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详细了解制壶工艺之绞泥

  • 日期:2017-09-14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紫砂绞泥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紫砂泥,经人工揉合、按压、层叠、镶嵌等多种手法绞和而成,再通过拍打泥片,并按要求切割泥片、镶接泥片,直至打好身筒,这样便在壶身上形成不规则却十分自然和谐的纹饰图案,如天际流云、似雨后彩虹;

紫砂绞泥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紫砂泥,经人工揉合、按压、层叠、镶嵌等多种手法绞和而成,再通过拍打泥片,并按要求切割泥片、镶接泥片,直至打好身筒,这样便在壶身上形成不规则却十分自然和谐的纹饰图案,如天际流云、似雨后彩虹;如湖光山色、似大漠原野等等,这些虽在小小的壶面上呈现出虚虚实实 的图象,却能以小见大地营造出亦真亦幻、自然天成的意境,这正是紫砂绞泥具有的装饰性。

紫砂绞泥凭着紫砂“五色土”这一特殊材质,以感性化和人性化的表达方式,通过紫砂造型这一载体展示着似又非似的审美形象,反映出人的主观意识、自然观念及其想象空间,给陶瓷装饰赋予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效果。

在传统壶艺技法的基础上,通过对紫砂绞泥壶创作进行初步的尝试实践,不仅对紫砂绞泥具有装饰性有了比较深刻的认知,而且通过对绞泥装饰效果的体验,加深了对绞泥壶如何体现审美价值的领悟。


孔春华 制|翔鹰

绞泥工艺的历史

陶的“绞泥工艺”源于唐代,术称“纹胎”、“搅胎”,是用两种或多种不同泥色构成一种平面视觉效果的工艺,具有丰富的肌理变化。绞泥技法,唐代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陕西干县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出土的绞泥武士骑马陶俑,用白、褐两色绞泥制成,十分精美,为唐代绞泥器代表作,宋后少见。到了清代紫砂陶器出现了较精美的绞泥紫砂制品,形成了传统的紫砂装饰技法之一,如清朝中期杨彭年的国山碑笔筒,以深浅两色组成绞泥纹饰。有独到的艺术韵味。纵观绞泥工艺的发展,经过几代陶人的传承与挖掘,日臻精美,形式纷繁,绞泥装饰的紫砂器发展到今天,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独具艺术魅力的装饰形式。


吕俊杰 制|风华壶

紫砂绞泥之所以具有审美效果的装饰性,其奥妙何在呢?

奥秘在于泥料的吃火度及其收缩率。 如果绞泥泥料吃火度相差很大或收缩率悬殊,则几种泥料不宜作绞泥使用。因为一种泥料耐温很高,另一种泥料耐温很低,则就势必造成烧成后耐高温者未烧出色泽;若迁就耐高温泥料,耐低温泥料则要起泡,产品就要报废。所以绞泥的几种泥料必须是吃火度差不多方能使两全其美,效果方佳。

周伯娟 制|鱼跃龙门

另外,泥料的收缩率要差不多,若悬殊较大,也会造成产品的裂痕,即要报废。其次,绞泥图案纹理要明晰、简练、不繁杂。目前,绞泥茶壶可谓多多又多多,真是繁花似锦百家争鸣,各具特色。但是仔细对其品位,总觉有些绞泥壶纹理模糊,清晰和明朗不够,图案显得杂乱无章。看上去仅是几种泥料的拼合缺乏一种明晰、简练有序的艺术美感。好的纹泥壶其色调对比强烈,纹理简练、明晰、圆润、和谐。看似虚,却为实,虚实并举,融合得体;要无雕琢之痕,浑然一体。让人感悟到它动态美和气度美;节奏和韵律美。

吕尧臣 制|小石冷泉

现在有些绞泥壶的纹样显得繁杂,似乱雨纷飞,或落红阵阵、或繁星缀天。缺乏一种简练有序的图案美。本来是一把珠圆玉润之壶,由于绞泥绞不得体,反而是大煞风景,有狗尾续貂之感。在本人看来,绝好的绞泥壶上乘作品,应首推吕尧臣大师的作品。他的雨花石壶,小石冷泉壶等,其雨花石仿佛是金陵名石堆里捞起放在壶上,达以假乱真的境界,使人看了,爱不释手,赞不绝口,难怪有人赞誉他为制壶魔术师。的确,他的绞泥壶变化和壶形独特工艺非同一般,一点不为过。本人经过绞泥壶制作的多年实践,潜心琢磨、钻研、探索,用绞泥的手法制作成功“斑马”、“金鱼”、“鸳鸯”、“蝴蝶”、“山水”、“草木”等图案的绞泥茶壶。烧成后形象鲜明,栩栩如生。随着时代的发展,茶壶的演变和提高,绞泥装饰的紫砂壶必将会出现更加美好的春天,为紫砂艺苑添姿添彩。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