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陶都宜兴与“供春壶”的传说

  • 日期:2011-11-24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如果说江西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的话,那么江苏宜兴则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陶都。中国紫砂陶器精品大多出产于宜兴。 宜兴,战国时代称“荆溪”,秦汉时置为“阳羡”。晋惠帝又改为“义兴”,将此地封给功臣周记,以表彰他三兴义兵救国。隋唐一直沿革“义兴”这个名称。宋太平兴国年间,为避宋太宗赵光义之讳,始改名为“宜兴”,因“宜”“义”二音相近的缘故。对宜兴地名的沿革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因为古人有时也将宜兴壶称为“荆溪壶”或“阳羡壶”。 宜兴紫砂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战国时代吴越争霸的重要人物范蠡在功成名就之后带着西施

如果说江西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的话,那么江苏宜兴则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陶都。中国紫砂陶器精品大多出产于宜兴。

宜兴,战国时代称“荆溪”,秦汉时置为“阳羡”。晋惠帝又改为“义兴”,将此地封给功臣周记,以表彰他三兴义兵救国。隋唐一直沿革“义兴”这个名称。宋太平兴国年间,为避宋太宗赵光义之讳,始改名为“宜兴”,因“宜”“义”二音相近的缘故。对宜兴地名的沿革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因为古人有时也将宜兴壶称为“荆溪壶”或“阳羡壶”。

宜兴紫砂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战国时代吴越争霸的重要人物范蠡在功成名就之后带着西施来宜兴隐居,在那里,他率领当地人制做陶器,现在宜兴人还拜他为陶朱公。紫砂器是用一种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制成的一种无釉细陶器,宜兴就富产这种陶土。考古学家对宜兴张诸和蜀、鼎二山的古窑址进行发掘研究,推断早在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开始制陶,到了汉代更大量生产日用陶器。看来范蠡这位“陶朱公”也并非是宜兴制陶业的真正祖师。但中国人的饮茶风气是唐朝以后才盛行的,所以远古时代的宜兴陶器并非是用来饮茶,而是做其他用途,后代珍之若宝的紫砂器,那时可能并未受到重视。宜兴的蜀山和鼎山均出产陶器,但鼎山所产的不是紫砂器,而是一种挂釉的宜均陶器,以青蓝为主,釉色稍似宋代钧窑的乳浊釉。故有人认为宜兴紫砂壶更确切的应叫“蜀山紫砂壶”。

说到宜兴陶土的发现,清人吴骞《阳羡名陶录》中的一段记载很耐人寻味:话说某年,宜兴忽然来了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每天到乡下大声叫卖:“卖富贵土啦!谁买富贵土,买到就会大富大贵!”好奇的村民同他富贵土在哪里,僧人便带村民朝黄龙山、青龙山和白砀山一带去,说:“这些山中都有富穴,出产富贵土,你们只要挖一挖就可以发财了”,说完便不知去向。果然,山中有各色陶土,“若备五色烂若披锦”,民间遂称为“五色泥”或“富贵上”。这段记载颇有神奇色彩。我们前面讲过,宜兴的制陶业经考古发现有50eo年以上的历史,何以这“富贵土”沉埋山中,非要待一个憎人来指点迷津呢?答案只有一个:使宜兴获得中国陶都地位的是它的紫砂器,而紫砂器的生产与饮茶风气是分不开的。在饮茶尚不普遍或还未趋向艺术化的时代,紫砂器的价值也就不会被认识,“富贵土”当然也埋没无闻了。
 
   宜兴紫砂壶之所以饮誉中外,主要是因为所用的优质原料,即只有蜀山所独有的“富贵土”,俗称“五色泥”。

紫砂泥料深藏于岩石层下,紧紧夹缠在一种叫做甲泥的泥层之间。开采以后再精选,炼泥成形,以高温烧造成器。

紫砂器并非只是紫色。本色泥色已分朱赤、蓝绿、淡黄、紫褐、白泥等色,此外一种叫“梨皮泥”,就是加砂和烧造的瓦片在泥内,烧后形成一粒粒的。像沙梨皮的模样。这各色泥土经高温烧后呈各种色彩,如朱砂红、枣红、紫铜、海棠红、铁灰铅、葵黄、墨绿、青蓝等色。一般烧作茶壶的,多数是紫赤色或紫啡色,也有葵黄和礁砂色。

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紫砂原料和古代紫砂器残片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进行分析研究,其测试紫砂器标本所得化学组成数据列如表(见下图):

   

“紫砂原料的岩相分析的结果表明:所用粘土都属于高蛉一石英云母类型,其特点是含铁量此较高。紫砂器的烧成温度一般介于1100一1200℃之间,采用氧化气氛。烧成后的成品的吸水率<2%,说明它的气孔率介于一般陶器和瓷器之间。紫砂器的显微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团聚体,大部分团聚体是由石英、赤铁矿和云母等多种矿物所构成。少量的团聚体则仅由高岭石等单一矿物所构成。紫砂器中的气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团聚体内部的气孔,都属闭口气孔,另一种是包裹在团聚体周围的气孔群.大部分属于开口气孔。紫砂器的良好的透气性,可能跟这种特殊的显微结构有关。而这种团聚体的存在则可能是由于泥料在制备过程中泥料中原来存在的团聚体结构没有被破坏之故。在烧成时,这种团聚体产生较大收缩,从而在其四周生成一层断断续续的气孔群。”(详见:《中国陶瓷史》:中两硅酸盐学会编)。

在中国紫砂壶的发展史上,“供春壶”的制作有着极重要的地位。它是紫砂壶走向成熟并发展到高峰的开端。明周高起《阳羡茗壶录》等有关文献记载,明正德、嘉靖年问的龚春,是把紫砂器推进到一个新境界的最早的民间紫砂艺人。龚春本名“供春”.以其姓龚,故又作龚春。在正德或弘治末为宜兴人吴仕的家僮,随吴仕读书于金沙寺中,寺内一和尚好制陶器,供春从和尚学艺t其作品“栗色淘闰,如古金铁,敦庞周正”,极造形之美。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的说法稍有不同,谓“余从祖拳石公(按即吴仕)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士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

供春壶的造型有树瘿型、六瓣圆囊型、龙带壶等,极古拙,传世有几个这种形状的茶壶,但多数是后世仿造的。供春壶在明代即已名声大噪.与嘉定濮仲谦的刻竹,苏州陆子冈的治玉,姜千里的螺甸器同为明代士人所推崇。供春壶另一特点是。指螺纹稳现可见,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媵,传世的有粟色六瓣圆囊壶(公元1513年)”。供春壶的仿制者很多,万历年间就有其弟子时大彬的仿制品,且极难分辨。明人仿制的供春壶今日已价值连城,何况龚春亲制的呢。故供春壶已经成为中国紫砂壶的·个象征,也是中国工艺史上一个不可缺少的代表。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