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方器和圆器,占据了紫砂器中的首要部分。其中紫砂方壶的面世,可追溯至我国的古代。如1976年江苏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的紫砂古窑址中,出土的北宋中期烧制的六角形执壶的残片;1968年江苏江都县丁沟一座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曹姓墓中,出土的明万历至清顺治年紫砂名匠时大彬制的六方壶。而紫砂壶方器和圆器相比,前者比后者烧造难度更多、更大。
紫砂方壶的成型法,通常分为模具成型、传统手艺镶接成型两种。其中模具成型,是指壶身的挡坯和附件的印制,力度略显缺乏。而全手艺镶接,则是用泥片镶接、堆砌成所需的形状,同时还有附件包孕,成品气宇丰满。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乾隆年制紫砂描金山水方壶”。
此方口、三弯流、蝉肩方体之紫砂壶,窑口出自著名的宜兴窑。它高9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10厘米。全器砂泥为紫色,通体还装饰有山水图与金彩篆书,整件作品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其中的一面壶腹,以金彩绘制了树木、房屋、山石、飞鸟等人物纹饰(图1)。另外的三面壶腹,则节选了乾隆御题的《雨中留余山居即景杂咏》五言诗,并以金彩书有“御制雨中留余山居即景。径穿玲珑石,檐挂峥嵘泉。小许亦自佳,昨来龙井边”(图2)。同时紫砂方壶有四方折角包边足下承,足内还以篆书凸印了“乾隆年制”四字。
此紫砂方壶印刻的山水图和诗句,极富宫廷紫砂的显著特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以御题诗作装饰,在乾隆时期的官窑瓷器上十分流行,此紫砂方壶即可见一斑。这种官窑流行的诗句装饰,内容多为乾隆皇帝围绕器物有感而发,并被运用到紫砂器的制作中,再由内廷造办处出样,最后才在宜兴精心烧造。尽管紫砂器的光素或印花可直接在宜兴烧好,但如果器上需要上漆、描金,则必须在素胎烧好后,再送进宫中进行二次加工,可谓呕心沥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紫砂方壶讲究“方中寓圆”。而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这把以直线组成之壶,比例准确匀称,线条笔直流畅,布局巧妙适宜,造型精美大气。口盖紧密平整,壶面挺括光滑,令人有气势磅礴之感。尤其是该壶描金的御题诗文,笔势古峭,古雅富丽,不愧是御用紫砂壶的上品佳作。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