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壶的朋友们应该不难发现,即使是同一种泥料制成的紫砂壶,壶表的质感可能都会存在很大不同。
造成这种质感差异的原因有哪些呢?其实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李涵鸣 井中蛙壶
1.矿料的纯度
紫砂矿料开采后,需先选捡分类、露天风化,然后除去其中的一些如铁质、石灰岩、玄武岩之类的杂质,这一过程中对杂质的剔除程度,即为矿料的纯度,杂质剔除得越干净,矿料的纯度则越高。
使用不同纯度的矿料制壶,可能会影响其表面的颜色和质感,高纯度的矿料通常能够制作出表面更光洁的紫砂壶。
原矿紫泥
2.砂粒的目数
矿料粉碎后,下一步是过筛,根据泥料要求的目数,用不同规格的筛网“筛灰”。国际通用筛网规格的区分方式是“泰勒制”,筛网每英寸长度(25.4毫米)上所具有的网眼数量称为“目数”,简称“目”,如60目泥粉即表示该泥粉是用每英寸有60个筛孔的筛子筛过。
筛网的网眼大,目数少,则紫砂泥粒度粗,制成的壶表面颗粒感强烈,呈现出粗犷豪放的气质;筛网的网眼小,目数多,则紫砂泥粒度细,制成的壶表面颗粒感不明显,呈现出清秀文气的味道。
现在手工制备的泥粉,目数一般在60目左右,选用这种泥料制壶,烧成后壶表既细腻又有砂质感,泡养包浆后的光泽度更佳。有时候为了达到个人喜欢的效果,工匠也会按需调入更粗或更细的泥料。
沈建强 飘菊壶
3.泥料的陈腐时间
陈腐是紫砂矿料炼制成泥料的一大重要步骤。陈腐,亦称“陈化”,并不是单纯的长时间放置,而是把湿泥块放入不透日光、不通空气的窖窑或陶缸内,为了利于腐植酸的生成和发挥,还要控制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泥料的陈腐大多需要12个月,只有经过的足够的陈腐时间,湿泥块才能成为水分均匀分布、有机质充分分解的“生泥”,可塑性增强,成型不易开裂。
采用泥料的陈腐程度影响着紫砂壶的表面质感,时间越长,泥质越细腻温润,制成的壶表面才会更易于呈现出光泽内敛、温而不燥的视觉效果。
泥料陈腐
4.明针功夫的水平
明针是紫砂成型工序中极其重要的特殊加工手法之一,在茶壶生胚制作完成后,用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的牛角片,对生胚表面进行精细而精确的修整、刮平等动作,挤压胚体表面的粗泥粒子,使泥浆浮出,形成平整光润的表皮层,以提高茶壶的整体外观和质感。
制作者的明针技艺水平不同,对细节的把控能力不同,精加工最终的效果是肯定会存在差异的。
明针工具
5.窑温
窑温的高低也是导致紫砂壶表面质感不同的一个重要因素。窑温过高,可能造成矿物颜料变色、烧焦或脱离,使得紫砂壶失去原有的色泽和质感,表面抚摸起来手感毛躁粗糙,相反,如果窑温过低,紫砂壶则会出现色调灰浅、质地疏松、色泽不洁的现象,因此,对窑温的控制相当关键。
季益顺 春笋出土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