 /

徐达明在下乡插队做知青的十年间被分配到一家红木厂,成为做家具的木工。枯燥繁重的工作,却没有让徐达明失去艺术的灵感。这十年间掌握的红木制作工艺,反倒为日后这位手工艺人在紫砂制作的路上,悄然添上最别致的一笔。


后来的回忆中,徐达明说:这段插队下乡的经历,在农村十年,可以说“失去了很多(读书学习机会)”,同时又“得到了很多(学校学不到的)”。


在泥地间辛苦的日夜,徐达明憋着一股劲将木匠活做得一丝不苟。正所谓磐石易摧心难摧,在他眼中这早已不是单纯的糊口营生。所以后来“上放”之后,他被调进紫砂厂做起了难度较大的木模工,以及红木架。再到后来他陶与木结合的作品之中,每个木制部件都是在茶壶烧制好以后跟随茶壶的线条一点点磨制出来的,即便做得熟练,一个部件都得精心磨上一两天。

去逛逛

3

/ 迟到艺途 根深绵绵 /

曾经的紫砂行业并不像如今这般光鲜,在泥里摸爬滚打的艺人们并不被大众所看好,很多家长教育孩子还都是“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去做烂泥生活(做茶壶)了。”那时,做茶壶只得一个基本工资,每天一元钱左右,而做木工一个工至少是1.98元,有时做包工还要多一些——做木工远比做茶壶赚得多。

然而,他却对父亲提出,要学做壶。

起初,他也是有犹豫的:毕竟自己做木工已经有一定的水平了,一下子丢掉很可惜,且人也已届而立之年……如此种种让他心生忐忑。父亲徐汉棠也认为他已经三十多岁了,错过了学手艺最好的时期,要他放弃这个想法,当好他的木模工。

不过,徐达明也有自己的思量:一则自己长时间做木几架、做模具线条感很好,这对做紫砂很有帮助,是很好的基础;二则十年的下乡磨难,他知道自己是能吃苦头,学壶这点儿苦不在话下;三则毕竟是紫砂世家,耳濡目染,如今又有父亲在身边亲自教导,自然和一般的中年学徒不会一样。

此后,徐达明便跟随父亲来到紫砂二厂学做茶壶。

他是一位迟到的艺人,和学紫砂壶的同龄人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正如父亲所说,他已经错失了学习制壶的最佳年龄,他必须保持最快的速度赶上去!按紫砂艺人的说法,不坐十年、二十年泥凳,你休想要成为一个基本功扎实、合格的艺人。开始时,他感到压力很大。但他有天赋、有悟性,学得很快,一下子就能掌握关键。他也知道一行手艺有一行诀窍、规矩,不能想当然,更不能自以为是,一切要从零开始,练泥、拍片、打身筒,捏嘴、装鋬……每道工序都一丝不苟,而且,比他做红木家具还要严格!徐达明用顽强的毅力、超人的自信、谦恭的态度,不计时间的苦学苦练,终于以最快的速度赶上甚至超越同龄人了!

他做的第一把传统壶一出手就被一位台商收购,称赞他:“出手不凡!”

1987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在邯郸办培训班,宜兴只委派他和另一名房姓女生前去学习。那个年代经济水平不高,南方同学到北方生活是需要些吃苦精神的。在邯郸学习期间,徐达明的学习十分努力刻苦。当时的老师王建中对他印象深刻,回忆道,“他(徐达明)并未系统学习过绘画,美术的功底有限,但他认真听讲,善问好学抓紧时间,每个课题作业都完成得非常认真。”

去逛逛

4

/ 陶木有情 紫玉抟意 /

1996年,徐达明去了趟北欧。他发现丹麦的家具以及玻璃器皿的风格,很多都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比如风格简约明快的家具就是吸收明式家具的特点再加以提炼和运用,这对他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当时明式的家具、园林、竹雕,以及紫砂壶,实际上都是追求这种格调,有文人意趣。他说,“我走的创作这条路,也是有明末清初文人意趣的风格,有艺术格调高雅的味道。”这些风格和味道都被徐达明重新理解后,吸收过来,又加入了他独创的元素,形成了紫砂与红木结合的风格。

紫砂与红木,两种工艺的结合,从设计到成品都是全手工完成的。从吸收各门类知识,到泥料的选择,手工成型,创作工具,到使用工具,对红木的选择,画图设计,锯料、削、刨、磨,每一道工序都赋予了作品生命,同时也展示了他的个性。

他的壶,每把都表达了他对优秀传统文化、自然木质、紫砂陶土的尊重,也表现了他对历史的祭奠和留念,更让人们在赏壶的同时,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气息,并随着缕缕茶香味,重寻历史的足迹,感悟时光穿梭的变化。

作业稿与成品对照图

5

/ 获奖荣誉 /

●1999年赴新加坡举办宜兴徐氏壶艺展交流活动;

●1999年参加“南京博物院99江苏陶艺展”;

●2003年赴广西南宁参加《宜兴名人名作砂壶展》艺术交流活动;

●2004年3月赴美国参加《美国陶瓷年会》,进行了文化艺术交流及参观访问活动,并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做了现场制作紫砂壶的工艺演示;

●2005年5月受韩国地乳茶会的邀请,赴韩国紫砂、茶文化交流,同行的有史俊棠、徐汉棠等;

●2006年出版个人著作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设计·生活紫砂篇徐达明》;

●1996年作品《祈祷壶》被美国罗代州立设计大学博物馆收藏;

●1996年与夫人合作的作品《双竹提梁壶》被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2000年作品《汉韵壶》被无锡博物馆收藏;

●2004年作品《唐羽壶》被英国剑桥大学博物馆收藏;

●作品《红木龙蛋提梁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被收藏;

●作品《陶木提梁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作品《汉韵壶》被无锡博物馆收藏。

排版:诗颖

拍摄:文蔚

美工:文蔚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