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团泥种类:不同矿区的团泥不同的韵味
团泥,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矿料融合共生而成,并不是单一品种的矿料,质性有软硬之分。宜兴方言“团”与“缎”同音,且大部分团泥矿料烧成后呈多种黄缎色调,所以又称为“缎泥”,现在大都直接写为“段泥”。
下面我们来看几大矿区团泥的不同风华。
▲团泥 黄龙山 台西矿区
以前的时候,团泥和绿泥会有混淆,那是因为在有些团泥矿料中绿泥所占的比重较大,导致其烧成效果和绿泥比较接近。
但是,团泥是以矿料的自然存在状态命名,颜色丰富,烧成后的肌理质感更强,这和绿泥有着本质区别。
▲团泥 黄龙山 大水潭矿区
▲青灰段 史国棠制 高山流水壶
团泥有多种不同的外观特征与烧成效果,是因为矿料的种类及其结合的多少、形态,矿料所处矿区、矿层不同所致。
一般来说,以绿泥和紫泥融合共生的状态居多,有少部分是绿泥和红泥融合共生,红泥和紫泥融合共生的情况极少。
▲团泥 黄龙山 四号矿井
▲降坡团泥 黄龙山 宝山矿区
▲老段泥 崔燕制 茶画莲座壶
天然优质的团泥烧成后呈色自然,胎质中有丰富的砂质颗粒,层次效果柔和。因不同矿料颗粒收缩不同,呈现丰富的肌理质感,如鲨鱼皮、鱼籽、梨皮等表状。
如果共生的矿料质性差异较大,因颗粒软化程度不同,制作时明针将其压碎,会形成“拖尾”现象。
▲顾景舟 牛盖莲子
▲朱可心 一剪梅
原矿团泥壶越用越见古意,现在原矿团泥比较稀少而且精贵。正因如此,目前有很多制壶人,用本山绿泥加紫泥来人工调配,形成非自然团泥料。
总之,团泥是一类比较复杂的紫砂矿料,偶然性很大,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