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紫砂文化产业呈几何级数般增长 艺术造富背后是文化底蕴的传承

  • 编辑/作者:淘壶人
  • 日期:2017-05-05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江苏宜兴紫砂壶从明代朱元璋提倡喝散茶后诞生,起初仅作为泡茶的工具,直到明代中后期才开始进入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从董其昌、陈继儒等文人开始,紫砂壶逐渐走进文人的艺术创作活动。到了清代,文人更直接参与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许多书画家与紫砂壶作者一起研究造型与装饰等艺术手法,从而把紫砂壶创作推向了紫砂文化的层面。卡戳评聘艺术家李昌鸿(顾景舟弟子)作品--童趣过去的40年,紫砂文化得到了大发展大繁荣,其已成为一种文化产业,甚至已发展到艺术品金融领域。近几年,紫砂市场几乎一直在透支紫砂工艺与艺术本身的积累。大多数人关心

江苏宜兴紫砂壶从明代朱元璋提倡喝散茶后诞生,起初仅作为泡茶的工具,直到明代中后期才开始进入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从董其昌、陈继儒等文人开始,紫砂壶逐渐走进文人的艺术创作活动。到了清代,文人更直接参与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许多书画家与紫砂壶作者一起研究造型与装饰等艺术手法,从而把紫砂壶创作推向了紫砂文化的层面。

<b>紫砂</b>文化产业呈几何级数般增长 艺术造富背后是文化底蕴的传承

卡戳评聘艺术家李昌鸿(顾景舟弟子)作品--童趣

过去的40年,紫砂文化得到了大发展大繁荣,其已成为一种文化产业,甚至已发展到艺术品金融领域。近几年,紫砂市场几乎一直在透支紫砂工艺与艺术本身的积累。大多数人关心的是紫砂艺术的造富故事,而较少关注紫砂的文化底蕴,以及市场激情后的隐患与问题。笔者认为,2017年紫砂文化消费将继续繁荣,与此同时,紫砂市场需要回归理性,才能促进市场更健康发展。

紫砂文化产业呈几何级数般增长

▼▼▼▼▼▼▼▼▼▼▼▼▼▼▼▼▼▼▼▼▼▼▼▼▼▼▼▼▼▼▼▼▼▼▼▼▼▼▼▼▼▼▼▼▼▼▼

当代紫砂文化与紫砂收藏热,可以上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台湾。当时宜兴从事紫砂壶制作的工匠仅有500人左右,产品一度供不应求。而那时的紫砂壶基本上是通过香港转口至台湾的,香港作为紫砂壶销售台湾和东南亚市场的中转站,也为当地的紫砂壶市场的繁荣起到了近水楼台的优势。

上世纪90年代,紫砂壶的价位节节高升。1994年5月6日,顾景舟的一把紫砂壶作品在宜兴陶瓷公司进出口部被香港藏家以74万港元(按当时的汇率,约合100万元)竞价买走,创造了顾景舟紫砂壶在市场上的第一次天价。从此,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师的作品价格开始逐年上升。

<b>紫砂</b>文化产业呈几何级数般增长 艺术造富背后是文化底蕴的传承

卡戳评聘艺术家李昌鸿(顾景舟弟子)作品--太湖颂

进入21世纪后,紫砂壶从业者呈几何级数增加。由于紫砂壶的制作可以一个人独自完成,越来越多的紫砂创作者开始意识到,工厂化集体劳作并不是紫砂艺术创作的最好形式。自古以来,以家庭为单位的制作更适合于紫砂壶的创作,于是,宜兴紫砂工艺厂进入了破产前的改制,以全新的紫砂艺术工作室取代了先前的工厂化生产模式,从而解放了生产力和创造力,紫砂壶市场上开始出现许多崭新的款式、风格,进一步推动了紫砂文化的发展。

<b>紫砂</b>文化产业呈几何级数般增长 艺术造富背后是文化底蕴的传承

卡戳评聘艺术家李昌鸿(顾景舟弟子)作品--菱花石瓢

从2000年开始,北京、香港、台北等地的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先后出现当代紫砂壶。2008年,中国嘉德拍卖开启了紫砂壶的第一个专场拍卖,进一步聚集和调高了当代高端紫砂壶的收藏投资人气,自2010年,顾景舟的第一个过千万元的紫砂壶出现,到2015年一套紫砂壶以80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近亿元),点燃了紫砂壶市场的广大爱好者、特别是机构投资的收藏热情。

<b>紫砂</b>文化产业呈几何级数般增长 艺术造富背后是文化底蕴的传承

卡戳评聘艺术家李昌鸿(顾景舟弟子)作品--秋江渔乐

以顾景舟为例,他的紫砂作品从几百元到上百万元用了近10年时间,从100万元到1000万元又用了10年,从1000万元到近亿元同样用了近10年时间,10年一个台阶,带动了整个宜兴紫砂行业的大发展。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