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茶事丨建盏与紫砂壶

  • 编辑/作者:淘壶人
  • 日期:2017-08-29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下 面 这 道 选 择 题 你 会 吗?↓↓↓建盏+?=茶道双子A.锡瓶 B.石雕茶盘 C.茶洗 D.紫砂壶不言而喻,答案是D.现在用紫砂壶泡茶,建盏喝茶已经成为茶友们的最佳搭配。紫砂与建盏都是茶事活动中茶道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哲学、美学、风水、工艺属性上的交织与冲突,给茶事活动平添了强烈的戏剧性与节奏感。小编今天带大家一起来了解这两位茶道双生兄弟--建盏和紫砂壶。历史的适应性宋时,建州水吉生产的建盏,从各种瓷器中脱颖而出,被宋徽宗看中,成为了斗茶的专用茶器,从此兴盛。在《大观茶论》中,宋徽宗为建盏写

下 面 这 道 选 择 题 你 会 吗?↓↓↓

建盏+?=茶道双子

A.锡瓶 B.石雕茶盘 C.茶洗 D.紫砂壶

不言而喻,答案是D.现在用紫砂壶泡茶,建盏喝茶已经成为茶友们的最佳搭配。紫砂与建盏都是茶事活动中茶道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哲学、美学、风水、工艺属性上的交织与冲突,给茶事活动平添了强烈的戏剧性与节奏感。小编今天带大家一起来了解这两位茶道双生兄弟--建盏和紫砂壶。

历史的适应性

宋时,建州水吉生产的建盏,从各种瓷器中脱颖而出,被宋徽宗看中,成为了斗茶的专用茶器,从此兴盛。在《大观茶论》中,宋徽宗为建盏写评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天子定调,茶事及建盏的发展自是方兴未艾。

这种茶器文化的延续,直至明代被改写。明清时代散叶茶迅速发展,多茶类的结构逐步形成,饮茶方法也从点茶发展成泡茶,而且泡茶用具也越来越讲究,工艺精巧的紫砂壶应运而生。

宋代点茶图

原料的地域性

建盏的胎土和釉料取自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这是一个江南水乡大镇,在宋代属于建州管辖,故称建窑。建盏原料是富含铁质的粘土,这样的土质不能承受高温,所以在胎土中会加入颗粒较大的石英砂等其他矿物原料,故建盏整体的材质感觉较为粗糙,也只有取自水吉当地的原料制作出来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建盏。

紫砂壶的原料紫砂泥取自江苏省宜兴市,紫泥主要矿物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其原料也是含铁量较高的天然矿物,因紫砂壶的烧制温度比建盏低,所以紫砂壶的泥料筛的更细,故紫砂壶的整体材质感觉光滑细腻。

作品的艺术性

建盏和紫砂壶都是中国瓷器艺术的巅峰代表,建盏器型变化不大,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窑内天然产生的各种神奇斑纹,兔毫,油滴,曜变被无数古今中外的瓷器爱好者称颂,日本只收藏了8件中国的瓷器,其中5件都是用来喝茶的茶盏,有4件就是建盏,可见建盏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紫砂壶的艺术性则更为综合,讲究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壶艺所内涵的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

建盏与紫砂壶

喝茶的实用性

建盏喝茶的好处归结为:色,活,热,雅。1、茶水注入建盏后,在光线的折射下,建盏的斑纹和茶水交相辉映,焕发出各种神奇的颜色,或蓝或金或银。2、建盏的高含铁量能起到活水软水的功效,经常用建盏喝茶的朋友都知道,用建盏喝茶水质柔软许多,甘甜无比。3、蔡襄在《茶录》中赞到"其胚微厚,熁之久热难冷",即用建盏喝茶,可以长时间保证茶水的温度,保证茶水的口感。4、建盏的雅是不需要言语的,就像喝茶时的意境,品好茶的同时欣赏雅致的盏。

建盏大师陈慧敏,束口羽鳞

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归结为:孔,气,收,变,养。1、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用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2、紫砂壶透气性能好,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3、紫砂壶能吸收茶汁,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4、紫砂壶冷热急变性能好,寒冬腊月,壶内注入沸水,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同时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握持不会炙手。而且还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烧加温,不会因受火而裂。5、紫砂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发光亮照人,气韵温雅。

紫砂壶

工艺传承性

建盏和紫砂壶都是民间艺术家手工作品,其原料配方到制作工艺都是完全遵循古法制作,大部分工艺师都是极其认真严谨。建盏兴于宋代,没落于元代,中间断代几百年,到了20世纪70年代第一批工艺师重新掌握了建盏的工艺。紫砂壶起源于明代,传承了数百年,一代代优秀的民间工艺师使得紫砂壶工艺得以持续发扬。

综上所述,建盏和紫砂壶是名副其实的茶道双子,一个贵为喝茶神器,一个贵为泡茶神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谱写茶器的新篇章。爱喝茶的人,基本人手一只紫砂壶,但是建盏还没有做到紫砂的那种大众化,任重而道远,希望有一天建盏会像紫砂一样传遍世界!

武夷建盏本期向您推荐

建盏大师裴春元,束口彩金盏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