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到本山绿泥、团泥和段泥时,不管是壶友,还是在丁山的制壶艺人,大都是“一头雾水”,无法讲清楚。我们专门请教了泥料方面的内行,淘壶人总结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
紫砂泥料-本山段泥
紫砂泥料-本山绿泥
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数厘米厚,位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其矿物组成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及少量的铁氧化物。
本山绿泥含石英偏多,吸附水份相对偏多,在挥发过程中造成坯体的收缩大,也就是说泥料“爆”,烧制中容易开裂。所以本山绿泥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作“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各色装饰泥。但现在市场做小件产品的本山绿泥一般也加入紫泥,烧制后可以看到颗粒,这是紫泥中的“砂”,而本山绿泥不含“砂”,这可以作为一个判断标准。
“团泥”,一种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本山绿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矿。共生的意义是自然形成,而且两种泥性质一致,特别是可塑性和烧成温度不会有很明显的差异。
团泥原矿毕竟数量少,现在宜兴制壶人大部分都用本山绿泥加紫泥来人工调配,形成非自然“团泥”,也就是现在说的段泥。人工调配的段泥是可以使用的,其实它要比原矿要难掌握和控制,美中不足是紫泥颗粒明显,感觉杂了一些。新的段泥,也许是因为处理的问题,确实不如老的段泥,目视没有象老段泥那么玉润的质感。段泥是烧不出本山绿泥颜色的,本山绿泥烧出来是很娇嫩的一种纯纯的黄颜色。
段泥也是最难烧的,烧不到位就吐黑,而且容易惊开。段泥的烧成温度在1170度左右,烧成温度比较高,如温度没有烧到位段泥比较容易“吐黑”,所以一般原矿段泥都要烧到有点发青才好。
有人云:“金黄段泥,此泥产于黄龙山龙身骨处,原矿色泽油亮,截断面细腻呈青色,烧成后黄色:1170℃呈金黄色,1200℃呈青黄色,1250℃呈青色(原矿原色)。”网上有位壶友评价的好:“一款泥坭料的优劣,不是看它是否给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主要要看泥料的质感,以及作者把握泥料特性。”
另附:
(1)本山绿泥与紫泥相拼,制成团泥,也就是现在说的段泥。
(2) 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并适量加入氧化钴,制成墨绿泥。
(3) 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并适量加入铬锡黄,制成枇杷黄色。
(4)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并适量加入铬绿,制成菜茄泥。
(5)有人说段泥在泡茶过程中容易“惊开”,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这种段泥壶在烧制时已有小的开裂,只是不容易看出,等泡了茶之后,茶汁附在开裂的纹路上,就可以明显的看到了。
(6)现在市场做小件产品的本山绿泥一般也加入紫泥,烧制后可以看到颗粒,这是紫泥中的“砂”,而本山绿泥不含“砂”,这可以作为一个判断标准。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