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汪寅仙:紫砂艺术宜兴人应倍加珍惜

  • 日期:2012-07-17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尽管已经退休,她仍然埋头于创作中,要再创作些优秀作品出来,留给后人,启迪后人。近几年里,她,又创作出了“心手相连壶”、“生命之光壶”、“千禧壶”等。
  
汪寅仙近照

汪寅仙于1943年6月出生在丁蜀镇的一个陶艺世家。也许是受父辈的影响,也许是她对陶瓷艺术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她从小就喜欢紫砂艺术。小学毕业以后,由于汪寅仙的弟妹多,家庭负担重,作为老大的她,便想早点跟人捏泥巴,为父母亲减轻一些压力。说来也巧,当地的陶业合作站正好要招收一批徒工。就这样,当时还不满15岁的她,进入陶业合作站的紫砂工场(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前身),踏上了漫长的紫砂艺术之路。

  在紫砂工场,她拜老艺人吴云根为师,学习做茶壶的基本功,又在吴云根的引荐下,跟着朱可心学做花货。

  当时,厂里的条件很艰苦,连电灯都没有,一到晚上,汪寅仙要做茶壶,只能点着蜡烛做。“梅花香自苦寒来”,她认为一个紫砂艺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像梅花那样傲霜斗雪。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缘故,她在后来创作了许多以梅为主题的茶壶。

  真正让汪寅仙对紫砂艺术如痴如醉的是她跟着师傅朱可心学做项圣思的《桃杯》。那一年她才18岁,当这件国宝从南京博物院取来,放在她面前时,她简直惊呆了:它的形象是那样精美,构思是如此巧妙,第一次从内心深处感到,紫砂艺术的文化底蕴深不可测,技艺高超永无止境。

汪寅仙作品《曲壶》

  从此,汪寅仙在紫砂壶的创作上,特别注重从形、神、气、韵、精、功等方面追求艺术效果。她感情丰富细腻,不断地将感情融入作品,并不断地追求作品的生命力。

  因为对紫砂艺术不断追求,一件件优秀作品不断被她那双巧手创造出来。她创作的“曲壶”、“桃圣壶”、“弯把梅椿壶”等等,都成了紫砂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的汪寅仙,对紫砂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一如既往。她常说:“上天赐予宜兴人紫砂这个财富,我们这些捏弄紫砂泥的人就应珍惜这一财富,让这一财富世世代代地传下去。”

  尽管已经退休,她仍然埋头于创作中,要再创作些优秀作品出来,留给后人,启迪后人。近几年里,她,又创作出了“心手相连壶”、“生命之光壶”、“千禧壶”等。

  汪寅仙,紫砂艺苑里一枝傲霜斗雪的梅。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