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雕塑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可以是人物肖像、历史故事,也可以是神话传说、生灵瑞兽……而佛像则是紫砂雕塑中的传统主题,有着四百多年的悠久历史。紫砂艺人们通过临摹、学习和借鉴寺庙、石窟、壁画中的佛像造型进行再创作,用紫砂泥制作出风格独特的佛像作品,展现出佛学教义所包含的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
紫砂佛像的创作是采用圆塑手法,并恰当的运用紫砂泥片成型、捏塑成型、印制成型、贴塑成型等技艺技巧,把握典型性的形象,创造拟人化的情节,艺术的提炼、强化佛像的精气神,有着与木刻、石刻佛像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
时大彬,明代紫砂巨匠,他曾制作紫砂佛像,目前发现至少有3件:
一是观音持经像;二是白泥菩萨坐像(二像背后皆有刻款“乙巳年弟子时大彬塑”);三是署款“弟子时大彬塑”的布袋和尚坐像。另在《阳羡茗壶系神品》中记录了他的观音像,说其“塑大士像,庄严慈悯,神采欲生,璎珞花货,不可思议”。
禅宗,是佛教的主要派别之一,主张修习禅定,由菩提达摩传至中国开始。菩提达摩通称达摩,又称初祖达摩或初祖菩提达摩,是大乘佛教中国禅宗的始祖。他的形象既有定式,又常常包含了设计制作者自身的参悟,而这本来就是一种难得的魅力。禅林中多以此为画题,有“面壁达摩”、“芦叶达摩”、“月黑达摩”等。有静坐面壁,有立苇渡江,以示其坚般不拔,法力无边。
而民间有“五子闹弥勒”塑像,大肚佛喜笑巍坐、五童子嬉戏周身。紫砂陶有布袋和尚塑像,手提布袋,大肚大耳,满脸大笑,生动有趣,形神兼具。
近年来,紫砂雕塑在不断从传统中求新,但始终不变的是材质美、形态美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真善美才是根本之美,也是作者综合修养、艺术功力的精美结合。
如今的紫砂雕塑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中得以锤炼,也在长期的茶文化普及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与影响,并在品壶、赏壶、玩壶中找到了再现紫砂雕塑的另一片天地,也为手中一厢情愿的捏塑找到了变与不变的最好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