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吴经提梁,有确切纪年可考的开山鼻祖紫砂壶

  • 编辑/作者:q
  • 日期:2019-02-25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在南京市博物馆有一把外貌并不起眼的紫砂壶,却获赞“天下第一”,原因在于其拥有明确的“断代依据”——是国内目前有确切纪年可考的年代开山鼻祖的紫砂壶,为破解“紫砂壶起源于何时”文化……

在南京市博物馆有一把外貌并不起眼的紫砂壶,却获赞“天下第一”,原因在于其拥有明确的“断代依据”——是国内目前有确切纪年可考的年代开山鼻祖的紫砂壶,为破解“紫砂壶起源于何时”的文化悬案提供了重要佐证,在紫砂器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此壶出土于南京市中华门外马家山的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根据同时出土的砖刻墓志纪年推断,为嘉靖十二年,即1533年。因此壶无款识,人们直接以其主人来命名,称为吴经提梁。

吴经提梁壶为紫砂史早期的作品,壶体量较大,通高近18cm。胎质近似缸胎,而质地较细,壶面粘附着缸坛釉泪,这些缸坛釉泪,这表明当时烧制紫砂器仍没有另装匣钵。

色泽呈肝红,球腹,平底,矮直颈,圆平盖,葫芦状钮,弯流。流与腹间贴塑柿蒂装饰纹,掩盖两者之间的衔接痕迹。倭角式高提梁,后部内有一拴绳系盖的小系,壶盖背面有简单的十字形筋。

南京城外的牛首山一带是明代前、中期宦官的丛葬地,围绕在郑和墓周围,众多宦官墓似陪葬般成众星拱月之势。其中马家山油坊桥有一座本不起眼的墓葬,它的主人是正德年间的太监吴经,此墓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这里曾出土过一把提梁紫砂壶。

太监吴经并非凡角,其墓志云:“公姓吴氏,讳经,字太常,号列庵,江西余干人……武宗圣上益爱其勤,第升御用监太监,镇守山西,老归南都,备员司礼……”

到武宗(正德)年间,也就是十六世纪初时,吴经达到其政治生涯的顶峰,递升为御用监太监,镇守山西。

按明制,内宫宦官设编制十二监,每监各设太监一名,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名,从四品。

御用监为十二监之一,是明代宫廷内专司造办用品的机构,下设里外监把总、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员,主要是掌办宫廷所用围屏、床榻诸木器,以及紫檀、象牙、乌木、螺甸等玩器。

史料中对于吴经的记载很少,《明史》里曾提到他滥用职权、得罪充军之事,世宗皇帝(嘉靖)即位后整顿前朝宦官之害,吴经被发配到南京孝陵卫充军,之后一直就在南京司礼监分司任闲职。

司礼监也是十二监之一,主要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吴经生活在明中期太监擅权之时,位高权重,其随葬品必是极为珍贵之物,仅从此来推断,这把提梁壶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之物。

吴经应该是喜欢喝茶的,否则不会至死都把紫砂壶带着。如今看去,此壶虽在制作工艺上略显粗糙,在烧制上受当时技术的影响,颜色不一,粘有釉泪,但整体看去,此壶造型丰满,腹提得起来,底收得有力,提梁高度适宜,恰形成虚的空间以缓冲身桶的厚重,给人一种沉稳博雅的韵味,和明式家具的凝重简洁之气相通。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