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宜兴紫砂矿料的分布与开采

  • 日期:2014-02-27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黄龙山四号矿井:1972年黄龙山的西侧,井深36米,年计划开采量为5万吨,统计表明年量已达7万吨,至1987年,其中紫泥2671吨,绿泥9吨。1997年10月,四号矿井因成本过高等诸多原因停止开采,今井口已平没与地下。

黄龙山矿区部分

黄龙山一号矿井:

1958年下半年由红旗宕改造扩建,为单井筒设计,宽1.8米,高2.2米,一号矿井最高年产量2万吨,1965年停止开采,井口于台西村露天开采时被毁。

黄龙山二号矿井:

1965年距一号矿井东30米的早期宕口重新设计改造,由原来的独头井改变为主副井筒,二号井最高年产量约3万吨,于80年代初停止开采,井口于台西村露天开采时被毁。

黄龙山三号矿井:

60年代中期由早期宕口改造。位于五号矿井口南约40米,井口朝北,三号矿井最高年产量约1万吨,于70年代中期停止开采,井口已平没与地下。

黄龙山四号矿井:

1972年黄龙山的西侧,井深36米,年计划开采量为5万吨,统计表明年量已达7万吨,至1987年,其中紫泥2671吨,绿泥9吨。1997年10月,四号矿井因成本过高等诸多原因停止开采,今井口已平没与地下。

黄龙山五号矿井:

1979年8月,黄龙山东面北侧新建五号矿井,计划年采量2---3万吨。1987年统计表明年产量不足5000吨,直到1993年,因多种原因五号井无法开采,同年的11月底五号矿井被转让给台西村,由台西村继续管理开采。直到1999年因地下大量渗水,关闭停止开采,今矿井尚在,皆以关闭。

青龙山甲泥矿:

位于黄龙山西端,被青龙山山体覆盖交界处。1987年开始露天开采,年度开采量17836吨,其中紫泥850吨,红棕泥1381吨,青龙山甲泥矿于1994年结束开采。

台西村矿井(山脚下):

1992年黄龙山北面山脚下新建,99年因5号矿井渗水严重,停止开采。今矿井尚在,皆已关闭.

台西村矿井(山上):

1996年由台西村新建,该矿井直到2002年5月停止井下开采,开始露天开采,今矿井尚在,皆已关闭.

台西村露天矿:

2003年大面积开采,2004年元旦后,黄龙山矿区全面停止开采。过去的露天宕口,如今成了一个七八千平米的大水池。

宝山矿区:

位于黄龙山西北面至青龙山东侧交界处,该矿区基本是以小规模的露天人工浅表皮采掘为主,是黄龙山朱泥 紫砂红泥 降坡泥 墨绿泥 嫩紫泥 团泥等矿料的主要出产地。其矿区下面就是四号井开采工作面。

大水潭矿区:

位于黄龙山东南面的山脚处,是历史上盛产优质紫泥矿料的当口,天青泥及产于此。后来因挖通地下水脉而被淹没,形成了大水潭。现在大水潭的周边还掩埋着一些早期采掘留下的暗宕。

赵庄沙山  红卫香山一带主要的露天嫩泥矿区部分

荷花潭:

早期露天开采留下的老矿区,位于沙山东面。现被104国道分割成了两块水面。

一号宕:

1955年7月在红卫村沙山西北处新建的露天嫩泥矿。

二号宕:

1956年在红卫村杨梅岭新建的露天嫩泥矿。

三号宕:

1957年在赵庄村西南沙山新建的露天嫩泥矿。

五号宕:

1968年在蒋笠村新建的露天嫩泥矿。

六号宕:

1970年在红卫村石柱头新建的露天嫩泥矿。也叫石柱头嫩泥矿。

香山嫩泥矿:

1976年在香山北面约一百米处新建的露天嫩泥矿。

赵庄嫩泥矿:

位于赵庄村西面沙山,是历史上记载出产石黄泥等矿料的矿源地。

蒋笠嫩泥矿:

位于蒋笠村伏牛山东面,现今山已经挖成了小土丘。

红卫村小煤窑嫩泥矿:

位于红卫村香山西南。其嫩泥底层的朱泥矿料,质地较纯,颇受欢迎,大家习惯性的称之为“小煤窑朱泥”

川埠乡小煤窑嫩泥矿:

80年代中后期香山北面山脚处,矿区中泥层分布比较丰富,其开采的朱泥品种相对较多,也称为小煤窑朱泥。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