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紫砂情缘 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 日期:2015-04-01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2015年04月01日 12:50 来源:三九养生堂 编辑:游本丽每一把紫砂壶都是有它的故事的,紫砂大师在制作壶的时候都会有不一样的心境。紫砂收藏大师准备收藏一把壶的时候,需要看的也是非常多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紫砂大师的紫砂情缘。1、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 2、紫砂壶大收藏家黄玄龙先生3、丁亚平紫砂壶艺术 4、紫砂名家佘法君5、紫砂收藏家唐国新的故事 6、江晓燕老师说紫砂7、滨州壶友王德员的紫砂故事 8、紫砂大师张顺法和他壶的故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顾绍培于1945年5月出生在我国的宜兴蜀山地区,他在

2015年04月01日 12:50 来源:三九养生堂 编辑:游本丽

每一把紫砂壶都是有它的故事的,紫砂大师在制作壶的时候都会有不一样的心境。紫砂收藏大师准备收藏一把壶的时候,需要看的也是非常多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紫砂大师的紫砂情缘。

1、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 2、紫砂壶大收藏家黄玄龙先生

3、丁亚平紫砂壶艺术 4、紫砂名家佘法君

5、紫砂收藏家唐国新的故事 6、江晓燕老师说紫砂

7、滨州壶友王德员的紫砂故事 8、紫砂大师张顺法和他壶的故事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

顾绍培于1945年5月出生在我国的宜兴蜀山地区,他在1958年的时候进入宜兴紫砂厂里面当学徒,他的师父是老艺人陈福渊,然后又得到了紫砂壶大师顾景舟指导,到现在为止已经在紫砂天地里耕耘50多年了。

1985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1997年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6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的紫砂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其中紫砂“百寿瓶”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顾氏八式小品圆壶”和“仰宇提梁壶”分别在2001年西湖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金奖。

走进顾绍培的紫砂艺术天地,观他的紫砂作品,听他谈论紫砂艺术,这是一个对紫砂艺术有着独特见解、独特追求,并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人,不愧为一代紫砂大师。

我们每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评论某一个人在某个艺术领域取得非常大的成就的时候,会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过,顾绍培他就不赞同这样的话,他说,“在艺术上应该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他的这个认识,使得他在以后的紫砂艺术上攀登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宜兴紫砂,已有着较悠久的历史,紫坛上名人辈出,有些紫砂作品出神入化,已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顾绍培对前人的优秀作品总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用仰视的目光观看,但他从不为前人的作品束缚自己的手脚。他常说,一代艺人应有一代艺人的作品,这些作品要能反映这代艺人的创造,能反映这代艺人所处时代的精神风貌。为此,他在从艺道路上一直苦苦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东西。

捕影捉线,这是顾绍培在紫砂作品创作中的一个特长。他认为,在紫砂作品创作中,充分地掌握和运用好线条,就能使作品表现得更有生命力。线有着丰富的感情,而且不同的线表达着不同的感情。如垂直线有上升、严肃、端正之感;水平线有稳定、庄重之感;曲线则温和缓慢、丰满柔软;抛物线有流动的速度感;双曲线呈现对称美;自由曲线则给人自由和丰富之感……除了这些看得见的线之外,还有一条看不见的线,那就是生命线。为了运用好线,从事紫砂艺术以来,他一直不停地探索。

平时,他无论见到什么东西,总要细心地观察它们的线条。就说一片树叶,它也有线条,当它生机勃勃时,它的线条表现得十分有力。对线有着这种独特的理解,他在不断的尝试和创新中,充分地发挥线条的作用,使作品突破了以往“方就是方,圆就是圆”的单一技法,创作出了一件件“方中有变、圆中寓新、方圆结合、刚柔相济”的富有个性的紫砂作品。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1987年的时候顾绍培创作的《高风亮节茶具》,就能够很好的掌握了点、线、面之间的构成关系,同时还运用到了很多线的线性特色。

该壶以竹为题,从竹的自然状态中寻找生命力。壶体造型主轴线垂直端正,壶嘴、壶把所采用的曲线,有一种竹枝摇曳的流动感。整个布局装饰少,写实与书意相结合,含蓄地表达了“形意相依、气韵生动、题意贴切”的艺术个性。此壶在香港展出时,获得了较高的赞誉。

陈设陶艺作品的主要功能是观赏性,顾绍培在创作陈设陶艺作品时,很注重陈设陶艺作品与室内空间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他在设计上“以人为主,物为人用”,考虑人、物、环境三者的关系,使陈设陶作本身不仅是精致的艺术品,更是与环境空间结合的整体艺术。他在创作陈设陶艺作品时,用眼一看室内的空间、环境,用手一比划尺寸,就勾画出了某件陈设陶艺作品的影子。因此,他被许多人誉为“捕影捉线”的高手。他在过去创作了许多陈设陶艺作品,如今看来,由于线条和影形掌握得好,依然不失为陈设陶艺作品中的精品。

顾绍培在陶艺创作上,常常喜欢独辟蹊径。1958年,他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学徒时,主攻方向是做茶壶。1965年至1975年重点是花盆的设计创作。从1975年开始,他的主攻方向改为做紫砂花瓶。在紫砂历史上,有过一些高档的紫砂花瓶,但经过岁月的磨蚀,高档的紫砂花瓶并不多见,尤其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一场洗劫,花瓶这种被视作“封资修”的东西更是少见。

当时,做紫砂花瓶的人尽管不多,但他敏锐地感到,随着人们生活的逐渐富裕,紫砂花瓶这种艺术品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他创作的紫砂花瓶,因为他善于捕影捉线,大多数显得落落大方,有的像粗犷豪放的汉子,有的像体态轻盈的少女……1979年,他创作的特大紫砂“百寿瓶”,以其“均称贴切、端庄凝重、静中有动”等特点,被北京中南海紫光阁作为珍品长久性收藏。此瓶曾在1984年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创新是一位紫砂艺人永恒的主题,而富有时代特色的创新则更具生命力。前几年,顾绍培强烈地意识到,人们的饮茶习惯,将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大壶泡茶改为小壶品茶。于是,他经过精心设计,创作出了适合于现代人使用的“顾氏八式小品圆壶”。这套壶有八种颜色,既是人们喝功夫茶的上乘茶具,又是把玩的艺术品,尤其是这套壶的造型富有童之灵秀,摆在那里显得神气活现。2001年,在西湖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顾氏八式小品圆壶”获得了金奖。

为一名紫砂艺人,顾绍培既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有着顽强的拼搏和无私的奉献。这么多年来,他的陶艺日益精湛,但他很少想到要用自己的陶艺为自己谋利,而是把心血和汗水倾注在了厂里那片泥土上。

就说1979年夏天,厂里要制作4只1.08米高的扁方瓶,赴京参展,工期只有26天。当时,类似这种紫砂大件作品做的人不多,有人只做到80厘米高,就再也做不下去了,主要原因是力点与泥料的承压力掌握不好。顾绍培领受任务后,每天加班加点工作,有时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有次他突然生病,只得去医院输液。可他刚输完液,又进了工作室,赤着膊干起来。当4只1.08米高的扁方瓶按期制作成功后,他整个人就像散了架,瘫坐在椅子上半天起不来。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顾绍培从38岁起,就开始带徒弟,为厂里培养人才。他在带徒过程中,自己总结出了7条经验,如应知要领与基础相结合、操作示范与自习训练相结合、全过程操作示范与分解操作示范相结合等。“在艺术上应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这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因此,他带徒很认真,使出了自己所有的本领。经由他带的徒弟中,多数已成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如今,身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顾绍培,依然在紫砂艺术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攀登。2009年4月7日,他经过多年的精心筹备,“顾绍培紫砂艺术馆”终于开馆,馆内陈列着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目前,他在各个时期创作的紫砂作品。他希望以此进一步弘扬紫砂艺术,他希望有更多的后来者在紫砂艺术上超越自己。

紫砂壶大收藏家黄玄龙先生

一把8公分高的小紫砂壶拍出天价:1232万元人民币,这是世上第一把以千万级别价格成交的紫砂壶。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嘉德春拍在紧张地进行。回忆起七八年前淘到这把壶时的情景,翦淞阁的主人黄玄龙掩饰不住喜悦和兴奋:“不到30万,我轻而易举地拍下它了。”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1988年,从大陆进口紫砂壶的生意人黄玄龙,和朋友结伴来大陆旅游,老上海的风情触动了他心底的那抹古旧情怀。当朋友们陆续返回台湾,流连于古玩旧货店铺的黄玄龙,一头扎进了上海的古玩市场。当明清官窑价格炒得满天飞的时候,他坚持着对文房类古物的收藏研究,希望在生活中实践明代文人的简约生活。这个小个子的台湾人那时留着一撮小胡子,古玩市场的人都喜欢叫他“希特勒”。不过,和希特勒不同,戴着旧式圆形眼镜的黄玄龙有着一张温和的脸,这也让他有着不同寻常的好人缘。他把家安在上海最著名的古玩市场——东台路,一住就是20年。好客的黄玄龙常常陪着来自台湾、北京、上海等地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在这里品茶、喝酒,并由此得了一个响亮的外号——“地下台办”。

用鸡毛换鸡腿

刚到上海的黄玄龙还只是24岁的毛头小伙子,他热爱紫砂、喜爱竹雕,上海距离紫砂的原产地宜兴和盛产竹雕的嘉定都很近,同时上海又是清末民国时期重要的收藏基地,在这里,黄玄龙经热心朋友介绍,认识了清末大收藏家龚心钊的女儿龚安英女士。黄玄龙就常常拎着糕点去找龚老太太喝下午茶,龚老太太对这个礼貌、好学的台湾小伙子很有好感,不但愿意传授收藏知识,还把他视作家人。这段与龚家延续至今的友谊给黄玄龙带来了巨大收益,他也有机缘收藏了多件龚心钊的旧藏,甚至包括龚家极为看重的田黄冻达摩面壁像、白寿山彗可断臂像,这两件不足十公分高的小石雕,出自曾供职于康熙造办处的福建籍著名石雕宗匠杨玉璇之手。作为这次嘉德春拍的重器,前者拍出1568万元,后者以1064万元成交。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在黄玄龙眼里,他和龚家后人的交往中,最重要的收益是收藏的知识,“收藏不是单纯拿来玩而已,还有它后面的含义所在”。虽然他还做不到像龚心钊先生那样,重金聘请能工巧匠住在家里,为每一件藏品量体裁衣的做出最精美的锦盒包装,但那些理念开启了他的思路。譬如,为重要藏品写出详尽的考据,仔细考证出它们的传承关系、来龙去脉。在和龚家后人交往的同时,黄玄龙还结识了另一位重量级老人——被称为几百年才能出一个的紫砂大师顾景舟。

此次创下天价的顾景舟制相明石瓢壶,当时(1948年)一共制作了五把,顾景舟自留一把,另外四把赠与了戴相明、江寒汀、唐云、吴湖帆等著名书画篆刻家。顾景舟以前叫顾景洲,从制作这五把壶开始,他正式使用“顾景舟”这个名字。五把壶身上的字画,除了吴湖帆藏的那把是江寒汀画的寒雀外,其余四把都是吴湖帆画的形态各异的竹枝,并题字。和顾景舟交往中,黄玄龙得到这个珍贵的信息,立刻意识到这五把壶在紫砂器物谱系中的重要地位。经过长期的关注和追踪,黄玄龙掌握了其中四把壶的下落,却唯独找不到戴相明藏的那把壶。

黄玄龙一度怀疑这把相明壶或许已经在历史动荡中消失了。一次,他从字画圈的朋友那里得知,北京一个小型拍卖会出现了一把紫砂壶,上面刻着吴湖帆的字画,黄玄龙立刻觉得血往上涌、头皮发麻,即刻乘机赶到北京。一见到这把壶,他认定这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相明壶。当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把壶的重要地位,黄玄龙仅花费不到30万元就轻松拿下这把相明壶。从1万美金起步,到如今动则千万以上的拍卖规模,黄玄龙的夫人徐盼萍戏称:“我们就是用鸡的羽毛,换鸡翅膀,用鸡翅膀再换鸡大腿。”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御物而不御于物

文玩收藏对黄玄龙来说,已不仅仅是兴趣爱好,或是资产升值的手段,更多的是一种在红尘网锢里让自己适心快意的生活方式。在夫人徐盼萍眼中,黄玄龙是一个对生活品质很有要求的人。“他非常向往明代文人的生活,我们在家里的生活方式,都往那个方向靠。”他们在上海的家,是一间宽敞的跃层“豪宅”,屋内的家具线条简洁、挺拔——大多是价值不菲的明代家具。客厅的落地玻璃前,摆放着一口巨大的铜缸,这是明清时期消防用的,和故宫里的大铜缸类似,这缸黄玄龙曾用来养鱼,《长物志》中非常推崇这类陈设:“水缸有古铜缸……今取以蓄鱼,最古”。拾级而上,是黄玄龙的书房,整墙的书柜里摆放着各类昂贵的收藏类书籍,书柜前摆着一张明代书案,屋内呈放着各种珍稀古玩,杨奇初的紫砂笔筒、张鸣岐的手炉、弘一的字,各类物品相互辉映。

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闹市,“翦淞阁”这样一个布置典雅的空间吸引着各色人等在此驻足停留。说到“翦淞阁”的由来,这是黄玄龙在十多年前收藏的一个匾额,为清代著名书法家尹秉绶所题。黄玄龙和尹秉绶都是福建人,“翦”是收藏的意思,“淞”是苏州河流经上海的这一段,得到这块匾,黄玄龙觉得简直是天作之合,立刻替换了以前的堂号。每次拍卖,对于那些即将出售的心爱之物,黄玄龙都会有些依依不舍,徐盼萍说,在这次嘉德春拍前,夫妻俩还为是否把杨玉璇的两件小石雕拿出来拍卖讨论多次,每次黄玄龙都要忍不住叹息:“唉,以后可能再没有机会拥有杨玉璇的东西了。”但不断收藏、研究、出售古器的黄玄龙,还是努力保持着对待这些身外之物的超然态度,他说:“应该御物而不能御于物。”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这种超然态度也体现在《竹人两录》一书的出版上。《竹人录》是有关竹刻工艺的专著,于嘉庆年间初刊,后遇火灾传本非常之少。黄玄龙一直只闻其名,不见其书,经过多年奔走探访,终于得以收藏数个版本的《竹人录》。但他并未束之高阁、密不示人,体会到得书不易,推己及人,他出钱出力将《竹人录》和《竹人续录》合刊,并请王世襄老人题字,命名为《竹人两录》,分赠给竹刻爱好者。由收藏而研究,由研究而推广,现在看结果,黄玄龙的藏品卖得火热,但当年买东西时是不可能预测到的。文物拍卖来自西方,所以现代收藏体系中,文物价值的判断也往往受到西方传统审美的影响。如今,文房艺术获得市场的认可,在黄玄龙看来,中国艺术市场的主导者开始变成中国人自己。接下来,翦淞阁的拍卖专场可能暂停一阵,最近很少呆在上海的黄玄龙,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台湾去研究他的收藏。“尊古”、“法古”到“融古”,他在和古物朝夕相处中,享受着古代文人的情志乐趣。

丁亚平紫砂壶艺术

丁亚平刚学制壶,就在同辈人的技能比赛中拔得头筹,被荐送到顾景舟的特艺班。别人按部就班,他却不拘泥于大师传授的方法和经验,而用自己的造壶思路和实验交作品,似乎有点向大师挑战的味道。据说,顾景舟非但不生气,还有意收他为弟子,自己不便说,让别人去暗示。丁亚平却婉拒了。虽然壶界有一种职称越高,名气越大,壶价也越高的怪现象,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不屑于评职称,凭自己的真才实学与志气冲刺壶艺巅峰。成名后,筋骨里仍有着一以贯之的傲气,连国家博物馆收藏他的壶,他都不当一回事。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他不看重名,对钱也不看重。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一个老板到宜兴拜访丁亚平,挑了三把壶,谈好10万元,两人便坐下喝茶。丁亚平问:“你看中这壶什么地方?”老板说:“我随便拿的,我也不太懂,我刚开始买。”丁亚平把三把壶收起来,不卖了。老板问:“我说错什么了?丁亚平答:“你没说错,你说了句真话,但今天你加多少钱我都不会卖给你。如果成交,我们都会很难受,第一你不懂壶,第二你那个圈子没有懂壶的人。你拿三把壶回去,朋友肯定说你傻,花10万元钱买三块泥巴。而我好不容易做出这三把壶,像我的孩子一样,却把它过寄给不懂它的人。”那时,丁亚平生活拮据,连每个月的生活费都常常向友人借,却执着坚守着自己的艺术品格。

在讲究传承有序的壶界,很难说丁亚平追摹、继承的是哪位前辈大师,虽然初学制壶时有启蒙老师,但他一直追求自己的东西。所以,倒不如说他遍学所有他认为值得学习的大师,寻找着属于他的艺术个性。他的很多名品,就是仿制大师的。如他的《鸣远四方》壶,本是清代初期陈鸣远的代表作品,也是紫砂壶的经典之一。在上世纪末发行的一套四枚邮票中,其中一枚就是《鸣远四方》壶。此壶特点,方中亦圆,圆中亦方,护身方正圆润挺拔,壶把、壶嘴流畅舒展,落落大方,高挑的壶盖,醒目而得体,高居其上,不卑不亢,四足稳稳地托住壶体。《鸣远四方》壶,要做出精神,做出舒展,需要深厚的功底,才能有“方中亦圆,欲柔欲刚”的气韵。而他仿制陈鸣远的《书扁壶》,则是另一种冲刺,壶身扁得不能再扁,壶盖薄得不能再薄,整体扁薄得只似一个圆饼。壶的上下交接收放自如,转承自然,壶盖线条明朗流畅,整体表现视觉丰润。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他的原创壶,更有其独特的结构和风格。“2008上海— 宜兴紫砂艺术博览会”上,丁亚平的《花开四方》壶,与吕尧臣的《冰纹秦权》、顾绍培的《豹方》等一起作为紫砂壶代表性作品,同顾景舟、蒋蓉的作品同台露面,博得收藏界推崇。此壶式为原创筋囊作品,却集合了“截盖”、“四足”、“大筋囊”、“方器”以及“扁壶身”的五大紫砂成型技艺的难点,颇具真功夫。紫砂制器造型扁一分,难度就高一分,方造型尤甚,况又为方中寓圆的器身,丁亚平挑战的不仅是自我,更是几百年来紫砂技艺。泥料为纯净紫砂泥,窑温充足,呈现紫砂悠然之美,手感舒适,整器线条精炼,贯气一体,比例精协,制工、形制严谨,宽口混方,大口盖与壶颈浑然一体,口盖可至无隙境地。

即便是他少有的实用经典器型,也难度极大。如《小梨式》壶,壶身妙若生成,无一丝累赘。梨式壶自清即有,代代沿袭,经久不衰。文以简为贵,画以简为贵,壶艺亦然,但简中见情趣,形简而意不简,要以少少胜多多,却非易事。此壶结构极简,光润舒适,转折流畅,外表不施釉,烧成不沿底。

丁亚平壶艺的显著特点,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将文化精神融进紫砂艺术,结合精美,表现丰富,功力深厚,气韵生动,风格独具。

紫砂名家佘法君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宋朝诗人的梅尧臣的一句千古绝唱诠释了宜兴紫砂。江苏宜兴的紫砂陶艺大师佘法君来到紫砂艺苑与朋友们见面。已经做了三十多年紫砂壶的佘法君依旧保持着真诚、质朴的待人品性,在他看来,一把茗壶是一种雅趣,也是一种心情,会给收藏者留下一段长久的记忆,而真正的艺术品会在使用中慢慢地体会到其中的内涵、德行,这才是收藏价值之所在。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佘法君1960年出生于陶都丁蜀镇,自幼就对水火土交融的紫砂制作艺术情有独钟,紫砂芳香至今濡润于身。经过岁月历练,佘法君已进入艺术创作的成熟期,形成了传统,大气,做壶敦实的壶艺风格。多年来,佘法君着重于传统技艺和创意上的攻关,他的作品极具传统韵味,让壶友感觉到有种佘法君老师的壶与其他老师的不同。佘法君老师的壶在做到华丽外表的同时又不失大气和传统!

佘法君在国营紫砂厂做了30年壶,从81年的一个工艺员到今天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协会理事、当代紫砂陶艺名家,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但他本人仍保持着真诚、质朴的待人品性,许多收藏佘法君紫砂壶的人都与他成了朋友,至今联系不断。品壶如品人,做壶如做人这句话被佘法君时刻铭记。

因历代文人对茶道的钟情雅好,紫砂壶已从原来单纯的茶皿器具蜕化成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珍品,成为受人推崇的具艺术感染力的文化载体之一。近几年来,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行情一路看涨,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一些紫砂壶爱好者甚至不惜重金收纳名家珍品。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紫砂壶要选择理性收藏。佘法君对来到紫砂艺苑的壶友说,市面上很多商家用做旧的工艺让壶看起来很像古董,但实际上价值不大。他表示,收藏紫砂壶首先造型要个人喜欢,也要关注壶是出自哪位师傅之手。而在做工方面,好的壶线条流畅,壶盖要严丝合缝,壶嘴、壶钮、壶把成一线,出水也要流畅。

收藏是一种情趣,只要自己喜欢就好。”佘法君说,其实玩壶是一种雅趣,一种愉快的心情,它会给你带来一个记忆。就像买我壶的人,他们每次喝茶时都会想起关于这个茶壶的一段记忆,也会想起我。在佘法君看来,一件真正的艺术品会在使用中慢慢地体会到其中的内涵、德行,这才是收藏紫砂壶最大的价值所在。

紫砂收藏家唐国新的故事

翻开当代著名紫砂学者韩其楼编著的《紫砂壶全书》,在古今紫砂收藏大家名录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至于爱紫砂壶成癖者……当今则有唐云、亚明、冯其庸、罗桂祥、许四海、唐国新、浪石、刘鸿喜、姚世英、富华、王一羽等名家。”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唐国新收藏历代名家所制的紫砂壶约有1000多件。提起他的收藏,要源于紫砂陶艺名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赠送他的两件作品:大报春和线圆壶。其与紫砂壶的结缘要从上世纪70年代,在宜兴开照相馆时讲起。当时,唐国新经常为茶壶拍摄彩色照片,顾客往往以茶壶抵下照相费。在十余年的时间中,他收了200多把包括吕尧臣、谭泉海、周桂珍和汪寅仙等的紫砂壶作品。

唐国新迈入紫砂核心世界的大门,还是归功于顾景舟的悉心指导和帮助,起点高,避免了很多弯路。他的收藏中不乏很多大师包括李昌鸿和顾绍培等人的馈赠。2000年后,唐国新从台湾收了一批回流作品,有吕尧臣的绞泥冰提壶、鲍志强的紫玉飘香套壶、汪寅仙大师的水利壶、竹苞壶等100多件。其中最让他兴奋的是顾景舟的9件提臂套壶和小石瓢壶。而别具收藏传奇的,还是他所收藏的由邵大亨和顾景舟两代紫砂工艺大师“合作”的两把紫砂壶。1988年春,唐国新在黄山一处村落的小吃店里意外地看到一件邵大亨制壶的真迹,“大亨”二字历历在目。虽然紫砂壶盖子已破损。当即,他用80元钱买下了这把紫砂壶残器。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但凡收藏紫砂壶的人都知道,邵大亨是晚清上袁人(即现在的江苏宜兴丁山紫砂村),其为人卓尔不群、孤傲耿直,其制壶高洁典雅、鬼斧神工,为世人所推崇,而其紫砂作品传世极少。唐国新怀揣宝贝回到宜兴丁山,便直奔交往15年的“忘年之交”顾景舟的家。顾景舟只看了一眼便断定:真的。正当唐国新暗自庆幸,邵大亨的紫砂壶早成凤毛麟角,自己竟得了一件真迹时,顾景舟笑言:“我来配个盖吧!”紫砂界流传一句话: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因为天然紫砂矿料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云母、方解石、橄榄石、赤铁矿和长石,它的包裹物是胶泥。

这些物质虽天然生成却组合无序,经摔打制成泥、做坯成型后,再以1180度左右的高温烧制成壶。此过程中,壶的色相会随着对紫砂泥料的每次调配有所不同,也会随着不同的窑温和烧法有所变化,再加上泥坯烧成后的收缩率也有所不同,所以紫砂壶才得以“万紫千红、方非一式、圆非一相”。而配盖又要根据原作品的品相、色相、赋意等加以调节,既要配出原作的泥、款、功,又要体现作品的形、神、气,绝不是捏几把砂土那么简单的事。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1991年夏日的一个早晨,顾景舟打来电话,告知其大亨壶盖已配好。当唐国新赶到顾景舟家中,看盖心切的他赶紧拿起还用毛巾包裹着的“大亨壶”,掀盖一看,上有“景舟配盖大亨壶,时年七十有七”字样。唐国新顺势将壶盖与壶身合上,顿时为顾景舟精湛的紫砂技艺所折服。壶盖不仅浑然一体,而且形、神、气、泥、款、功都配合得天衣无缝。这把两代紫砂壶艺大师合作的经典之作,不仅是一把壶的传续和整合,更是两代壶艺大师智慧和工艺的精美结合。

唐国新回忆说:“顾老自豪地说,‘除了我,谁也配不出大亨壶的丰韵、神彩、精细和豪迈,必先知其人,而后仿其壶,必先知其料,而后用其工,只有心灵和手艺的相通才能品出大亨成壶的心境,才能配出大亨作品的神韵’。顾老所表现出的激情,让我见识了他对紫砂赤子之心般的尊敬与热爱。”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1994年春,唐国新去上海城隍庙地摊闲逛,看见一件底有“友廷”二字的虚扁壶和一件无款的碗形直嘴壶,都没有盖。“也许是因为我拿壶、看壶的眼神、心态太过急切,摆地摊的又是内行,他看出了我急于购买这两把壶,两个壶开价8万元,少一分不卖。”唐国新二话没说,付了钱便提壶回家。时日不多,顾景舟赶巧出现在他家,还未落座,一眼便瞄见桌上的两件没盖的紫砂壶。看罢,顾景舟颇为嗔怪:“你怎么把宝贝作烟缸?”原来,唐国新把两把没盖的紫砂壶放在桌上,他朋友中多为烟民,而他自己也喜欢抽烟,无意间竟往紫砂壶中丢了许多烟蒂。唐国新一听顾景舟此言,便赶紧将壶擦洗干净。

此时,顾景舟感叹道:“国新啊国新,你跟我学着看茶壶也有十几年了,你怎么能把我亲娘的公公的好东西和邵大亨的宝贝这么不当回事,居然当做烟缸,你这是暴殄天物啊……”唐国新心中犯嘀咕:“我不懂壶?我暴殄天物?这可是我东拼西凑花了8万元买回来的,这8万块钱我在丁山能买一套80平方米的楼房呢。我只是再也不敢有请您配盖的胆了!”因为唐国新知道,已近杖朝之年的顾景舟体弱多病,根本不可能再有心力重续两代大师合奏的绝唱了。

然而,顾景舟再次让唐国新惊喜莫名,他买走了那把没盖却有底款的“友廷”壶,并告诉唐国新,那把没盖、没款的紫砂壶也是一把大亨壶,他打算还为此壶配盖。此后的两年,紫砂壶界最为萧条——壶价下跌、台湾买跳票(即台湾人虽然买壶,但不支付现金,而用支票付款,支票则需要一定的期限才能兑现。但等到支票到期后,台湾的壶庄多有倒闭,致使支票无法兑现),而顾景舟也跌坏了腿,久治不愈。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谁知就在顾景舟临终前的1996年6月2日晚11点半左右,从昏迷中醒来的顾景舟向守在他身边的唐国新、顾景舟的侄媳妇吴菊芬等人说:“国新!……大亨壶……壶盖配好了……在闷缸里(放置紫砂壶坯件的一种容器,可保湿度)。我的手抖,没有力气再为这件大亨壶题刻了,只盖了一个我的印……算大亨的也行,算我的也行,让后人随便去说吧。”6月3日下午3时,顾景舟溘然长逝。一个多月后,葛陶中将顾景舟的最后几件作品烧制成功,并将其中那把大亨壶盖送到唐国新手中。唐国新喟然长叹,何以报答顾老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至今谈起这些收藏往事,唐国新仍感动不已,因为这两把邵大亨做身、顾景舟配盖的紫砂壶,是他所有收藏中最为珍贵的宝物。当唐国新谈及如今的紫砂壶收藏时,却已少了几许激动,因为他认为现在的紫砂壶收藏已经不像那时可以捡大漏了,而且许多收藏者是真假不分、盲目收藏。真假不分当中,包括把新壶当成老壶收藏,尤其是把近现代仿品当成是明清时期的紫砂壶,其实市场上90%的老紫砂壶都是仿品。”唐国新感慨说:“还有一种真假不分更荒唐,就是把假紫砂泥做的壶当成真紫砂壶。”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另外,现在掀起的一股炒作之风也让唐国新很是为紫砂壶收藏的未来担忧。他认为,紫砂壶毕竟是很实用的艺术品,而不是可以随意炒作的股票或商品。所以,唐国新建议:“收藏紫砂应该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不要想着能够从市场上捡漏、点石成金,这种抱有侥幸心理的收藏往往会吃大亏。在收藏老紫砂壶时,至少应该请多位专家鉴定;收藏新紫砂壶时,最好是从正规的紫砂壶商店,或者直接从紫砂壶大师等制作者手中购买,现在的地摊货里几乎不会有真紫砂壶了。”

实用的艺术品,而不是可以随意炒作的股票或商品。所以,唐国新建议:“收藏紫砂应该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不要想着能够从市场上捡漏、点石成金,这种抱有侥幸心理的收藏往往会吃大亏。在收藏老紫砂壶时,至少应该请多位专家鉴定;收藏新紫砂壶时,最好是从正规的紫砂壶商店,或者直接从紫砂壶大师等制作者手中购买,现在的地摊货里几乎不会有真紫砂壶了。”

江晓燕老师说紫砂

不可急功近利

紫砂壶是人一生的玩物,也是爱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点一滴的积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计是要交不少学费,新手玩壶的路还很长。现在的新人很茫然,并不明白什么是原矿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强加在紫砂身上,刚开始喜欢颜色鲜艳的、光亮的,泥被打成120目通粉的,表面细得像玻璃一样的。这种壶其实表面已经瓷化,和瓷器没有任何区别,那还算得上紫砂吗?颗粒的甄别,通过肉眼是可以区分的,紫砂的目数自起源至如今,大致基本锁定在:20-120目的范围,制作紫砂壶最优的目数应该在30-60目之间。过粗过细均会对紫砂的工艺步骤造成影响。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磨刀不误砍柴工

如果你原来不喝茶,是突然玩壶的,那么“恭喜”,你会有很多的弯路要走。一定要花点时间在茶上面,能用盖碗喝出茶叶的好坏,对你将来玩壶的进级非常有帮助。壶和茶是不可以分家的。

不要追求什么惊天绝世好泥

什么朱泥大红袍,什么青灰泥那些不知名的泥料,玩这些会吃太多的亏。传统的紫泥、段泥、红泥最美。紫砂泥料只有三种,就是紫泥、红泥、本山绿泥,其他都是这三种基础泥料的分支或者天然共生矿,玩偏门的我看不懂。关于清水泥很多人都问过我是什么东西,我是这样认为的,清水泥起源于一厂的练泥工艺,以前一厂做壶喜欢把几种不同的紫泥矿拼配在一起来做壶,这样显得高档。但是用来做花盆的泥料,不愿意花这么大的功夫,就用一种单一的紫泥矿来制作所以叫清水泥。现在清水泥的定义已经演变为紫泥的一个品种,任何一种单一原矿的紫泥都可以叫清水泥,也可以叫紫泥。就像绿茶和黄山毛峰的关系一样。所有的黄山毛峰都可以叫绿茶,但不是所有的绿茶都是黄山毛峰。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不要以为看着润的,亮的,或者水色好的,底料就一定好

现在练泥的工夫,明针的水平,烧什么窑,对泥料成色的影响要超过底料本身的质量的。现在有一些纯度不高的料子(山外料,化工料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之内)但是有的人手艺好,明针功夫了得,再加上打磨抛光,壶表看起来漂亮很多,但泥本身并不是真的好。一把刚出窑的壶,经过上千度高温之后,壶的外表灰头土脸的,一点光泽都没有,所谓和田玉一般的光泽需在茶水滋润养护之后才会有。也有做壶的手艺人为了壶烧出来有较好的卖相,使用冲浆的方式,在泥料中调多些脂泥,再以明针把浆逼到壶外,壶烧出来就明亮多了,这能说明泥料就纯正了吗?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清楚的分辨泥料好坏呢,只看表面功夫新手会吃不少亏。只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用好泥料做的紫砂壶一定比差泥料做的紫砂壶泡茶好喝。

关于龙山料和山外料的识别

龙山料用开水注入新壶30秒后倒尽,有股淡淡的陶土香味。龙山泥做的壶手感很润,砂料看上去有砂感。这点非常重要,也是区别和黄龙山以外的山料重要手段。龙山料静谧通透,呈亚光(黯然之光),养后的光泽犹如儿童眼睛的清澈状。新壶有少许云母片,但壶养成就会消失。如果壶身泛出不自然的亮光,灯下观察没有透感,反光混浊。特别要注意看盖内,因为卖壶人这里往往不做抛光处理,呈不平滑状玻璃相(这点非常重要,因为黄龙山以外的料往往是这种质感):劣质泥结晶度高含砂少,不耐高温的缘故。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不要盲目听信别人教你如何识别原矿

比如,原矿一要有铁质,实际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土,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虽然紫砂含有云母,云母在烧成的过程中会遗留下来,在光下发出点点银光。但是从这里作为出发点,单看云母的方式,碰上长兴泥料时也一样没辙,因为长兴泥也有同样的效果。不要去听说什么壶形合适泡红茶,什么壶形合适泡绿茶,从理论上来看,这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这些所谓的“合适”因素,往往是别人告诉你的,你并没有经过自己深入考证就相信了,为什么你不自己去试试一试?结果就是人云亦云,其实都是靠不住的。

倪顺生紫砂壶艺术

宜兴紫砂壶名家倪顺生在业内被誉为“花壶大师”,此次来济南,他带来了自己的“双龙报喜壶”、“风卷葵壶”等十几件代表作品。他一件件小心翼翼拿出来给记者看,当记者询问“风卷葵壶”价格时,倪顺生先生说,这把紫砂壶是他仿造清代的传统壶型加以创新而制成的,花费了数月时间,他视这把壶为自己的孩子,100万元也舍不得卖掉它。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倪顺生出身江苏宜兴紫砂陶艺世家,紫砂一代宗师俞国良第三代传人。他从事紫砂壶艺四十余年,成果斐然。作品以大自然的松柏、梅、桃等树枝花果塑造壶形,点缀以小昆虫为装饰,情趣盎然,为藏家所珍爱。其作品“双龙报喜壶”最为经典,建国60年大庆时被定为国礼。他表示,一件紫砂艺术作品的美不是仅用文字描写出来,嘴巴里讲出来的,而是由作品自己说话。摆在那里,百看不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为世人所认可的方为上乘之作。

“传统技艺是紫砂艺术之本,如何把传统文化体现于紫砂陶艺,在泥、色、形的融会中追求真、善、美,是需要钻研一辈子的。”倪顺生说。

滨州壶友王德员的紫砂故事

在滨州供电公司,说起变电运行工区职工王德员,大家都知道他近几年比较忙。原来是紫砂壶收藏丰富起了他的业余文化生活。200多件藏品,不但妆点起了自己的家庭藏馆,而且从买壶、藏壶,逐渐成为了开壶、养壶、悟壶的“壶专家”。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一见钟情 爱屋及乌

说来偶然,2004年,王德员在淄博学习期间,一次课余与朋友逛街,地摊上的一把王寅仙的曲壶吸引了他的眼球。把玩间,竟然爱不释手,让他一时间着了迷。现在,他不仅收藏紫砂壶,而且还收藏普洱茶和茶宠。一把壶,从此拉开了王德员的收藏史。

“这搞紫砂壶收藏,就好比是酿酒,时间愈久愈有味可品。”谈起6年多的紫砂壶收藏,王德员显得有些陶醉。侃侃而谈,倒是颇有些专家意味。据王德员讲买壶是收藏的第一步,也是收藏的关键点。因为要想选一把好壶,首先要有丰富的鉴别经验。

一是甄选,避免买到仿冒品;再是求疵,不能让瑕疵遮眼,而鱼龙混珠。选壶要先外观其行。看壶身、壶盖是否丰满,方器是否不内夹,圆形是否不瘦瘪。再看壶咀和壶把的组合的外切空间线条是否流畅。因为在紫砂行业内有这样一句师徒相传的谚语:“壶把随着壶身走,壶咀顺着把末出”,形象地说出了其中的奥秘。紫砂壶的第一功能是使用,第二功能是欣赏。因此首先要用得顺手,再是要有“金玉其外”的感觉,起码要看着顺眼。买壶时可以先拿起壶把用手指按住盖,感觉是否舒服。且其余手指不会触及壶身,否则就会烫手。然后还要看壶盖与壶身是否有间隙,盖边线跟壶口线要整齐服帖成一线,转动时不会出现太大的距离。

说话间,王德员从藏品中拿出一把壶,掀开壶盖又为笔者讲解起了选壶的第二步“内秀其里”。要检查盖子上的通气孔是否通畅,嘴管内的通水网眼有没有堵塞。把壶身托于掌心,用盖珠轻敲壶身,听听声音是否清脆。如发哑声,证明壶体有暗伤。以手指插入耳把圈内,试试端举起是否顺手。最好能试一试水,看看有无滴水涎水现象,如果水倾如柱、无声者即为上品。如果这样一个“体检”流程顺利走下来,无论是不是出自名家之手,都能称得上是一把好壶了。

鉴赏把玩 学有小成

“紫砂壶的挑选固然重要,但是开壶更有讲究”。王德员顺手轻轻拿起一把扁鼓壶,给笔者又讲起了开壶的知识来。

在外行人看来,紫砂壶的收藏不过是把形态各异的壶囚放在橱架上而已。然而,王德员却把每一把壶都看作是一个“生命体”。新壶在使用之前,需要处理,这个过程就叫开壶。将壶盖与壶身分开,放入洁净、无油污的凉水锅中,将锅置于炉子上,以文火慢慢加热至沸腾,1小时后关火。目的是通过热胀冷缩让壶身的气孔释放出所含的土味及杂质。新壶经过开壶程序后,就可以正式使用了。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这是曼生十二式、这是僧帽壶、这是缀球壶、阴阳八卦壶、一捆竹壶……”。在王德员的指引下,走进他家的小客厅。笔者好像置身于一个紫砂壶的小小博物馆,真够让人欣赏一回的了。据王德员讲,这赏壶是最讲究文化底蕴的。一把放在最显眼位置的壶的名字竟然由9个字组成——叫“龙凤阴阳八卦一捆竹”,壶钮是阴阳鱼;壶盖上刻着八卦图;壶身则由“八八”64根竹子合围而成。最津津乐道的是一把装有红木把手的“唐羽”,此壶不但小巧,而且别致。据说源自于唐朝的一种舞蹈道具。几乎是每一把壶,王德员都能讲出一个典故来。为了了解紫砂壶,王德员专门买来专业书籍悉心研究。上班时间忙工作,下了班就忙学习、忙收藏,所以王德员现在的生活非常丰富。

养把好壶 品味人生

紫砂壶的使用过程,也就是养壶的过程。王德员认为养壶,要有闲、有心。因为养壶的目的在于使其更能涵香纳味,并使紫砂壶焕发出其本身浑朴的光泽。

据王德员介绍,新紫砂壶显现的光泽往往都较为暗沉。而紫砂壶中的紫砂天生具有吸水性,倘若任其吮吸壶内的茶水,时间久了,便能使壶色光泽古润。更重要的是要始终保持壶的清洁,尤其不能让紫砂壶接触油污,保证紫砂壶的结构通透。说得起劲,王德员干脆现场演示起养壶过程:先用沸水浇壶身外壁,然后再往壶里冲水,这样就是“润壶”了。如果经常这样,就能养出晶莹剔透、珠圆玉润的艺术效果。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养壶有外养与内养之说,只有内修外养,兼收并蓄,才能养出好壶。外养就是要勤泡茶、勤擦拭。泡茶时,壶的温度较高,壶壁上的细孔会略微扩张,此时要用细纱布擦拭水汽,让茶油顺热吸附于壶壁之中。久而久之,壶壁也就润滑了。内养的关键是一壶不事二茶。因为紫砂壶有特殊的气孔结构,善于吸收茶汤。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壶冲泡出来的茶汤才能保持原汁原味。否则,相互混杂就没有个性可言了,养出来的壶的品性也就不高雅。

在王德员看来,养壶就是人与物的交流和沟通。用手或毛巾之类的柔软织物摩挲的过程就是和壶的沟通过程,日久它便能闪烁出五彩纷呈的光华。在养壶时最好用山泉水,因为它是自然之水没有任何异味,不会干扰茶叶的香气。自来水则因为含有漂白粉的气味,会破坏茶香的醇正。滨州地处平原,没有天然泉水,所以每次外出踏青游玩,寻泉觅水就成为王德员首要的任务。

通过几年来的养壶经历,让王德员有了更多、更深的感悟。

紫砂大师张顺法和他壶的故事

自古茶不离壶,而壶则是紫砂为上。宜兴红茶和宜兴紫砂相得益彰,携手从明朝一路走来已经五百多个年头。

宜兴紫砂,向以其特有的纯净天然的文化内涵和工艺形象,让所有爱茶人折服,文人倾倒。宜兴紫砂,价同金玉,又胜过金玉。明人周高起就曾在《阳羡茗壶系》感叹:一壶重不数两,价重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宜兴的“五色富贵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宜兴人,历代名师辈出,直至今日,紫砂技艺更是日趋精美,精妙臻美。

张顺法就是其中至为优秀的一位,虽然他的祖上并非名声显赫的制壶大家,因为爷爷和父亲都以陶为业,生长在这种环境,自然耳闻目染地接受了陶艺的熏陶。19岁那年,他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拜紫砂大家李碧芳为师,踏上了紫砂艺术之路。

恩师李碧芳的悉心教导,为他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李碧芳是现代宜兴紫砂名家朱可心的得意之徒,技艺全面,工艺娴熟。她所制的壶运线流畅,寓古朴、端庄清秀于一体,形神气韵兼备。张顺法从恩师身上得到最深切的教诲,就是创作必须来自生活,同时又不能拘泥于生活素材,才能使作品蕴含丰富的意味。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这个理念一直陪伴了张顺法三十多年的刻苦研习,厚积而薄发,他的作品逐渐被认可,作品“六方牛盖壶”、“浪击壶”、“云肩如意壶”、“二泉壶”和“茗香壶”等作品先后斩获各项大奖,作品也在港台地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已是国家级工艺师的张顺法,对自己的要求是一年只创作两件作品,目的还是少而精,有些作品甚至还要数年的酝酿才能完成。在他看来,必须是精美体现自己的构思,使创作理念得以立体呈现,再加上藏家和社会的认可,这样才能算是成功的作品。张顺法认为: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精、气、神三个要素:精是指工艺的精致细腻;气,即气质,壶艺所内含的本质的美;神即神韵,令人意会到美的韵味。能在这几个方面融会贯通,才能算得是一件真正的精美的好作品。

张顺法所作的壶,充分表达出一种解读整齐的律动,合理协调了各种造型因素的关系,运用得当,强调局部服从整体,个性融于共性,以达到整体之美。成功的创作首先必须要抽象,取之于具象,而又提炼于具象。过于拘泥于具象,则会限制了想象的空间。其次,成功的创作又应该是有新意的,里面蕴含着气度和韵律的把握,整体结构的协调,同时又能把各色紫砂泥的颜色和质地都充分展现,不一定要追求妍丽的色彩,而表达出平朴高远,才是紫砂壶不可言传的奇妙之处。

张顺法的紫砂壶创作,包括了五个阶段。首先是构思,在头脑里不断对创作设想进行否定和完善,然后将想法付诸图纸,在纸上用线条予以表达。先制作一个小的实样壶,从平面的图纸转化为立体的表现。烧制完成,更要观察整体的形态,看自己的设计理念是否在形式上全部到位。因为紫砂壶除了艺术上的观赏价值,优良的使用功能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把的便于执握,壶的周圆合缝,壶嘴的出水流畅,都是必须考量的。最后才是泡茶进行总体的检测,这样创作一把壶要经过五次以上的逐步修改和提炼,才能最终定型。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紫砂艺术作为世界独有的中国属性的艺术,与同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京剧、书画有着同工异曲之妙,既严谨又有无限的审美意趣。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代得清楚清晰。张顺法深谙多样与统一是构成形式美的主要因素,所以极其注重大小、方圆和宽窄之间的形的变化,在布局上又强调呼应、虚实和开合的变化,适度变化协调。在张顺法看来,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也应符合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淡泊和平,超世脱俗”。

现在的社会,人心浮躁,年轻人更趋向于眼前利益,比如获取一个证书,或者靠做广告打知名度,而不愿静下心来去下苦功。而这一切在张顺法看来,实在是忧心的,更是无奈的,他觉得自己能做的就是做好每一把壶,不断求精求进,让每一件作品对得起收藏的人,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善于创新,赋予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是张顺法壶艺创作的最显著特色。任何艺术的创作其实都是一种表达,他创作的“二泉壶”,就是他这一特色的唯美体现。该壶的形式颇为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扁圆的壶身温润饱满,壶嘴有两个孔,以点染“二泉”之意。倒茶时两孔同时出水,似两股泉水,仿佛流淌出美妙绝伦的“二泉映月”的韵律,最终“二泉”的出水汇成一股,居然丝毫没有偏差,让人不由得惊叹!这把壶在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荣获金奖,这是对张顺法艺术创作的最佳认定。

紫砂情缘多位紫砂大师与壶的故事

林语堂曾经说过:捧着一把茶壶,可以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那么是否可以这么说,紫砂已深入张顺法的人生,如影相随,成为不能剥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中辛苦,张顺法实为陶醉其中?

结语:你不要小看这小小的紫砂壶,它可是每位紫砂大师的尽心之作,它们背后都是有一段故事的。大师对它们的壶更加注入了很多感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紫砂情缘。每一把紫砂壶都是有它的故事的,紫砂大师在制作壶的时候都会有不一样的心境。紫砂收藏大师准备收藏一把壶的时候,需要看的也是非常多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紫砂大师的紫砂情缘。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