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件紫砂器很多是孤品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阳羡是陶都宜兴的古名。8月1日,《紫砂壶中的文化记忆--历代紫砂器物标本展》在“大帅府”展出,由张氏帅府与宜兴紫砂文化馆、随州市华夏博物馆共同举办,共展出从元、明到现代的164件(套)紫砂器,观众可以深切感受到紫砂文化的精深和魅力。
展出的紫砂器物,除了有造型各异的紫砂壶、浑朴自然的实用器等,还有历代紫砂标本。本次展览有别于过往的同类展览,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单纯以名人名家或古代完整器、经典器的展示局限,而且通过系统展示矿料、残件、残片、工具、模具、窑具等多种创新形式,向世人全面、立体地展示紫砂历史文化。
这些珍贵的紫砂器物和标本,很多都是存世量极为稀少的孤品、绝品,堪称陶瓷界的国宝。其中,清代倒把龙旦壶,壶身通体为蛋状,光滑圆润。龙旦壶造型取于蛋形,在诗经《貔貅出世》中记载,龙的九太子貔貅是从龙蛋中破壳而出的,而在民间,貔貅既有辟邪的意思,又有家有貔貅万事无忧的含义。以龙蛋来命名紫砂壶,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与寄托。还有一把民国紫砂洋桶壶,仿汉代瓦当纹饰,江苏名壶盖款、宜兴紫砂底款,作者为清末民初的宜兴紫砂壶名家、有“洋桶王”之称的储铭。著名的紫砂壶制作大师顾景舟早年就师从储铭学壶。他回到家乡宜兴后,以定制洋桶壶为生计,前后做过多件洋桶壶。因此洋桶壶也是顾景舟心得最为丰富的一种壶型。
展品中有一把制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倒流寿桃壶,因壶底中心有一通心管又称内管壶,向壶内倒水需从底心管口倒入,又称倒灌壶、倒装壶。是始于宋、辽时期,流行于清代的壶式之一。制作工艺奇特,烧制需经过三道工序,每道都较复杂。因为稀少,一直深受市场追捧,同一时期的蒋蓉所制倒流壶拍卖成交价一直在120万元以上。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