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紫砂制陶术-千万双手和脑并用的智慧结晶|宜兴紫砂珍赏

  • 编辑/作者:淘壶人
  • 日期:2017-04-30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古窑址考察神州大地,不乏陶艺之英,但其中能比较全面继承发扬传统制陶技艺的,首推独树一帜的紫砂制陶术。时人曾有"千万双手和脑并用的智慧结晶"的赞语,对比作了非常恰当的概括。要说精湛的紫砂陶制作工艺,还得先从得天独厚的紫砂土说起。宜兴紫砂陶所用的泥原料是紫泥、绿泥(本山绿泥)、红泥三种,统称为紫砂泥。其中,紫泥产于宜兴市丁蜀镇黄龙山,深藏在黄石岩下,夹存于甲泥矿层中。本山绿泥是紫砂层的夹脂,故紫泥和本山绿泥有"岩中岩,泥中泥"之称。红泥产于宜兴市川埠朝庄村,是嫩泥矿底部

古窑址考察

神州大地,不乏陶艺之英,但其中能比较全面继承发扬传统制陶技艺的,首推独树一帜的紫砂制陶术。时人曾有"千万双手和脑并用的智慧结晶"的赞语,对比作了非常恰当的概括。要说精湛的紫砂陶制作工艺,还得先从得天独厚的紫砂土说起。

宜兴紫砂陶所用的泥原料是紫泥、绿泥(本山绿泥)、红泥三种,统称为紫砂泥。其中,紫泥产于宜兴市丁蜀镇黄龙山,深藏在黄石岩下,夹存于甲泥矿层中。本山绿泥是紫砂层的夹脂,故紫泥和本山绿泥有"岩中岩,泥中泥"之称。红泥产于宜兴市川埠朝庄村,是嫩泥矿底部的泥料,质坚如石;古云:"未触风日之石骨也"(吴骞《阳羡名陶录》),指的就是它。

<b>紫砂</b>制陶术-千万双手和脑并用的智慧结晶|宜兴<b>紫砂</b>珍赏

黄龙山二号矿井井口

紫泥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基本上与甲泥一致。黄龙山甲泥矿,位于上泥盆统五通群上段,有四个矿层层位,自下而上分别编为I、II、III、IV、V号矿层。紫泥产于厚度为八米左右的III号矿层中。紫泥矿体形态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米左右,稳定性差,有时不延续而灭尖。原料外观呈紫红色、紫色,有微细银点闪烁,并隐现浅绿色的斑点,软质致密块状斑状结构,烧后外观为紫色、紫棕色和紫黑色。

紫砂岩类型,据建材部地质公司于一九七四年五月的紫砂泥岩矿鉴定报告,为含铁质黏土质粉砂岩。综合分析紫泥主要矿物成分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石、石英、云母屑和铁质等。

紫泥、本山绿泥和红泥,由于有其固有的、极为合理的化学成分、矿物构成和工艺性能,所以只需由单一的泥料通过粉碎、澄练的制备,即能成为制作紫砂陶半成品(即泥坯)的泥原料。这在制陶业上是少有的。本山绿泥由于矿藏量不多,加上不宜制作和烧制大件作品,因此,除少量的用于制作单一中小型产品外,大多用作化妆土,涂在紫泥表面作为装饰。红泥,因为烧成温度偏低,因此,通常用作化妆土及制作小件产品。紫砂泥有着这样奇妙的性能,难怪前人对紫砂泥有"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鸡头一丸土"的赞语。

自明、清至民国,紫砂泥(俗称青泥)矿土的开采和加工,其设备和方法都很简陋,经营者以私人为主,人称"塘户"。"塘户"把开采的紫砂矿泥卖给磨坊人家,磨坊人家把大块的紫砂矿泥,摊在竹席上日晒,不让杂物混进矿土,并用小铁槌把它们敲成核桃大的小块块,经风化后又成枣核大小的颗料,再用石磨研细。磨细了的泥粉用粗细不同的麻筛分筛之后,倒在石盆或匹缸中,加适量的水拌匀,然后就地掇成一尺长六寸见方的元宝状滋泥块。将这种滋泥块堆放在阴凉处,使之慢慢陈腐,最后用木榔头在泥凳上(即工作台)槌练腐泥,并加入一定量的熟泥(制作过坯件的余泥),这样一层一层,一遍一遍的槌练,逐渐排出泥中的空气,增强泥的可塑性,就成了可以制作坯件的熟泥。

石磨研细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紫砂泥的粉碎方法由小磨磨到石轮碾,又由碾砣碾到机械加工处理,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劳动环境也相应得到了改善。

现今从矿层中开采出的紫泥,俗称生泥。泥似块状岩石,经露天推放摊晒,稍事风化,待其松散,然后用鹗式破碎机切碎,经轮碾机粉碎,按产品要求的顶料数目,送风选筛。选筛后的泥灰,由双轴搅拌机搅拌,搅拌后的一块块泾泥,堆放陈腐,再把腐泥进行真空练泥,这样便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绿泥、红泥的制备工艺亦与紫泥相同。

在紫砂泥澄练和制备过程中,所用水的水质也必须讲究。水质的优劣会影响制品的质量。成品后的紫砂,假如放在有臭氧或煤气味的屋子里,它的外观质量也都会受到影响。

锤炼腐泥

为丰富紫砂陶的外观色泽,满足工艺变化和制作设计的需要,可把几种泥料以不同配比混合制备;也可在泥料中加入适度的金属氧化物着色剂,控制好窑内温度和气氛,产品烧成后,便会五光十色莫可明辩,或紫而不姹,或红而不嫣,或绿而不嫩,或黄而不娇,或灰而不暗,或黑而不墨。紫砂器的色泽,好比是染在毛纺葛织品上的颜色,沉着而没有火气;细细观察,各种泥色裹又有白砂星星,如银粉闪闪,日光映射,宛若珠玑。有时在泥中和以粗泥砂或钢砂,则壳绉周身,珠料隐现,更为夺目。近年来,还试制成功了带有自然光泽的红色和青铜色盖面浆,别开泥色装饰的新面目。天然的紫砂泥经艺人们谨严工致的制作、装饰和工艺处理,产品是粗砂制的,妙不觉糙;细泥制的,润而不腻;调砂、铺砂制的,珠玑隐现、群星灿然;涂化妆土的,髹和匀净,真是"妙色天错,灿若披锦"。

黄龙山五号矿井主井口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宜兴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泥原料,遂造就了成千上万的制陶巧匠名手。紫砂泥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坯的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率小,为多种多样的品种,多姿多貌的造型,千变万化的线条,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艺人们在紫砂陶成型技艺方面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精湛技法,世代相传,精益求精。紫砂产品种类繁多,其中的茶壶、花盆纯靠手工搏制而成,制作法则以优良的传技艺为基础,而体现出来的独特民族风格,极尽巧致,向获口碑。《阳羡茗壶赋》就有这样的赞语:"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元功,信陶壶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由于艺人和技工充分认识泥性、掌握泥性,创作时,遂能重锼叠刻,得心应手地把坯体处理得珠圆玉润,规方挺括,形制上可以说达到了"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毕智穷工"的高水平。

成型制作的主要工具是:泥凳(工作台)、木搭子、转盘、薄木板拍子,竹爿拍子、规车、墙车、旁皮刀、尖刀和明针。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梅制一器,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得采用和制作专门工具以适应不同的工艺要求,因此,各种小工具很多,难以列举。

成型制作的主要工具

紫砂陶产品形制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它们的成型方法,基本上是"打身筒"和"镶身筒"两种。

打身筒成型法,大都适用于圆形类器皿的造型。圆器成型方法,在明代和明以前,主要是模成型。具体方法是分器皿的上、下两部,或上、下、口三部(一般是前者)进行。操作顺序是先打泥条和泥片,再把泥条、泥片划上需要的尺寸,然后将刻好尺寸的泥条圈在木制或石制的模具上,接好两头,不要卸下模具,把底和满,排在圆筒上,黏接和润,取下圈在模上的上下两部,蘸水相接(大都是腹部相接),故"腹半尚现节奏"。明代时大彬悟其法,则不用模具规制,而把泥条、泥片置于转盘上,以拍打身筒的成型方法来做。精湛的徒手操作技法就此开始。这种方法沿传至今,成为"打身筒成型法"。它的操作顺序是先将练好的熟泥开成泥路丝(即1~1.5cm宽、4cm厚、25~30cm长的泥条条),把泥路丝用木搭子在工作台上打成高度及口、底、腹径符合所制器皿要求的泥条和泥片,用墙车划出泥条的阔度(即器型需要的高),用规车旋出器型的口和底,同时旋一块比口或底厚两倍的圆片(即器型的腹径),然后把围片黏贴在转盘的正中,把泥条沿着围片围好,圈接成一个泥筒,接口接合不露痕迹,调校端正;再以左手衬在圆筒内,以右手握着薄木拍子,很自然地一拍一拍向圆筒拍打过去,逐步收口。一般是先拍打器皿的底部,待口收到与底尺寸一样时,就用脂泥(稀湿的糊状泥),把底黏接在底部上,翻过身来,用竹爿拍子去掉身筒底部粘黏接的多余脂泥。接着开始拍打器皿的上半部,拍打至口径合符要求,再用脂泥黏接好口满,这样就做成一个球鼓形的空心壶身。然后,按造型形制整理身筒,用薄木板子旋压旋搓、或按或提,把空心体抟成各种轮廓曲线,如抛物线、弧线、双曲线、曲直线组合或过渡、正反线段相切等,之后,使器型骨肉停匀,如同型范,分毫不差,到了一定干湿度,又在壶身接头、装脚、安嘴、加鋬、制盖、做盖摘手,以致器皿坯体完整,最后用各种工具理剔规正,用明针周身压光匀和,使制成高、矮、大、小与所制产品或设计的新品需求一致的形制,如作品要雕琢筋瓤图案花纹的,另由制作者用各种专用工具和技法手段,加以镂剔,以达成理想的制作效果。

"镶身筒成型法",则适用于方形(如:四方、六方、八方等)器皿制品。具体方法是:先将泥路丝料切成一个个方形泥块,把方形泥块打成泥片,按产品设计要求的尺寸配制样板(样板一般用金属片,如铜片、铝片、锌片、不锈钢片和塑料片),把样板放在泥片上裁切,裁切好的泥片,按器皿形制规格要求,用脂泥黏贴相接(每道加工顺序与打身筒成型的操作顺序相同),直至完整的制好一件方形作品为止。

花盆及其他各式器皿的制作方法,和常规的两个方法基本相同。雕塑作品的成型方法,主要是手捏、印坯和注浆成型三种方法。

泥料要根据器皿的大小,在泥颗粒上有合理的配比。器皿大的,泥颗粒要粗的多;器皿小的,泥颗粒不宜过粗。所以用拍打成型的方法,一则是由于原料的性能所决定,另外亦是工艺上的规律所要求,因为使用工具加工的过程也是将坯体表面的粗泥颗粒向坯体内壁压挤的过程。它一方面使坯体表面周身修整得平滑光润,一面使坯体外表形成较细腻的表皮层,经过烧制,这表皮层容易形成较致密的烧结层。加工愈是精细的壶,赏壶者就愈早看到壶上的亚光宝气,惹人喜爱。经过精细加工后的紫砂壶,口盖严密,准缝一丝不苟,是其他陶瓷壶类无法比拟的。

<b>紫砂</b>制陶术-千万双手和脑并用的智慧结晶|宜兴<b>紫砂</b>珍赏

紫砂陶上的装饰方法,不下数十种,其中最主要的装饰方法是陶刻。

陶刻的主要工具是毛笔和刻刀两种。操作技法分刻底子和空刻两种。

刻底子,是在已经干燥的坯件上,先用毛笔画好设计的墨稿,然后用刻刀依墨会意地雕刻。握刀管握笔,强调腕指用力,一般多用双人正刀法,注意行刀的浮沉利钝、深浅阔窄,笔顺的气派连贯,并要用刀刻出各体书法的艺术要求;至于绘画的构圆笔意,浓淡层次,疏密曲直,全要凭刀路体现出来,切忌用刀轻滑或不依笔序而奏刀紊乱,以免出现粗滞的败笔。

空刻,就是用刻刀直接在干坯上雕刻,技艺高超者,运刀自如,臻停蓄顿挫、刚健婉转之致。能者像镌刻金石单刀边款似的,得以迹外传神。

经装饰后的干燥泥坯,已是半制成品。下一道便进入烧炼。从文献记载和发掘的古窑残器可知,早期的紫砂器是把坯件和陶、缸、瓮装放在一起烧炼成的,所以制品表面往往惹上釉泪,或有射火的疵点;到了明代中叶,开始用专门窑具掇罐(匣钵)装烧,才避免了以上缺陷。宜兴陶瓷,据考察已有五千年历史;古窑址已发现的,有一百二十处。在宜兴市张泽乡境内,就有新石器时期的古窑址群;在丁蜀镇周家潭境内,就有晋代青瓷古窑址;而在涧众村境内,还有唐代龙窑遗址。历史上紫砂陶的烧炼是在龙窑中进行的,这一直沿用到一九五七年。一九五七年后,烧成工艺采用圆形或方形的倒焰式尧。一九七三年,倒焰式窑又被隧道窑所代替。紫砂龙窑用的燃料是茅草,倒焰窑用的燃料是烟煤,隧道窑用的燃料是重油。目前,宜兴紫砂工艺厂的紫砂窑烧成工艺,以隧道窑重油作燃料,采用自动仪表记温控的热工工艺操作,质量稳定。烧成过程在1090℃~1180℃的氧化焰气氛中进行。烧成后的紫砂陶制品的色泽、吸水性和抗折强度,都达到相当水平,臻于理想效果。

<b>紫砂</b>制陶术-千万双手和脑并用的智慧结晶|宜兴<b>紫砂</b>珍赏

出窑

--选自《宜兴紫砂珍赏》

关注公众号:

紫砂中华

专注紫砂实力派

紫砂界首家全网营销服务商

业界最知名的紫砂交流平台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