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描述的紫砂泥为「五色土」、「岩中泥」、「天青」、「暗肝」、「海棠红」、「朱砂紫」、「水碧」、「葵黄梨皮」、「墨绿」、「黛黑」、「栗色」、「桐绿」、「榴皮」、「沈香色」等。其中以朱、紫、米黄为紫砂泥的基色,可分成:红泥、紫泥、团泥,基泥由于地质成形条件不同,矿层分布不同,「泥中泥」的矿层深不同,烧成时温度稍有交差变化,则色泽变化多端,妙不可言。
有壶友跟我说:"经常听说底槽清啊,大红袍啊,本山绿啊等等好多泥料,好多名字倒是熟悉,概念却模糊的很,问起的时候也不知从何说起"。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泥料分类,仅供壶友参考。
一、紫泥:
1、 天青泥:号称泥中精品,不多见。
2、 底槽青:因通常处于紫泥泥层底部,矿料一般呈紫褐色致密块状,有青绿色豆斑状(俗称"鸡眼"),烧成后呈紫红色。
底槽清井栏壶
3、 清水泥:一般为紫褐色致密块状,有云母碎片,矿料上带淡绿色斑点、斑纹状,烧成后呈紫棕红色,高温呈紫黑、暗青色,一般指单一矿料仅加石黄等练成的紫泥。
清水泥西施壶
4、 紫泥:为较常见之典型紫砂泥;呈紫棕色,玩家惯呼"黑紫泥",为最广泛市场接受的泥料之一。
紫泥如意壶
二、绿泥:
1、 本山绿泥,一般指黄龙山优质绿泥,呈淡绿色致密块状,烧成后呈浅黄、米黄色,高温泛青绿色。
本山绿
2、 芝麻绿泥,呈青绿色致密块状,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故称为"芝麻绿泥",有白麻子泥、红麻子泥。
3、 墨绿泥,因矿料呈墨绿色,故称"墨绿泥",烧成后呈米黄色、浅黄色,高温透青。
三、红泥:
1、 红皮龙,一般产于黄龙山浅表碎石层中,也称野山红泥,呈浅暗红色致密块状,烧成后呈红色、暗红色,红皮龙相对石英含量较高,云母杂质也比较多,透气性能好,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简单易掌握,使用愈久愈发红润,为雅俗共赏之泡茶利器。
2、 大红袍,经过窑烧会变成大红色,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泡茶柔顺好喝,经过泡茶养成色泽艳红非常讨喜。大红袍红艳夺目,气质高雅,令观者满受瑞气临身,鸿运当头之意;为濒临绝灭之精品朱泥。
大红袍乐道壶
3、 降坡泥,降坡泥系修建陶都路时,在青龙山与黄龙山交界处降坡工程中产出,故名降坡泥,练制后出现老味十足、橙红中泛黄的烧成样貌,让人观之即生思古之幽情,经泡养后更是老味横生。
降坡泥汉扁壶
4、朱泥,矿料呈黄色致密块状或团块状,质地均匀细腻,烧成后呈朱砂色、朱砂紫、海棠红等,因收缩变形较大,所以成品率很低,适宜做小品。熟泥极细腻,朱泥朱红微嫣具绵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温润度中等;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壶身游移紫光遽现,神秘迷人风韵令爱壶人神醉。
朱泥水平壶
5、 红泥,有大红泥、小红泥之分,有老、嫩之分,呈浅黄色、青黄色致密块状,烧成后呈红色透黄,高温呈暗红色。
小红泥南瓜壶
四、缎泥:
缎泥,古称团泥,有人说黄龙山、青龙山之间有团山,产出泥料为团泥,也有人说团泥类矿烧成后多呈黄缎色,故称为缎泥。
黄金段泥秦权壶
缎泥一般为共生矿,绿泥与紫泥共生矿,绿泥与红泥共生矿,烧成后有米黄色、棕黄色、赭灰色、褐紫色等,历史上的壶呈古铜、棕黄、冷金黄等色的均为缎泥。
看完介绍之后,下次身边的朋友问起底槽清或者其他泥料时是否知道他的分类以及特性了呢?如果觉得本文不错,可以推荐给你身边的朋友。
若愿与我成为朋友,可加私人 微信: zisha113在朋友圈分享我的紫砂生活,以及紫砂知识,偶尔也会分享好壶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