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山,紫砂界长久的传奇、紫砂之源。洒满了前人探索汗水的黄龙山四号井。
▲黄龙山四号井坐落在黄龙山的西侧面。这就是如今已被封起来的四号井,从小小的缺口可以看到曾经出过很多优质紫砂矿料的隧道,可如今却已被尘封,不禁令人感慨唏嘘良久。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个矿井在紫砂史上将美名永传。
▲四号井长而深邃的隧道,记载着紫砂的成长史、辉煌史。
▲再次回眸四号井,多少风云眼前过…
▲四号井的副手一:泥堆场。在四号井里采矿之后用于存放紫砂矿石的场地。
▲四号井的副手二:水塔。四号井的隧道绵亘在地底下,经常有水会渗出来,水塔就是存储地下水的,这些水还可使用,作为附近居民的日常用水。
▲那个水塔下就是白泥,白泥含铝量高,能制粗陶、琉璃瓦、药罐等,但是一般不作为紫砂壶的原料。偶而用做紫砂壶的装饰。
▲那座远远的四方的屋子就是四号井的副手三:吊车房。用机械的巧力将采好紫砂矿石后的小车拖运出井。这条小路就是通向四号井的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前人的汗水不会白费,即使四号井封掉了,但紫砂之路将随着我们后人的努力而继续走下去…
▲近点看,吊车房的庐山真面目,而今似乎能看到工人们的汗水和听到轮轴声的转动声。
下面是底漕清的原矿石,可以看到其色偏紫泛青,其上密布青绿色鸡眼,证明其质地纯正。将风化后的底漕清经过粉碎、过筛、加入清水陈腐、真空制作成熟泥后,又进行试片烧制,窑温为二号半——1180℃。烧出的试片表面有不均匀的细小金黄色或灰黄色砂粒,这些就是鸡眼烧成的效果,整体试片泥色醇厚尔雅,手感细腻。
下面就是将底漕清制成熟泥的过程,并烧制成试片的效果图。
▲这块便是大名鼎鼎的底漕清,上面有许多的鸡眼,加工好后便是熟泥成品泥。
▲图为高速旋转的石磨,里面在磨的就是风化后的紫砂泥,这个过程就是粉碎。
▲这两个盆装的都是粉碎后的紫砂泥,将进行过筛。
▲过筛中…
▲六十目筛子正在筛粉碎后的底漕清。
▲正在进行的就是真空步骤,这在真空之前,对成品泥进行粗炼。粗炼需要搅拌过滤,此时需要帐务干湿度,所以采用水龙头点滴水的方法来加湿。
▲粗炼的过程需要四到五遍,直至成品泥变得有韧性为止。有了韧性后的成品泥就可以开始真空处理了。
▲只要在这块方形容器上盖上盖板,开动机器后就是真空了,真空就是要把成品泥中的气孔排出紫砂泥外,这样才能成为紫砂熟泥。
▲试片,以测定其质优,观它的结合性、可塑性、色泽纯度、烧成温度及范围、收缩率等。制作成品壶查看其特性,有以下发现:
一、壶表有大小不等的金黄色或黄色砂质,这便是鸡眼的效果,与醇厚润泽的紫泥色相互辉映,显示出底漕清茶壶不凡的外表和气质。
二、这款泥泥质透气性极好,在紫泥中属上乘,能长时间保持茶水的新鲜。
黄龙山真是一个创造奇迹和奇缘的地方,尤其是四号井,几乎成就了黄龙山的千古流芳之名,即使现在已经封井,依然阻挡不了它的美名远播。
优质的紫砂壶是不会被历史淘汰的,反而会随着历史的磨洗,会越来越呈现出它本身的价值。其实做优秀的壶品前必须先做人——做一个诚实的人,把真正优质的原料和优秀的手工艺融合到一起,才能创造出真正的壶中珍品。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 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