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仲梅(1944—),陶刻泰斗任淦庭的弟子,与徐秀棠、谭泉海、毛国强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同门。早年从事紫砂陶刻,80年代以来主要从事紫砂壶嵌丝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现为江苏省工艺名人。其妻施秀春,乃著名陶艺家施福生之女、施小马之同胞姐妹。其子鲍镶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孙女(徐达明之女)徐曲的丈夫。乃世家友好,紫砂联姻。
鲍仲梅早年学徒时期(1958年5月—1966年前后)署名“云梅”,因其姓名中有“梅”字,任淦庭二十余位徒弟中只有他的姓名中带有“梅”字。本人家藏几个落款“云梅”的花盆,其中一个圆鼓型盆(托色刻海圆平口线花盆:21.7×21.7×22㎝),还有一个紫砂锅,署名“云梅”。
文革开始后,红色年代,激情澎湃,受其他师兄弟影响,改笔名为“红梅”,本人没有见过“红梅”款的紫砂作品,但听其他几位藏友说曾经见过红梅款的花盆。文革期间,鲍仲梅先生还曾经用过“喜连”、“红连”“红莲”款,因为鲍仲梅先生姓名中有“梅”字,一生钟爱梅花,事实上,他也非常喜欢创作梅花、喜鹊登梅、喜上眉(梅)梢之类题材的作品。“仲梅”画“喜上眉(梅)梢”,喜上加喜,那不是“喜连”吗!梅花代表坚贞,凌寒独自开。文革期间,有一首歌曲《红梅赞》:“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这首歌在当时影响很大,唱红全国。红梅、红岩等红色标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红色代表喜庆,“喜连”变为“红连”、“红莲”,就不难理解了。本人家藏一只“喜连”款小半颗印(色高小长方凸奎花盆:13.2×10.3×8.8㎝),笔法与“云梅”款一致。
文革后期,随着鲍仲梅先生年龄、学识、技艺的增长,文化大革命的激情消退,开始追求本真,回归自我。受其他师兄弟影响,笔名也改成“石”字辈。起初,鲍仲梅先生也可能用过“石梅”款,但很快发现用“石梅”不妥,因为清代中期嘉庆、道光年间有个紫砂名家朱朱坚(字石梅,或石眉、石楳),他善画墨梅、人物、花卉,篆、隶、行、楷均劲逸风致。于是鲍仲梅先生遂将笔名改为“梅石”。本人手头藏有“梅石”款红色四方漂口盆一只(16.8×16.8×15.5㎝)。
鲍仲梅先生刻画风格多变,其双刀刻画,用力较深,刀锋起落转合衔接自然。单刀刻画,笔法娴熟流畅,富有神韵。
鲍仲梅先生现在很少给别人的紫砂作品上刻画,多给其子鲍镶、儿媳徐曲刻画美工。名家带后生,薪火相传,以培养他们迅速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