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还是作为一般实用器被平民家庭广泛使用的紫砂壶,近年摇身一变成了炙手可热艺术投资品。不过,随着社会对紫砂壶工艺品投资热潮的不断升温,"代工壶"、"假紫砂"、"毒紫砂"等传言也纷至沓来。对收藏者来说,买到一把假冒名家的紫砂壶,最多不过损失了金钱,但是,如果买到"假紫砂"、"毒紫砂",损失的就不只是钱财,还可能是身体健康。
所谓"假紫砂"、"毒紫砂",实为不良商家出于为茶壶或其它器皿增色的目的,在泥料里边胡乱添加化学成分或者在壶身涂抹化学涂料。日前,刚刚从江苏宜兴回来的艺术家彭汉蒙就通过网络媒体呼吁大家谨惕这类紫砂用品。
现象
配泥过程中添加化合物
紫砂器不需要挂釉,而是充分利用泥本色,烧成后色泽温润,古雅可爱,紫砂器面还具有亚光效果,既可减弱光能的反射,又能清晰地表现器物形态、装饰与自身天然色泽的生动效果。这种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的物象,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因而,从宋明以来,一直备受中国文人的深爱笃好。
在当前的艺术品市场上,用紫砂制作的各类茶器,甚至超越传统的中国瓷器,成为茶器市场上最热销的品种。特别是前几年,一些商家在市场拼命鼓吹真正的紫砂泥料最多只能采20年,宜兴政府早已对黄龙山紫砂矿区实施禁采(实际是限采),这些传言一度成为行业抬高紫砂茶器价格的借口。
不过,比起资源枯竭的传言,对收藏者和买家刺激更大的是市场上日益严重的"假紫砂"、"毒紫砂"问题。
据介绍,为改善制壶泥料的颜色,不良商家和工艺师会在紫砂泥料上人为添加化工原料包括氧化铬绿、氧化钴、二氧化锰和工业碳酸钡等。
近年来,频繁往返于宜兴和广州之间,对紫砂行业有着较深了解的彭汉蒙就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现在紫砂市场上大量存在的灌浆壶和拉坯壶均值得大家去谨惕。
据其透露,灌浆壶就是把普通陶泥掺水机械搅拌成泥浆,为了模仿紫砂的质地,根据需要掺入锰、锌、铁等化工原料,然后在石膏磨具里成型,一个普通的工人,一天可生产三百到五百只。为了让成品壶表面更具诱惑力,还会使用抛光、打蜡,甚至涂上凡士林或皮鞋油等。而一般拉坯壶使用的是高岭土而非原矿紫砂泥。高岭土是1:1型层状八面体硅酸盐矿物,结构不同,成型的方式也不一样。一个熟练的拉坯工人一天可在机械转动的圆盘上拉制三百把左右。高岭土是白色的,如何把它做成紫砂的感觉呢?其一,往高岭土里面加化学色素,其二,成型后在高岭土表面喷上紫砂泥浆。这种壶因为产量高、成本低,所以市场上非常多,普通消费者难以鉴别,销售渠道多为廉价卖场或用来作为礼品壶。一般卖场多以极其廉价、打折或作为附带礼品出手,如果大家遇到价格低廉而外观又貌似华丽的紫砂壶一定要慎重购买,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记者调查发现,在调泥的过程中添加金属氧化物,在紫砂制作工艺中是一种较常见的行为。行业门户"紫砂之家"便透露,常见的配泥法有三类:一是纯净的泥质加工处理;二是掺入颗粒并与不同泥质混合;三是适量掺入金属氧化物,使其色泽丰富,提高明度。泥与泥相拼,会产生各种色泽变化,常见的有:本山绿与紫泥相拼,制成团泥。如果与白泥相拼,适量加入氧化钴,可制成墨绿泥;适量加入铬锡黄,可制成枇杷黄色;适量加入铬绿,可制成菜茄泥。而紫泥中适量加入氧化锰,可制成褐色拼料泥;适量加入氧化钴及氧化锰,可制成黑料泥。洑东红泥适量加入铁红粉,可制成朱红泥。这类配制泥,色泽鲜亮,烧成温度偏低,一般1150℃左右。但添加物应在千分之五以下为好,否则成陶后,因抗热震性差,易裂变,使用时间久表面会产生龟裂、色脏等现象。至于紫砂矿土中添加化工原料,在低端壶品较普遍。有些化工泥是劣质陶土与化工原料混合后,冒充紫砂泥销售给以使用模具制作粗货为主的作坊,这些价格低廉的"紫砂壶"往往在车站码头、旅游景点的商店销售。这种泥不属于紫砂泥的范畴。
分析
依靠常识也可鉴别化工壶
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紫砂壶经过1000度以上高温烧制,泥料添入的化工原料早已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业内至今尚未听过有因为紫砂中毒的案例。
对此,医学人士提醒,由于紫砂行业在科学添加方面尚难有效自律,紫砂爱好者还是不应该掉以轻心。
那么,如何不依赖仪器设备就能够凭着肉眼识破化工壶的伪装。对于常年与各种紫砂泥料打交道的工艺师来说,并不难。
一些资深的制壶大师也给藏家提供了一些他们认为很有用的鉴别方法。譬如,从重量去区分真假紫砂。理由和方法是,采用纯料原矿紫砂泥制成的紫砂壶,其密度比较大,用手掂量会有沉重感;而采用不纯正的泥料(非正宗紫砂泥或掺入其它物质的紫砂泥)密度较小,用手掂量会感觉比较轻浮。再譬如,通过比较手感来识别真假。理由是,原矿紫砂泥由黏土、石英等元素构成,所以用手摩挲紫砂壶表面会有均匀、自然的砂砾感;而采用化工原料制成的假紫砂壶,表面光滑、砂砾感不明显。
除了用手在紫砂壶表面进行摩挲,紫砂师傅认为,还可以将水从壶顶慢慢往下倒--原矿紫砂壶表面有砂砾感所以会吸收一些水分、水的流动会相对缓慢;而将水往假紫砂壶上面缓缓倒下,水会迅速往下滑、甚至有些还是以水珠状滚下。
以上识别办法对于一般的玩家和"菜鸟"都很适用,除此以外,资深业内人士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还可以通过闻味来识别化工壶。用化学物质处理后的紫砂壶,用鼻子靠近,可以明显闻到一股刺鼻的怪味,特别是涂了油漆的紫砂壶,用100℃的开水浇一下,更会散发出异味。
" 为了迎合买家的需求,很多紫砂壶都会在壶身刻绘文字和图案。灌浆壶、机制壶等低档壶一般会使用激光雕刻来,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而手工壶则多半不会这样做,而是用手工来完成这一配套工艺流程,因为用激光雕刻容易让人误解成低档壶。"彭汉蒙补充道。
小知识
纯正紫砂是什么颜色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所有紫砂原材料都来自宜兴。宜兴陶土矿按其成因,均属内陆湖泊相及滨海相沉积矿床,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根据地质学家研究,它们大约在2亿至4亿年前已经形成。目前,宜兴境内已发现各类陶土矿床(点)102处,探明储量7300万吨,保有储量6500万吨,远景储量2800万吨。
与宜兴紫砂泥类似的陶土,虽然在其他地区也存在(如安徽、山东、广东等地的紫陶),但都无法与紫砂相比,这是因为宜兴紫砂泥的结构是绝无仅有的。行外人士误以为紫砂就是紫色的砂泥。实际上,紫砂泥包括紫泥、绿泥、红泥,它们构成紫砂泥的三种基泥。传统工艺师除了用三种基泥单独造制紫砂陶器外,还会根据不同成分配比将这三种基泥相互混合调制使用,利用不同温度烧成五颜六色的作品,呈现出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黑而不墨的工艺效果。
紫泥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分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
绿泥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红泥(或称朱泥)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由于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而朱泥由生坯至烧成,因收缩率高达30%至40%,故一般成品良率约仅七成。
从矿层开挖出来的紫泥,俗称生泥,泥似块状岩石,经堆放在露天稍事风化,待其松散,然后用锤式破碎机初碎,轮碾机粉碎,泥料过60目筛(泥料如太粗则制作费劲,如太细制作时则易黏手,且烧成后收缩比大),湿水后通过真空练泥机捏练,便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料。红泥、绿泥的制备与紫泥相同。
常见紫砂泥料有哪些
紫泥常见的分为紫泥、清水泥、底槽清、红棕泥、红皮龙等。朱泥一般分红中略带黄、黄中略带红、红中略带紫(高温朱泥)三种。绿泥分为段泥(原矿段泥,芝麻段,黄金段)、绿泥(墨绿泥,本山绿)。
下面选择几种市场常见的细分泥种逐一为读者详解:
天青泥:其质细腻呈青蓝色,产于清代中期,现已失传。
底槽青泥:位于矿层底部,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眼",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十分稀少。
红棕泥:位于矿层中部,呈紫红色、紫色,隐现绿色斑点,质软致密,间有微小的云母闪烁。
大红泥:位于矿层中,少量出现。云片状结构,呈紫红色泽,鲜艳明丽。矿层分布不同,烧成温度范围较宽,其最佳烧结温度在1180℃左右。
本山绿泥类:俗称"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数厘米厚,位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其矿物组成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及少量的铁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