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美
美是神秘的,当如何都找不到语句来形容的时候,就是没的深层表现。比如太极图,仅阴阳鱼图形就代表了许多:阴阳,男女、升降、正负、善恶、生死等等。
每个人寻找美的足迹也多有不同,就想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传达了精神自然的美,在《兰亭序》中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驰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就是他寻找美的足迹。
清代陈曼生与著名制壶大师杨彭年合作时,受到残缺的瓦当启发,设计制作出"半月瓦当壶"并在其上铭文"延年"且刻上"不求其全,能延年,饮之甘泉"的字样。当时瓦当随处可见,但陈曼生却从领悟出了"半"和"全"的道理。越是求取十全十美反倒不美,不去强求反而有所收获,生命也是如此。其遗世名作"半月瓦当壶"的美正是揭示了这个道理。
近代紫砂壶泰斗顾景舟先生对寻找美也有深刻的体会:"一切生命都是从一个中心迸生出,然后由内到外,滋长发芽,灿然开花。要设想壶正迎着你,向你突出,向你述说,向你表达。这种壶具有一种强烈的内在冲动。"此时,壶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而制壶的过程就是在给这个生命壮骨输血,立影充神。
由此可见,寻美之路是如此之多。但是,生活中总有怪事发生,许多生活在宜兴蜀山老街的人们嫌弃道路狭窄颠簸、房老瓦破,甚至有些人欲吧老房彻底改造成新房。殊不知换个角度看这条咯街的身影,其古旧的老屋,花窗门户个个毗连,门前晾晒的义务随风飘曳,岸前河中时有船只驶过,泛起叠叠浪花,其情景不正是一副超凡脱尘、简单淡雅的画卷吗?正如诗中所述:"侬家家住两湖东,十二珠帘夕阳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显示生活中没有发现美,当离开一定距离再看是,方知美一直存在。
宋诗《鹤林玉露》中也曾类似描述:"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小站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可见,如果自己心中没有美的存在,那么也就不可能发现美德踪迹了,所以,苏东坡眼中的西子湖无论在晴日还是在烟雨朦胧中虽景色不同,但美是永恒的。所以,明人张大复会在其《梅花草堂笔谈》中写道:"邵茂其有言,添上月色能移世界。果然,故夫山石泉涧,梵刹园亭,屋芦竹树,种种常见之物,月照之则深,蒙之则净,金碧之彩,披之则醇,惨催之容,承之则奇,浅深浓淡之色,按之望之,则屡易而不可了。以至河山大地,貌若皇古,犬吠松涛,远于岩谷,草生木长,闲如坐卧,人在月下,亦尝忘我之为我也。今夜严叔向,置酒破山僧舍,起步亭舍,幽华可爱,旦视之,酱盎纷然,瓦古布地而已,戏书此以信茂之语。"其若不是心中有美,也不会在一堆瓦砾上写出此文吧。
那么,紫砂壶的美,就是使用世人眼中平凡的泥巴,在制壶热手中,经过线条的搭配,线面的交织,比例的调整,感悟的融入,而演绎成的具有内涵的艺术品。它有腹,有嘴,有把,实用的同时又具有欣赏性,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是人与自然的浓缩点。
紫砂壶的造型千变万化,拥有久远的文化传承,历来就是文人雅士热切追求的艺术珍品,近年来更是享誉还内外。一件朴实的泥壶,合一受到如此追捧,此中不仅有着紫砂原料的质朴真情,更有一番制壶人的拳拳心语。如何简单欣赏一件紫砂壶,是所有喜爱紫砂壶的壶友都关系的话题。
紫砂壶的美感出去简单的部位呼应、线面转折,还要个重要的组成就是它的拟人性。正所谓看护如看人,动静皆藏神。所以,看一把壶不仅要研究外形的美,还要研究其在形体上附带的精神。何谓精神?一个健康的人昂首挺胸,站如松,坐如钟,就给人非常精神的感觉。因其肩胸坚挺,还会让人错觉中心上移,整个人熠熠生辉。若是一个人久病不起身体状态不佳,直挺挺的躺着,就不免给人颓废之感了。
而如果壶的肩胸部位饱满可以体现精神,那气度的体现就在壶的腹线上。一般好的壶,如果细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其壶腹不仅具有充气感,还带有些许的转折力度,让壶如人体一般形成气循环。一把壶,不论是方还是圆,能在视觉中形成气感,就意味着这壶在呼吸,具有了生命力。如如本学者奥兰田在《茗壶图录》中对壶的描述:"温润如君子者有之,豪迈如丈夫者有之,风流如此家,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仆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讷子者有之。"正所谓人生有百态,很难讲孰优孰劣。
如果您喜欢紫砂壶,了解更多紫砂知识,后期会有更多的文章,关注我,或与我微信交流吧:zisha166 欢迎咨询与交流!
祝好!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