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百种紫砂壶型大赏(三)

  • 日期:2022-05-31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传炉壶,升方壶,四方桥顶壶,青狮壶,抽角方壶……

传炉壶

又称“四方传炉”,是紫砂壶方中有圆、圆中寓方的典范。传炉壶由来已久,来历难以考据,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古代青铜器;二是古代道家炼丹之炉;三是金殿传胪的典故。


陆虹炜《四方传炉》

升方壶

又称“斗方壶”,造型取材于旧时量米的方斗,故名斗方。方斗容量通常以升为单位,所以也叫“升方壶”。据传是杨彭年在为陈曼生制壶时,受曼生壶式启发而创制,壶钮与壶把的曲线变化,展现出刚柔并济的美感。


庄玉林《升方》

四方桥顶壶

近代壶艺高手吴淦成于民国时期所创。所谓“桥鼎壶”,即指以桥形为钮的紫砂壶,“鼎”为“顶”之偕音。整壶方圆结合,四方壶盖敦厚如础,壶钮转折多变,立体效果极强,油然滋生山水之意。


周志良《四方桥顶》
青狮壶

以青狮为题材,壶呈长方款式,以起伏复带线装饰,肩方挺秀,聚合于壶盖中心。四方形嘴与把,气韵贯注全壶,嘴端变化修饰,透出灵气。壶顶雕塑青狮为钮,雄姿焕发,与传统壶式融切。


华健《全手青狮》

抽角方壶

抽角是紫砂传统造型之一,隐去直角,使壶的结构有丰富的层次感,少了一份尖锐,多了一份柔和。抽角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四方抽角、六方抽角、八方抽角等,无论由何种造型演变而来,抽角的气、神永不变。


范建华《宝方抽角》

方山逸士壶

在传统紫砂壶的基础上创新而作,其名来自《茗壶图录》:流直而方,壶口广,壶身方正,形四面端正,类方山,故号曰方山逸士。造型古朴雅致,兼具美感和实用性,直线线条运用大气磅礴,层次感丰富。


王君杰《全手方山逸士》

印包壶

仿官府包裹印玺诰宝的包袱形状,故称“印包壶”或“诰宝壶”。又因壶体呈四方形,也称“印方壶”,为明代万历名家时大彬首创。除印包壶外,还有仿民间包袱为形的“包袱壶”,器形含有包裹财货奉赠之意。


王石耕《石耕印包》

汉方壶

汉方壶始于明万历年间,从清初壶艺名家华凤翔到民初制壶高手胡耀庭均有制作。造型来源于古代青铜器“钫”,壶身呈方形,寓意公正廉明,刚直不阿。比例端庄,壶嘴贴身胥曲流畅,细壶把透出灵气,小壶佳者则长于工巧。


张杰《圆型汉方》

砖方壶

经典方器器型之一,据考证最早出现于明朝晚期,由当时的制壶能手许龙文所制,其所制砖方曾流传于日本。器型成高长方体,线面干净利落,直挺不板,给人以坦坦荡荡之势,整体通出灵气,散发精致韵味。


孟惠军《砖方》

大彬六方壶

经典方器器型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已知出土并有确切纪年的最早的方壶。大彬六方由时大彬原创,壶身呈六棱柱型,壶的所有部位与壶形体相称,整体线面挺括平整,有棱有角,给人明秀挺快、干净利落的阳刚之美。


何杰《大彬六方》

报春壶

紫砂花器经典壶型之一,是紫砂老艺人朱可心于1971年在为徐海东大将所制“万寿壶”的基础上,为当年的广交会设计创作的新壶式,光器壶身,梅花装饰。后人在梅报春壶的基础上,逐步拓展至竹、柏、松、桃等题材。


凌锡苟《报春壶》

佛手壶

始于清末民国初,取动植物形象塑以壶形,逼真而又富有艺术效果。佛手是一种水果,果实形似人手而多指,故有“佛手”之称,更被寄予吉祥幸运之意。佛手壶以现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所制最为经典。


姚志源《佛手》


供春壶

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宜兴制壶艺人供春所制,最初被称作“树瘿壶”,为纪念供春后改名为“供春壶”,又称“龚春壶”。造型取法自然,壶身作树瘿状纹理,古朴隽永,成为紫砂艺术史上的一代经典。


顾绍培《大供春》

葫芦壶

曼生壶式之一,因仿葫芦而得名,取“福禄”双全之意。以葫芦入器,曼生非第一人,然而曼生葫芦壶却是后人仿制的经典。葫芦壶造型古朴,泽地典雅,情趣盎然,后人多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良。


吴锡初《葫芦》

南瓜壶

创始于明末清初,从大自然汲取灵感,以瓜体为身,瓜蒂为钮,藤为流把,壶身贴塑茎、须、叶,纹络逼真细致,瓜棱匀称饱满,弧线优美,和谐自然。后经历代艺人智慧性地创作,形制丰富多变,成为紫砂壶造型的重要门类。


陈国良《南瓜》

寿桃壶

又称“仙桃壶”,造型取材于民俗造像中老寿星手捧的寿桃,民间传说能得到此桃者,必能福寿尽享,长命百岁。心灵手巧的制壶人常在茶盖上塑一寿桃为钮,精致灵巧,惹人爱慕。


徐聪《全手寿桃》

松鼠葡萄壶

取松鼠、葡萄之元素入壶,极具生活意趣。葡萄果实堆叠繁密,成串成簇,硕果累累,象征五谷大获丰收和富贵长寿。鼠在十二时辰中为子,喻“子”之意,葡萄松鼠壶合喻为多子多福、子孙万代、丰收的吉祥祈愿。


范洪大《松鼠葡萄》

松竹梅壶

以松竹梅命题而造的紫砂壶,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又称“岁寒三友”。一方面表以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另一方面象征着常青不老、旺盛的生命力,深受文人墨客的追捧。


吴亚亦《松竹梅》

鱼化龙壶

又称“龙壶”、“鱼龙壶”、“鱼龙戏浪壶”,创制于明末万历年间,邵大亨、黄玉麟、俞国良、朱可心等大家都制作过此壶。壶身塑海浪,一侧塑鲤鱼跳跃,一侧塑金龙飞舞,壶钮下首创可伸缩龙头,壶把似龙身,首尾呼应。


唐凤芝《全手鱼化龙》

竹段壶

以竹为主题的经典壶型,出现于清中期,普遍认为是清嘉庆、道光年间制壶名工杨彭年、杨凤年兄妹所创,故世称“杨氏竹段壶”。范大生、储铭、汪宝根等后人在其基础上,将壶身竹节由多节简化为一节或两节,造型更为简练。


顾斌武《竹段》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