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的紫砂陶器,举世闻名,有口皆碑。不但为宜兴赢得“中国陶都”的美誉,而且更使中国陶器在国际陶瓷艺林中大放异彩。这是历代陶工们智慧的结晶,更离不开大自然恩赐的原料紫砂泥。世界各陶瓷工业发达的国家,早就模仿试制宜兴紫砂,均因泥料的物理性能与化学结构不同而以失败告终。就国内而言,全国各地陶土的分布极为广泛,但也因矿物含量及化学成份等因素与宜兴紫砂无法相比,因此宜兴紫砂泥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
紫砂泥是紫泥、绿泥、红泥的总称,是甲泥矿层中的一个夹层,其色泽紫红、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强、渗透性好,是一种品质极为优良的陶土,出矿时呈块状岩石,俗称生泥,需摊场风化后经雷蒙机粉碎,根据不同工艺的要求,过40-100目筛,再湿水后上真空练泥机捏练,便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宜兴紫砂泥的矿物组成属于含富铁的粘土石英云母类型,从其物理化学测试的结果来看,所含矿物质均符合宜兴紫砂陶严格的工艺要求,独特的紫砂泥为紫砂陶的制作创造了物质条件。
紫砂泥是“粘土——石英——云母”系共生的有色粘土,经1100~1180℃烧成,生成残留石英、云母残片、莫来石晶相、赤铁矿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烧结形成了陶瓷原料难得的单矿烧结双重气孔物相结构,使得紫砂泥成为“魔术般的五色土,天生就形成了中国茶道茶具系列适应茶文化之天性”。明代李渔说: “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 “茶壶以砂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泡茶不失原昧,色香味皆蕴。”好一句“色香味皆蕴”!使品茗者在味觉、嗅觉、视觉上达到了理想化的精美享受。
古人描述的紫砂泥为“五色土”、 “岩石泥”、 “天青”、 “黯肝”、 “海棠红”、 “朱砂紫”、 “水碧”、“葵黄梨皮”、 “墨绿”、 “黛黑”、 “栗色”、 “桐绿”、 “榴皮”、 “沉香色”等。其中以朱、紫、米黄为紫砂泥的基色,可分为红泥(朱泥)、紫泥(底槽青)、团泥(即本山绿泥呈米黄色),这三种基泥由于地质成因条件不同、矿层分布不同、 “泥中泥”的矿层深度不同,烧成时温度稍有变化,则色泽变化多端,妙不可思。
紫砂泥色千变万化,紫砂泥的原料处理也耐人寻味。在制作处理上大致要经过天然风化一粉碎一筛选除杂一级配一练制一陈腐等原料加工过程。从制作方法上,分手工泥和现代机制泥。从原料互配上,分原色泥原配和互配。但不管怎样,原料一旦加工成成品即称“熟泥”,即可经陈腐后成型制作之用。历史上有许多好的调砂泥,不同时期、不同历史年代有不同的代表性泥色和调砂特色,这就给收藏者和紫砂鉴赏家们提供了历史作品鉴赏的佐证。一件上好的紫砂陶艺品,特别是壶类,在实际使用中壶体表面肌理给人以手感舒畅、细而不腻,形如豆沙、红木质地感觉,取,悦于心, 雅致迷人。紫砂茶壶是紫砂陶产品中的杰出代表,它有着鲜明的民族传统特点和高超的制作技艺,再加上紫砂泥的可塑性强,不易变型,其物理性能、气孔率、透气性,细密度都为其他陶土所不及,所以用紫砂壶泡茶有以下特点:
1、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
2、有吸收茶汗的特点,故使用长久、日积“茶锈”,以空壶注入沸水,也能溢出茶叶的香味。
3、冷热急变性好,严冬注入沸水,不因温差急变而涨裂,传热缓 慢,捏握抚拿不感炙手;
4、洗涤方便,日加涤拭越发光润,入手可鉴,反有新的滋味。若久不用,壶内不免产生异味,只要用开水浸泡2—3次,然后浸入清水中片刻,壶中元气即复。
紫砂茶壶款式多样,“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千姿百态,雅俗共赏。色泽各有千秋,装饰上集文学、书画、诗歌、金石、篆刻于一体,构思新颖,题材广泛,使造型与装饰相得益彰,既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又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宜兴紫砂珍贵特点亦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