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秋天,紫砂工艺厂薛如友厂长带队到南京博物院参观,车间主任张纯奇、朱可心、汪寅仙等七八个人一起前往。此次除了参观正常开放的展厅外,还到地下库房看其他宝物。
就是在地下库房看到了妙手天成的,国家一级文物“圣思桃杯”,大家非常振奋。令人没有想到是,厂长薛如友向南京博物院提出,要将圣思桃杯借回厂仿制。经江苏省手工业管理部门的唐处长签字,南京博物院院长曾昭燏批准,最终把宝物借回厂。
▲明末清初项圣思制桃杯原件
▲阆苑花前是醉乡,拈翻王母九霞觞
圣思桃杯制作十分精美,杯身以半个丰硕肥大的桃实为主体,以一枝古老苍劲高出杯身的桃树干为把手,老梗新枝变化生动,树杆大端节孔较深,从树孔的残缺美中看到树的苍劲古秀,新枝勃发,枝叶茂盛。
杯体上捏塑大小十四张叶子,卷曲自然、生机盎然。叶分正背,从立体到平面姿态各异。叶脉纹理清晰,有盛开的桃花,又有含苞待放的花苞,栩栩如生。
更为巧妙的是三只杯足的设计:三只小桃,一枝桃树干和一片卷曲的桃叶,三足鼎立组成脚底,特显捏塑的高超技艺和精巧的构思,酷似一副动人的工笔画,美不胜收。
工厂领导很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决定由朱可心仿制,同时选定汪寅仙随师父朱可心学仿。朱可心师徒心情非常激动,朱老高兴得精神焕发。
▲朱可心与汪寅仙
朱可心每天面对桃杯细细观察,反复推敲,起早摸黑,夜以继日,琢磨如何才能做到形似神似。朱可心与汪寅仙边做、边品赏、边讨论,推敲着如何仿得像、做得好。
三脚定位,每张叶的大小、正背长短,高低、整体的布局、画面的疏密,稍有差错整体就别扭,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边摸索边改进。
▲汪寅仙圣思桃杯
这项工作不能在大的工场里做,为保护好作品原件,故在朱可心宿舍里做。那年冬天特别冷,那时条件差,室内没有一点取暖设备,到深夜寒气逼人,朱可心用一条长围巾双层叠起搭在肩颈上,披着一件旧棉大衣,坐在床前桌旁仿制。
每天到半夜十二点时,朱老就让汪寅仙回宿舍休息,而他自己常常做到深夜两三点钟,听到鸡叫才放手。深夜又冷又疲劳时,就用几粒虾米或几块豆腐干就上几口酒,然后接着做。
▲汪寅仙圣思桃杯
就这样做了四个月,终于成功复制完成,达到几乎可以乱真的水平,全厂上下为此而振奋。朱老做的那只仿圣思桃杯,不知后来拿到哪里去展览了,现无实物图片。
紫砂大师们,执着好学的精神与不断攀登的意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汪寅仙大师正在制作圣思桃杯
南京博物院圣思桃杯,原为宜兴储南强先生收藏。当时因杯底微损,后请紫砂名家裴石民先生配了杯托,并以陶刻文字作以记述。
裴石民先生杯托上铭文:“圣思,相传为修道人,姓项,能制桃杯,大于常器。花叶、干实无一不妙,见者不能释手。廿年前,简翁得于燕市,归而宝之。杯底叶小损、微跛,名手裴石民,时方以‘第二陈鸣远’名于世,善为前人修旧。昨年用宾虹老人之意,为供春壶重配盖。今岁后以鄙请,为此杯加一外托,中虚而涵纳之,趾乃定。遂为之记略,兼扬其绝艺,以光于陶史为二美”。
▲裴石民所配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