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朱可心〔紫砂七老〕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 编辑/作者:淘壶人
  • 日期:2017-07-06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知古人风骨,守砂器本色。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图文 | 网络整编 | 紫砂中华朱可心,原名朱凯长,艺名"可心"。寓"虚心者,可师也","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紫砂壶制作大师、著名陶瓷艺人、副高级工艺美术师 。先后授艺带徒数十人,名艺人有汪寅仙、李碧芳、潘春芳、许成权、范洪泉、谢曼伦、曹婉芬、王小龙、高丽君、倪顺生、李芹仙等。上世纪50年代朱可心与徒弟们合影虚心可师改名可心谦虚是一种美德,

知古人风骨,守砂器本色。

朱可心〔<b>紫砂</b>七老〕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图文 | 网络

整编 | 紫砂中华

朱可心,原名朱凯长,艺名"可心"。

寓"虚心者,可师也","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紫砂壶制作大师、著名陶瓷艺人、副高级工艺美术师 。

先后授艺带徒数十人,名艺人有汪寅仙、李碧芳、潘春芳、许成权、范洪泉、谢曼伦、曹婉芬、王小龙、高丽君、倪顺生、李芹仙等。

朱可心〔<b>紫砂</b>七老〕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上世纪50年代朱可心与徒弟们合影

虚心可师

改名可心

谦虚是一种美德,尊师重道也是一种美德,当一个人有了成绩冒出骄傲自满的苗头时,千万要记住:虚心者,可师也。朱可心原名开长,二十七岁才改名可心。为何改名,有一番缘由。

可心十五岁拜汪生义为师学艺,至二十岁满期,壶艺已初露锋芒。民国二十年秋,江苏省公立宜兴职业学校陶工科由宜兴城内返还蜀山镇。后陶工科改名为窑业科。朱可心在校址初返蜀山时,由师兄吴云根推荐,由校长王世杰考察,被聘为学校实习工场教员。

任教不久,朱可心和师兄吴云根因误会而产生隔阂,甚至闹到见面不讲话的地步。事情是这样的:宜兴职业学校校长兼窑业科(窑业科于民国22年单独建校,称江苏省宜兴初级陶瓷职业学校)科长王世杰,四川籍人,早年在日本东京帝国工业大学攻学士,专攻陶瓷、玻璃、水泥、珐琅等,是位留洋专家。王世杰嗜爱紫砂、推崇紫砂,为创办紫砂职业教育(陶工科创始人)而放弃在当时首都南京就职的机会,来到宜兴蜀山。到蜀山后,王世杰根据欧洲流行器皿咖啡茶具式样,为紫砂打开欧洲市场专门设计了一份紫砂咖啡茶具的图纸,分立面图、平面图、俯视、正视、侧视分图十几张,叫吴云根制作。吴云根花了三个月时间,按图纸尺寸连续做了二件套,校长王世杰都不满意。吴云根秉性耿直,一冒火就显在面上,见王世杰校长对制品不满意,气得不肯再制。于是,王世杰便叫朱可心制作。朱可心见了王世杰设计的图纸,又对照吴云根的制品,细细查找原因。原来制品和图纸,平面和立体,画与做不是一回事。朱可心连用几何造型,合理安排好壶身、流、把、盖的比例,恰到好处,制作成自己第一次创新的咖啡茶具。王世杰见了大加赞扬,连声赞:[好!] 不料吴云根生气了,认为朱可心出他的洋相。而朱可心年轻气盛,一时接受不了,认为自己创制出第一个新作品,师兄不支持他,反而怪他,给他脸色看,因此也不理吴云根。这一来,两人关系越闹越僵。

这事让校长王世杰知道,非常难受,找两人谈没见效,就委托紫砂前辈、德高望重的工场教员程寿珍出面做调解工作。程寿珍公然劝解吴云根、朱可心。程寿珍还带朱可心登上蜀山,给可心讲苏东坡在蜀山办学的故事。朱可心想起自己在学艺期间,师兄吴云根像兄长一样关心照料他,为自己骄傲不敬重师兄的行为感到惭愧。可心主动恢复改善了和师兄吴云根的关系。可心为记住这次教训,取"虚心者,可心也,壶中杯水,可清天地"之意,自改其名为"可心"。朱可心改名,得到校长王世杰的肯定,程寿珍更是高兴。高兴之余,程寿珍亲自传授朱可心仿鼓、汉扁等壶的技艺,亲自传授清代嘉道年间高手杨彭年遗留下来的手工练泥[拼砂之法,并将自己配置的紫泥上品青灰砂泥的程序教朱可心,使朱可心受益菲浅,对可心壶艺长进起了很大作用。后来可心回忆说:程寿珍是他出师后遇到的又一位老师。

可心改名,以谦虚谨慎为本,戒骄戒躁为法,尊师重道为源,真诚修身为训,万勿自大为戒。可心一世真诚谦虚待人,时刻以名字本意作为座右铭,为紫砂界后人树立楷模,意深境远。 笔者以为:可心改名,可视为可心艺德初成的一个标志。

胸怀磊落

虚心求教

胸襟坦荡,把自己的创作设计、艺术观点亮出来,主动征求人家的意见,就能填补自己设计上的不足,获得人家真诚的帮助。

1932年春,宜兴职校校长王世杰邀请丁蜀山陶业粗、溪、黑、黄、砂、紫砂六大类行业公会代表、窑业主代表、艺人代表、地方名士、校董召开一次座谈会,研讨参加百年一度的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展品展示问题,朱可心被邀参加。会后,王世杰委托程寿珍任展品总监造和工艺总辅导。

这期间,朱可心常向程寿珍讨教技艺,程寿珍也悉心传授,并介绍各方人士跟朱可心认识交往。朱可心为设计展品,开动脑筋,几经思考,准备以鼎为题材,设计创作新品参展。鼎为古代传国重器,要发扬中国国威,民族尊严,可心决定做只云龙鼎。龙的神威、形象使可心非常兴奋。设计稿一出来,朱可心便告知校长王世杰、校董储南强、潘稚亮、名师程寿珍、范大生等,一一征求意见。王世杰支持他,给他找了许多龙的图案范本。储南强赞同他,书送一幅对联作为勉励,对联曰[书传阳羡名陶录,人在幽峰稼穑图,并提议可心要博采众长。潘稚亮对鼎的纹饰设计提出中肯意见。

朱可心的云龙鼎一次性制作成功。鼎高2.5市尺,鼎下部饰以层层波浪,身部饰以巨龙在波涛中翻江倒海,龙首仰面,向天空喷吐万珠水花。鼎盖上三朵云头托起一轮红日。三只金刚鼎脚饰以浪波曲型。整体雕镂生动,巧妙运用紫泥天然色彩,色泽温润,表面肌理效果达到出神入化之境地。此鼎参加百年一度的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展示,摘取桂冠,获[特级优奖。

云龙鼎一做成,朱可心乘着余兴,运用自己熟悉竹,喜竹饰的特长,又设计出一只竹节鼎。潘稚亮看了朱可心的设计稿,十分喜欢,要求可心在鼎面上留下空白让他镌刻。朱可心答应了,在制作竹节鼎的日日夜夜,潘稚亮也忙着设计鼎文。竹节鼎制成后第二天,号[木石居主人(本意原为闭门读书,钻研书法篆刻,不问世事)的潘稚亮,便凝神注目,钢刀好似金蛇舞,镂下一层泥屑,正面刻下[万年宝鼎四个李斯小篆,背面刻下古钱纹饰。潘稚亮为可心写下一副对联,联曰[陆氏释文宝宗汉学,仲翔注易犹契义心。

竹节鼎烧制成功,鼎高1.6市尺,鼎身取一节竹段状,四周浮雕竹叶,三只鼎脚由两根细竹盘曲而成,鼎盖用镂空竹叶,三竹节分饰其中。鼎正面[万年宝鼎四字苍劲雄浑,鼎背面古钱纹饰朴致端方。鼎整体清韵有致,典雅大方,使人赏鼎时[竹歆炉香之心油然而生。此作在上海蓬莱市场(今豫园商城)展出时,为孙中山夫人宋诚意龄定购,现存上海宋庆龄故居。

朱可心创新设计毫不保守,绝不自封,主动征求人家意见,态度真诚,虚心求救,博取众长,无不是一种高尚的艺德表现。笔者以为,艺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传统美德,它反映出艺者的求学态度、求学精神、求知欲望、求实情操,为从艺者高尚品德的实质体现。可心的这种艺德,为紫砂界从艺人员起着一定的表率作用。

摒弃门户

支持创新

摒弃门户之见,无论是光货素器,光货色(饰)器门类,还是花货素饰器,花货色饰器门类,以及筋瓤货、筋纹器门类,凡是新款式、新形色出现,尽管可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有可能还不十全十美,但作为从艺人员,只能抱着支持态度,并尽可能,善意地提出修改意见。

抛开门派之别,门户之见,一视同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在资格、功夫、艺术见解上难分伯仲,难见高下的同辈艺人当中,这就需要勇气和度量。

朱可心是唯一一个在三0年代抗日战争暴发后,至四0年代、五0年代初紫砂业相对低靡的情况下,坚持以壶为业,以壶为生的艺人。他没有转一天业,没有打一天其它杂工,终日钻在制壶工艺中。期间他创制的新品《云龙壶》、《松鼠葡萄壶》、《松竹梅三友壶》、《圆松竹梅壶》、《提梁鱼化龙》 等,得到很高评价,并数度得奖,为南京博物院收藏。因此,他自己不断创新,也支持人家创新。

至1956年夏天,紫砂花货色饰器高手女艺人蒋蓉创作了第一件新品《荷花壶》,在坯体刚刚完成成型制作工艺,即遭到非议。蒋蓉哭着找到时任陶业社副主任兼工场辅导的朱可心,气着要把坯体毁掉。朱可心极关心蒋蓉的创作,因为蒋蓉第一次提出设计时,可心即表示支持。

朱可心到工场里一问,非议的人竟有花货素饰器高手,像真品享有盛誉,时称[鸣远第二的裴石民,有花货素饰器高手,竹饰方面享有素雅风格的师兄吴云根,还有光货素器追求裸胎艺术效果的制壶名手顾景舟等人。

紫砂界门派之别,素来有之,门户之见极深。紫砂花货素饰器之分支向来认为是花货塑器之正宗,从艺素饰器者也有重花货素饰器而轻花货色饰器的情况存在。从艺紫砂花货色饰器的蒋蓉要创新有难处。朱可心时任工场辅导兼陶业社副主任,他以这两个身份一一同裴石民、吴云根、顾景舟等人交换意见,并勉励蒋蓉要想得到别人的评价,东西一定要做得好,要拿出本事来。

蒋蓉得到朱可心的坚决支持,朱可心亦亲自指点和提出修改意见。蒋蓉的第一件创新作品《荷花壶》于1956年夏秋之际创制成功,并在临冬的全国陶瓷工艺会议上被评为特种紫砂工艺品。《荷花壶》充分发挥蒋蓉在花货色饰器上的特长:造型以荷花作壶身,莲蓬作盖,花梗为把,巧妙运用紫砂泥配色,米黄底色,朱红花脉,墨绿莲房,青莹荷叶,碧翠青蛙。壶脚为红菱、白藕。色饰自然,清新艳丽。

朱可心支持蒋蓉创新,在突破旧俗氛围中,在摒弃门派陋见中,都具有积极意义。这种事在后来[史无前例的四大运动中,朱可心被作为批判对象,并被人漫画成男身女腰花裤脚,还以男女二个身体合在一起穿一条裤被人施以攻击,不能不说是件悲哀的事。朱可心的观点明确的:凡是从艺者,不要有什么门户之见,不要以为自己门派的东西就是最好,其它门派都不如自己,也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门派,而对属于其它门派就漠不关心,这对于紫砂的发展是不利的。对支持蒋蓉创作《花花壶》绝不会后悔!这无疑是对攻击者最好的,最大度的宽容回答。

朱可心一生对创新抱有积极态度,无论自己、别人,一概摒弃旧俗陋习,一视同仁,极力支持,鼎力相助,这无疑是一种崇高的艺德体现。笔者以为:自己创新实属不易,但要支持别人创新更属不易。这是勇气、大度和气量的结合,这种艺德应该在紫砂界发扬光大!

不受利诱

保持晚节

清贫甘苦,勤俭朴实,没有丝毫非份之想,在艺海中孜孜追求。艺术至上,一层不沾,这也许是艺德上的清高,但同时又是极难做到的。

朱可心过惯清贫日子,生活俭朴,至晚年时节,所有家什用具都是用了又用,老掉了牙。他的卧室里,除了一只书橱,一只木箱(也用作书箱)和一张用竹床搁成的床铺外,就是一张工作台(泥凳),台上放满制坯工具和一块精选出来的紫砂泥料。可心晚年积劳成疾,但还是坚持创作,至1985年10月上海电视台在可心家中拍摄电视,可心还是坚持做完一件《仿鼓壶》,其后又制作完成《汉扁壶》。

随着国门的打开,八0年代开始,紫砂首先在港台地区热起来。朱可心作为当代制壶巨匠,花货素饰器一代宗师,自然也成了紫砂热浪中注目的追逐对象。有人要买可心的壶,一天要跑可心家好几趟,有人干脆毫不掩饰,寻借口要用可心的印章,卖一把壶分五成利。更有甚者,有些人一至可心家里,拿钱朝台上一掼,然后再求可心盖个章款。面对钱和利,面对有些人的无耻要求,可心一概严正拒绝。可心的态度很坚决,壶已全部捐献给博物馆,印章虽还留着,但不是自己亲手制的壶,绝不盖上自己的章。很多人碰了钉子说"可心脑子不开窍",也有很多人碰了钉子不死心,继续纠缠,还是弄不到一把可心的壶。

1986年2月,朱可心再次病倒了。病床上,朱可心一次次告诫家属,不要见钱眼开,不要亵渎艺术,不然就枉为朱可心的子孙后代。1986年3月初,朱可心感到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心里为制壶用的印章而担心,一次次催促家人,要当面将印章全部销毁。直到家属答应照嘱办事,可心才了却一件心事。在有些人眼里,这虽然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在金钱面前,有人丢失了颜面,有人失落了人格,也有人为金钱而折腰。在紫砂壶界假冒伪壶日超泛滥的时日,朱可心毁弃印章,正是表现了朱可心高风亮节的艺人气魄,一层不沾的可贵品质。终身追求艺术的人,心里只有[艺术两字,绝不会有其他的位置。

保持晚节,一层不沾,光明磊落,兢兢业业,自始至终致力于紫砂的开拓发展,平凡中表现出紫砂花货素饰器大师的崇高艺德,言行中表现出一代宗师的风范形象,这也许就是朱可心艺德的闪光之处,这也是今天紫砂界对朱可心艺德的闪光之处,这也是今天紫砂界对朱可心艺德、艺品、艺貌方面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地方。

朱可心〔<b>紫砂</b>七老〕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可心竹段

朱可心〔<b>紫砂</b>七老〕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松鼠葡萄壶

朱可心〔<b>紫砂</b>七老〕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报春套组

朱可心〔<b>紫砂</b>七老〕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松竹梅三友

朱可心〔<b>紫砂</b>七老〕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竹段松梅壶

朱可心〔<b>紫砂</b>七老〕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大报春壶

朱可心〔<b>紫砂</b>七老〕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云龙壶

朱可心〔<b>紫砂</b>七老〕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鱼化龙壶

朱可心〔<b>紫砂</b>七老〕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彩蝶壶

朱可心〔<b>紫砂</b>七老〕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万寿壶

朱可心〔<b>紫砂</b>七老〕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朱可心〔<b>紫砂</b>七老〕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朱可心〔<b>紫砂</b>七老〕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大咏梅壶

朱可心〔<b>紫砂</b>七老〕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朱可心〔<b>紫砂</b>七老〕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梅报春壶

朱可心〔<b>紫砂</b>七老〕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劲松壶

朱可心〔<b>紫砂</b>七老〕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劲松组壶

朱可心〔<b>紫砂</b>七老〕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春色壶

大型竹节咖啡壶

大型竹提梁壶

大型竹提五头茶具

上竹段壶

墨绿上竹段壶

五头上竹段茶具

一节竹段

上双线六头竹鼓茶具

上双线六头竹鼓壶

段泥隐角竹顶壶

四方隐角竹鼓壶

高竹壶

矮竹壶

扁竹壶

双色竹鼓壶

深青灰松竹梅壶

矮竹鼓壶

松竹梅壶

梅桩壶

上梅段茶具

松鼠葡萄茶具

六头松鼠葡萄茶具

高梅花壶

小木瓜壶

碗灯壶

碗梅壶

高梅桩壶

紫泥东坡树提壶

段泥东坡树提壶

巧色柿子壶

柿子壶

墨绿云龙茶具

紫泥云龙茶具

扁鱼化龙壶

云龙盘

软耳提梁鱼化龙壶

黑泥鱼化龙壶

合菱壶

云肩如意壶

包袱壶

爱国壶

高峰壶

京钟壶

奖杯壶

线园壶

小仿古壶

大仿古壶

段泥易新壶

传炉壶

高樱壶

半瓜壶

鱼罩壶

汉君壶

牛盖洋桶壶

掇球壶

迎宾酒具

加彩紫砂方盘

鱼化龙水盂

梅竹浮雕四式

三角瓶

杯子

图片资料

1958年,朱可心在指导

1959年,朱可心带徒场景

左起为:范洪泉、蒋祖良、王桂英、朱可心、汪寅仙、郁惠芬

朱可心授业汪寅仙

1954年于杭州西湖花港观鱼

1930年朱可心夫妇与长子、次子合影

朱 可心

1904-1986年。出生于宜兴市丁蜀镇。

原名朱凯长,艺名"可心",寓"虚心者,可师也","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14岁时拜汪生义为师,与吴根云结为师友。

1931年受聘于江苏省立宜兴陶瓷职业学校窑业科技工,此间创作紫砂咖啡具。次年,精心制作云龙鼎和竹节鼎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并荣获"特级优奖"。

1953年12月"全国民间艺人观摩大会"携作品云龙壶、圆松竹梅壶参展。

1959年他以合作社代表的身份参加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世界陶瓷展览。其作品松鼠葡萄壶、松竹梅三友壶被选入"中国工艺美术巡回展"出国展出,并获一等奖。

1959年他费时4个多月精心仿制南京博物院珍藏圣思桃杯获殊荣。创作旺盛期,设计制作了如意壶、云玉壶、高峰咖啡具,迎宾酒具、万寿壶、碗梅壶,可心梨式壶等,许多式样成为紫砂工艺陶畅销产品。

1964年他精心仿制陈鸣远包袱壶,达到紫砂技艺炉火纯青的地步。朱可心首创一种壶式,多种装饰的手法,深受中外人士的欢迎。

七十年代初期,仍然孜孜不倦地从事紫砂陶创作,前后设计制作了《色柿子壶》、《彩蝶壶》、《高壶》、《报春壶》、《劲松壶》、《翠松壶》。

1973年,首创一种壶形,多种装饰和新形式,在状如 心形状壶 上,分;别雕青松,翠松,寒梅,古柏,碧桃等装饰,深受中外人士欢迎。精心制作的《可心梨式壶》被国务院定为 赠日本首相中角荣的国家礼品。1978年评为 工艺美术师,先后担任江苏省文聊委员,宜兴 政协常委等职。

1978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陶瓷美术创作设计"会议。

1985年10月上海电视台拍摄电视片,其制作了《仿古壶》, 后又制作生前最后一件作品《汉扁壶》。

朱可心是一位不断进取的艺人,作品多洋溢时代气息。壶艺风格浑厚淳朴,法度合宜,善于从自然及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和素材。辛勤培育紫砂塑气技艺人才,有潘春芳、许成权、汪寅仙等。

朱可心老人病故于1986年3月26日。

拍卖实记 | 2010年11月14日荣宝拍卖紫砂专场落槌。99件拍品成交97件,97.97%的成交率创荣宝秋拍的最高纪录,这也是紫砂专场成交率的新高,总成交额达20324160元。其中,紫砂"七老艺人"之一的朱可心所制的"大报春壶"以336万元的成交价高居整场拍卖榜首,朱可心大师弟子国家级紫砂"非遗"传承人汪寅仙的"曲壶"以168万元的成交价创下个人拍卖纪录新高。继今年春拍创下"天价神话"之后,收藏界以及各拍卖公司对紫砂的追捧热情日益高涨。日前,今秋第一场紫砂专场现身荣宝秋拍,这还只是紫砂在秋拍中的第一次亮相。在保利、嘉德等各拍卖公司的紫砂精品即将陆续上拍之际,市场也在期待着紫砂续写出一部"秋拍的童话"。近两个小时的拍卖会,汇集了来自紫砂七老艺人、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紫砂实力派人物及中青年工艺师的紫砂精品。场内的竞拍几度胶着,买家出价交替上升。最终,朱可心大师的"大报春壶"以336万元的成交价拔得头筹。

朱可心年表

整理 | 汪寅仙

1904年10月

出生于宜兴蜀山北厂一户农民家庭,父亲朱伯荣以编芦席为生。朱可心在家中排行老大,取名开长(凯长)。

1910年

7岁入学读书。

1917年

14岁拜紫砂艺人汪升义为师学艺。

1923年

20岁结束学艺生涯,开始独立工作,壶艺初露锋芒。

1925年

与本地洑东乡周墓村庄顺娣结婚。

1927年

生长子泽华。同年受聘于江苏省立宜兴职业学校窑业科,任工场教员。改名为"可心",取"虚心者可师也""壶中杯水可以清心"之意。

1929年

生次子小华。并在窑业科首次用紫砂泥制作咖啡具。

1931年

生三子(六岁时因病夭折)。

1932年

设计制作高2.5市尺的"云龙鼎",参加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世博会并荣获"特级优奖",并晋升为技师。同年设计制作的"竹节鼎"在上海蓬莱市场(今豫园商场)展出时被宋庆龄女士一眼看中并以五百英镑定购。

1935年

生四子舫华。

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停办,只能在家做壶,艰难度日。期间主要制作"鱼化龙壶"。

1940年

为紫砂业主吉三大设计新样,根据前辈传说中陈鸣远的"束柴三友壶",演化改进为"松竹梅三友壶",后一直作为工厂的高档产品,连续出口多年,并因其实用美观,雅俗共赏,为中外壶艺爱好者所喜爱。

1945年

八年抗战胜利,学校复课,并改名为江苏省陶瓷职业学校,朱可心被聘用为工艺教员,直至1950年学校停办。期间设计的"云龙壶",获得极高的赞誉。

1950年

设计制作"圆松竹梅壶",在50年代中期被南京博物院收藏。

1953年

其作品被选中参加"全国美术工艺观摩大会"并获奖。

1954年上半年

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民间美术工艺研究班,学习五个月,跟著名美术家黄宾虹、潘天寿、邓白等教授学习美术理论,回乡后积极动员分散在各地的紫砂艺人组织起来成立汤渡陶业社"蜀山紫砂工坊"(现紫砂工艺厂前身),出任副主任,负责生产技术。同年协助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全国工艺美术展,获得好评。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友谊作出了贡献。中国美协为此在1955年2月9日向朱可心发来感谢信,并赠予纪念奖章。

1955年10月

紫砂厂招收第一批学徒,开始以学习班的形式培养有知识的学员,他们是:李芹仙、许成权、潘春芳、李碧芳、高丽君、王小龙、曹婉芬、史志鹏、鲍新元、吴庆安。

1957年

与任淦庭、顾景舟一起参加全国民间艺人代表大会。

1958年

作品"松鼠葡萄壶"在北京故宫午门城楼上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中展出,展览结束后,该壶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高庄教授收藏。同年工厂工会组织拜师学艺活动,收汪寅仙、范洪泉为其重点培养的徒弟,并在党小组会上举行签字仪式。同年他还与其他几位艺人共同为建国十周年庆典赶制人民大会堂用瓷,制作大型竹节咖啡壶等作品。1958年下半年,工厂扩大招收,他又收带近40名新学徒,如:谢曼伦、倪顺生、史玉琴、吕盘仙、吕梅芬、李有仙、孙洪源、王月仙、俞梅仙、陈玉妹、华全松、薛宜萍、邵荷君、洪彩娣、王桂英、蒋祖良、郁惠芬、李培新、吴祥妹、朱金华、吴欣南、李英、刘华大、刘彬芬、朱小华、窦仙大、鲍占伍等人,之后又收了张洪芬、吴良平、王祥妹等人。

1959年

仿制南京博物院藏品,国家一级文物"圣思桃形杯"获殊荣。同时传授技艺于汪寅仙,共耗时四个多月成功仿制;同年赴北京参加全国群英会;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

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

1962年

指导许成权设计"笑罂壶""云龙壶",成为广受欢迎的产品,每年有订货。

1963年

设计"万寿壶""高峰咖啡具""迎宾酒具""金钟壶""奖杯壶"。特别设计制作的"万寿壶"作为中央人民政府赠予徐海东大将军60大寿的贺礼。

1964年

设计"玉带壶",投入大生产;成功仿制陈鸣远"包袱壶",几可乱真。

1965年

设计一种壶型,用不同的装饰,"碗梅壶""碗莲壶""碗竹壶",因实用美观,成为工厂畅销产品。

1966年

设计"半瓢壶""可心梨式壶"。"可心梨式壶"被选为周恩来总理访问日本时赠予首相田中角荣的国礼。

1971年

设计"异色柿子壶""红叶扁竹鼓壶",为实用工艺品。

1972年

设计高档出口壶样"报春壶""常青壶""春色壶""劲松壶""翠竹壶""高罂壶",曾统称报春系列壶,广受国内外壶艺爱好者的喜爱,为常年有订货的高档工艺品,为厂争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中 "报春壶"在2013年被评为"中国紫砂十大历史名壶"之一。

1973年3月

进工厂研究室,设计"彩蝶壶",成为晚年的经典之作。

1977年

出席中共江苏省第六次党代会,任主席团成员。

1978年

被评为"工艺美术师";同年参加镇江地区科技大会。

1979年

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全国陶瓷美术创作设计会议"及"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

1982年

年老体衰,虽不能到工厂上班,仍在家中捏制山石小景等。

1983年

其妻庄顺娣病故,享年77岁。

1985年10月

为上海电视台拍摄电视纪录片时制作一把"仿古壶",后又制作一把"汉扁壶",这是他在世制作的最后两把壶。

1986年

3月26日病故,享年83岁。

·····································

匠心 一种坚持的倔强

在一切讲求效率、减少成本而尽力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时代,

我们需要这样的始终如一。

这种对于匠心的坚守,

是古老中国的传承,

也是我们原本就温柔敦厚的底子。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