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欣赏一个很重要的就在于思维的发散性与联想;与脑海中越多的知识体验吻合,会有越多的感触和体会,这往往是一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领悟。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各方面的配合讲究协调,对于紫砂壶,泥料与款型更是外在最突现的一个问题。紫砂既为五色土,泥料颜色,特性与质感各不相同,这种变化正构成紫砂独特的魅力,
但是个人觉得,纵观各种长盛不衰的壶款以及名家之作,内在还是有一些规律在影响的。西施为何大家喜欢朱泥的?为何石瓢朱泥的就少一些?美人肩为何多为泥料质感细致的?清代为何多用青灰泥等等;我想不仅仅应该是时代性和一些矿的开采挖掘等的限制。
西施顾名思意,取材于历史人物,樱桃小口,倒把似垂髫,朱泥可体现娇艳妩媚;如青春少女红红的脸;我想每个人潜意识都有可能有类似联想。同样,贵妃(美人肩也是)我觉得更应该用本山绿或者小红泥;体现肤若凝脂的感觉;汉君应为粗一点的沙质,芝麻段或者调沙;来体现大漠孤烟的广漠;四大美女款中如有却月壶,应用老紫泥,更能变现清冷与深邃。
顾老的作品我想人人都有欣赏,我曾经针对这一问题结合顾老作品作过思考;顾老作品,如梅花,竹鼓,有风霜之色,扁腹有金石之气。瓜梨有成熟之态。牛盖色黄而浑厚,汉铎,汉云,秦权;偏铜色有古风。均玉更见青铜质感;石瓢井栏色深沉,碗灯色温艳;同为提梁,提臂色显沉稳,鸬鹚显轻灵。凡此种种,我相信顾老绝非无意而为之,一定是款款皆有考量。这种考量,使结合我们的思维上对类似事物的抽象,是追求整体上意蕴的和谐。
以黄工作品而言,砖方,造型有古朴之气,用青灰泥,思维上易联想到青砖,旧朝更增古味;前一阵子看到王福君一款风华,取朱雀之意,壶的色彩就明艳似火。可见,作者与欣赏者越来越多的主动思考关注泥料与壶型的配合问题,反过来我相信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也一定会促进紫砂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